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产业

冯飞:车市正在消化透支消费后遗症 未来仍可保持10%的年增长

发布时间: 2012年11月07日 17:2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 (记者罗潇 北京报道)1956年7月,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开下生产线,宣告着我国结束了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在随后的50多年间,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更是在不断刷新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高度。

  2002年,中国加入WTO组织,为我国的汽车行业揭开了全新的篇章。随后的10年中,我国汽车产销值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2011年,我国实现汽车产销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如今,汽车业已经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更是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 记者罗潇/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 记者罗潇/摄

  就我国汽车行业过去10年的发展成绩,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央视网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以下为文字实录:

  央视网:说到汽车行业过去10年的发展,必然要谈及10年前中国入世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在入世前夕您是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可能给中国车企带来的影响呢?

  冯飞:在签署WTO协议之前,针对入世对中国汽车产业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的确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分析。最有影响力的一次,是由中央财经领导牵头,国家计委(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及国家机械工业局环境与资源装备发展中心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的系统调查分析。

  当时最担心的是我国薄弱的汽车产业基础,是否能够承受入市带来的冲击。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情况下,如果要应对得好,我们可以把机遇抓住,提高中国汽车产业。

  央视网:在随后的10年间,中国车市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冯飞:第一、我国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消费国和生产国。

  由于总量的快速增长,汽车工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通过对投入产出表的测算,汽车工业对制造、生产方面的拉动系数在2.64左右,意味着汽车业每实现一个单位的增加值,会拉动相关产业1.64。同时,在拉动消费、促进就业与提高税收等方面,汽车业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二、汽车市场由竞争不足,转变为较为充分竞争的状态。

  在2010年入世之初,当时的汽车工业缺乏市场机制,竞争不充分。尽管当时有118家企业,但从细分市场角度观察,我国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竞争不充分,导致生产强度低,而车价较高。

  通过对外开放,和加强民营企业的发展,市场竞争机制逐渐成熟,这也促使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以及汽车产品价格不断的下降。在合资企业发展的同时,民营企业获得蓬勃的发展,自主品牌也在得到发展。

  第三、政府管理更加法制化和制度化,适当的权力下放,使得行业协会等中介性单位的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

  第四、汽车金融市场开放这样一些问题,都做出一些修订,使我们的管理更加法制化、制度化。

  央视网:从总量上看,中国已经成功跻身汽车大国的行列,但是距离汽车强国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您认为要消除这些差距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需要多长时间?

  冯飞: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路,是一场攻坚战。

  要成为汽车大国相对比较容易,提高产量只需要通过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就可以轻易完成,这个过程我国只用了10年。但是,成为汽车强国所需要追赶的差距,恐怕需要20年的时间。

  这些差距主要集中在诸如发动机、电喷技术等关键技术上,我国车企需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数据库和优化开发流程来提升竞争力。

  一辆汽车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实验来得出数据。从汽车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的历史里,跨国公司积累了大量的开发经验和数据库,能够通过以往的数据避免在新车开发过程中走弯路,而这一点是中国比较欠缺的。

  另外,拥有了先进技术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怎么把这些创新资源组织起来,开发出先进的产品,这就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开发流程。我国车企过去并没有比较系统性的开发流程,目前我们也在逐步建立合理的开发流程,在自我建设的同时也逐步将跨国公司多年形成的流程引入到中国。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