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北斗卫星组网完成 第16颗北斗卫星意义重大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26日 14:2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证券时报网

 



  

  昨晚23时33分,我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随着它在太空棋盘上的最后落定,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建成,百姓离北斗导航时代也越来越近。与前期已经成功发射的组网卫星相比,此次发射的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意义更为重大。

  科技日报消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部长赵小津表示,此次发射是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任务,是区域系统建设的收官之战。它的成败将直接关系到中国能否更加顺畅、及时地在国际导航卫星领域争夺话语权。

  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而言,此次发射是对航天高密度发射、星箭并行研制测试生产发射可靠性的进一步检验。

  9月10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抵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场后面临的第一大挑战就是如何克服“发射场三星并行测试”的困难。

  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谢军说,第16颗卫星进场测试时,正好赶上第14、15颗北斗导航卫星转场前的最后准备阶段,因发射场条件有限,一段时间内,同一个测试厂房满满当当地排列了3颗卫星。为实现既不影响前面两颗卫星的发射进程,又不耽误后一发卫星测试工作的开展,试验队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和协调,最终圆满完成了各自的测试工作。

  10月3日,长三丙火箭安全抵达漫水湾车站,据承担本次任务的长三丙火箭副总设计师刘建忠介绍,这枚火箭在提高可靠性和适应性方面,主要进行了两大技术改进。

  他说,此前的长三丙火箭发动机冷氦增压系统属于单点系统,没有冗余设计,这在可靠性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研制团队从2010年开始进行冷氦增压冗余改进,并将在本次任务中实现首飞。

  另一个重要改进是天基测量技术的应用。刘建忠表示,过去火箭和地面信息传输只有箭地一条通路,部分飞行期间地面处于数据获取的盲区。启用天基测量技术后,可以通过箭载产品将信息传输给中继卫星,再发回地面,实现火箭飞行全弧段数据实时传输。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