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人民日报:坚持用改革解决影响发展的问题

发布时间: 2012年11月08日 07:1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坚持用改革解决影响发展的问题 

  深化改革不停步(创新发展 十年跨越)

  本报记者 白天亮

  改革,是中国巨轮破浪前行的动力源;改革,也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全力推进的重点。

  改革进入深水区,改革正在闯大关。进入新世纪,中国面临着更复杂、更艰巨、更紧迫的改革任务。

  10年来,不管阻力有多大、矛盾有多尖锐,我们党从未放慢改革的脚步,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确保了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改革铸就中国奇迹

  △农业、工业、服务业、对外贸易和投资等各项改革整体推进,贯穿于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成为发展的助推器

  改革为了发展,发展呼唤改革。

  短短1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跃居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之列,成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构筑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中国奇迹”令世人赞叹。

  奇迹发生靠的是什么?胡锦涛同志语重心长:“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10年,中国曾遭遇巨大的外部冲击,经济社会领域的矛盾和困难也是层出不穷。正是通过矢志不渝地改革,中国不断化解危机、实现跨越。

  农村税费改革是农村经济社会的一场深刻变革。200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2005年,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从2006年1月1日起,征收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粮稳天下安”。在取消农业税的同时,国家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数亿农民尝到“种粮划算”的甜头,中国迎来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九连增”。十八大代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回顾这10年农村改革,深有感慨:“如果没有这么大的改革推进力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绝不可能这么好。”

  改革破解难题,改革释放活力。

  2012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42家中央企业上榜。而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最大的500家国有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过去10间,国企改革大刀阔斧:对困难国企疏通了退出通道,对正常经营的国企,于2003年成立国资委,初步建立了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解决了多年存在的国企多头管理、责任不落实的问题。十八大代表、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介绍说,2002年到2011年,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从7.13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上缴税金从2926亿元增至1.7万亿元。“这些成果的取得,关键是靠改革。”

  改革创新的号角响彻神州:电信、电力、民航、铁路等行业引入竞争打破垄断,财税、外贸、价格、土地、流通等各项改革整体推进。10年间,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的各大领域,成为发展的助推器。

  改革攻坚不避难

  △10年来,改革在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科学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

  随着改革的推进,压力不断增大,难度超出预期。改革亟待破解经济社会领域那些难啃的“硬骨头”。

  回首10年,改革步伐执著坚定,不避难、不停滞,在诸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为科学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金融改革事关全局。2002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高达20%以上,国外唱衰论调此起彼伏。“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国家大力推进金融改革,首先对中行、建行等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创造条件助推上市。之后,保险业改革、农信社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步步跟进。十八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表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工行的国际业务已从市场追随者变为主导者。

  知难不难,迎难而上。

  医改是世界性的难题,在中国更面临极为复杂的情况:直接影响13亿多人,1万多家医院,而且在改革过程中新旧机制必须平稳转换,不能大起大落。“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9年,党中央作出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医保、财政、医疗服务、药品、监管等多个领域的改革协同推进,3年多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水平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基本药物价格明显下降,破除了多年来广为诟病的“以药补医”机制。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评价:“中国医改的目标和总体战略值得效仿。中国在为全民提供平价且公平的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已取得巨大成就。”

  深化改革,我们党把政府自身的改革摆在重要位置。“应该管的事情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事情坚决不管”,10年来,通过稳步推进行政管理、财税等领域的改革,我国进一步理顺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2003年、2008年,国务院两次实施机构改革。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计划”变“发展”,显示了中国改革的市场化取向。国务院还先后5次清理、取消、调整了2183项行政审批事项,占原有审批事项的60%以上。红头文件少了、审批环节少了,群众尝到了依法行政的甜头。

  奋力把改革推向前进

  △解决“发展的问题”和“发展起来的问题”,必须毫不动摇继续推进改革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也很难一蹴而就。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步入总体小康,但许多深层矛盾逐步凸显,各种利益关系博弈此消彼长,中国进入了解决“发展的问题”和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同步推进的阶段。

  ——迈向更加富裕的小康,改革如何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基本医保覆盖全国13亿多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全国7亿多人,我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当 “从无到有”的诉求趋于解决,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改善,老百姓有了更加多样化的目标诉求。“改革的步伐仍然不能放慢,还要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不断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十八大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强调。

  ——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如何加快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从2009年起,我国连续3年稳居全球对外贸易第二大国的位置。但是,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快速上升,挑战随之而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表示,“中国未来要继续提升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必须以改革深化开放,通过推进农业、工业等各领域的结构性改革,向更高附加值增值活动升级。”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如何营造“持续转”的机制?

  经济转型、又好又快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仍习惯于老一套,拼规模、铺摊子,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保。“我们要大力推动资源价格改革,最终建成一种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机制。”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说,改革会遭遇很多艰难险阻,但必须理顺价格机制,倒逼市场主体减少资源消耗,提高技术含量,彻底改变粗放增长的模式。

  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有成就,都与改革开放分不开;现在以及将来,发展中出现以及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才能解决。

  改革没有完成时,永远只有进行时。

  “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是党中央基于现实的召唤,也是亿万民众发自内心的期盼。我们坚信,站在新起点上,深化改革不停步,中国一定能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好、更稳健!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