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经济学人

钮文新: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对抗成本上升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24日 11:5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钮文新

  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10月20日,港元在强方兑换保证水平———1美元兑7.75港元的汇率水平上,香港金管局买入6.03亿美元,以维持港元汇率稳定,银行体系总结余将在下周三相应增至1533亿港元。与此同时,国家外汇局发布公告显示:2012年9月,金融机构外汇占款结束了7月、8月的负增长态势,再次出现正增长。9月末257707.62亿元的金额,较8月末新增1306.79亿元。

  对港币而言,此次是金管局3年来首度大手卖港元、买入美元,而国家外汇局公布的数据也是今年以来的、外汇占款月度增加的次高数据。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市场状况?从现在香港方面透出的信息和内地的分析看,这是由于资本流向“从净流出转为净流入”所致。而这一逆转,与欧美的宽松政策密切相关,尤其是美国Q E。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态势的发生必须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以美元计价和结算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期弱化,甚至下跌。因为,如果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期强烈,全球资本都会兑换美元去购买大宗商品期货,则美元不仅不会贬值,反而会升值。所以,导致美元资本流向其他货币资产的重要原因实际应该是两个:其一,美元在Q E作用下出现贬值预期;其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期受到抑制。

  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资本流向是否可以持续?

  笔者的观点是:第一,要看大宗商品价格是否重新产生上涨预期;第二,要看美国是否允许资本出逃的情况长期存在?如果不允许,将采取哪些政策?

  资本流向中国势必加大人民币升值幅度,如果需要抑制这样的升值,中国央行势必需要放宽货币,但现在看恐怕很难。其实,央行大幅放任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一个重要初衷就是:寻求国内货币政策更多的独立性。但是,放任汇率变动是否真能获得货币政策的独立?这一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产业全球化分工已经完成的背景下很难实现,因为刚性商品购买与刚性升值压力的存在,已经破坏了“三元悖论”的原理。除非货币政策单一盯住通胀而无视经济的死活。

  当然,人民币升值也可以变坏事为好事,那就是:趁此之机进行“大规模资本利用”。这就是说,当美国人通过Q E打劫中国资本的时候,如果我们反过来利用优势,吸引国际资本流入,把它引向我们想要的方向,使之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服务,那将是一件大好事。

  笔者认为,不仅可以这样做,而且有必要这样做。我们绝不是再用“池子”关死资本,而必须容忍资本投向中国资本市场,用便宜的资本对抗成本上升,用活跃的资本市场不断为企业修复财务报表,保住中国的经济活力。

  经济政策的选择关键是“兴利除弊”。如果我们可以权衡好利弊,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利弊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对于出口也一样,关键是如何稳定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和比较优势,而不是出口额度的简单增减。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