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公司

巴菲特的启发:险企应充当市场的稳定者

发布时间: 2012年11月08日 08:1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东方网

 



  ■刘 俊

  1951年,年仅21岁的沃伦·巴菲特在杂志《商业和金融编年史》上发表《我最喜爱的股票》,推荐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CO),并表示大多数保险消费者都把汽车保险看作必需品,每年都会续约,保险消费具有持续性、长期性。保险业还有其它行业不具备的优势包括没有库存、巨额应收和原材料供应等问题,产品及部分设备也不存在过时的危险。此后,在长期的保险投资和经营的历程中,巴菲特又多次强调保险行业产品容易同质化、供给弹性大,经常发生产能过剩和激烈的价格竞争,要想获得盈利并不容易。

  根据这一行业特性,巴菲特领导的伯克希尔公司采取了相应的经营策略。一是严守承保纪律,不参与低价竞争,注重效益而非注重规模。在价格竞争过于激烈时,宁愿暂时退出市场,少做业务。二是将建立低成本经营模式和保持雄厚资本实力作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三是促进承保和投资两个轮子协调运转,相辅相成。几十年来,伯克希尔公司的策略既发挥保险行业的优势,又克服了行业存在问题,实现了效益和规模的协调发展。当前,我国保险业面临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任务。建立资本充足、内控严控、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保险企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建立现代保险企业、促进保险业稳健发展有必要借鉴伯克希尔保险经营的经验。

  (一)切实转变经营理念。

  一是正确处理规模和效益的关系,以效益为中心,彻底摈弃盲目铺摊子、以保费规模论英雄的发展模式。二是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避免过分追求市场份额排名和短期盈利。特别是,近一段时期,由于竞争压力加大,保险公司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有所抬头,应当促使保险公司深刻认识恶性竞争的危害性,严守承保纪律,拒绝低价、低质业务,充当市场的稳定者,而不是市场秩序的扰乱者。当然,从伯克希尔的情况来看,经理人关注长期效益的前提是股东具有长期投资保险业的理念,应当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股东教育,树立正确的投资保险业的理念。

  (二)将强大的资本实力作为一项重要的竞争力,坚持审慎的财务原则。

  伯克希尔始终将具有雄厚的资本实力作为其具有差异性的竞争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努力拓展其它保险公司难以开展的业务。而我国保险公司提高资本实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监管规定的要求,同时增资之后也只是重点开展同质化的业务,应当促使保险公司借鉴伯克希尔的经验,从自身利益和形成差异化优势出发,努力增强资本实力。

  此外,由于损失成本需要依赖估算,所以保险公司对于承保业绩有一定的估算空间。估算错误与真实的结果可能存在差距,并反映在公司的损益表上,有经验的分析师通常可以发现重大的错误。巴菲特始终要求,伯克希尔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尽量采取最保守的做法,因为保险业所发生的意外,通常都不会是什么好消息。鉴于这一特点,监管部门和股东应当鼓励保险公司采取审慎保守的财务原则,而是否能够坚持审慎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经理人的经营理念甚至是操守。

  (三)将争取承保盈利作为实现承保与资金运用两个轮子协调运转的基础。

  一些理论认为,在现代金融体系下,保险公司承保与资金运用两个轮子协调运转,就是承保不一定要盈利,可以依赖投资收益弥补承保亏损,甚至可以将投资收益“反哺”给保险公司,使其更能够低价竞争。尤其在资本市场高涨的时期,放松承保纪律、低价抢业务的呼声更为强烈。但从伯克希尔的经营历史来看,该公司从未放松对承保盈利的要求。事实上,在承保亏损的情况下,资金运用面临的压力和风险就会显著增加,两个轮子就难以相辅相成。因此,应当将争取承保盈利作为实现承保与资金运用两个轮子协调运转的基础。

  (四)深刻认识保险业风险性的特点,始终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巴菲特一再强调甚至略带夸张地描述保险业的同质性、易过度竞争性以及赔付长期上升的趋势性和长尾性,这些都反映了他对保险业风险性的深刻认识。一定程度上,其保险经营的态度可谓“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他将严守承保纪律、防范承保风险落实到了企业文化、经理人的选择、绩效考核和人力资源政策中去。他对资金运用风险也高度重视。收购通用再保险之后,他花了5年多时间退出了绝大部分衍生品交易,逐步关闭了其证券交易部门,并多次指出衍生品交易是金融市场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于其对衍生品风险的重视,伯克希尔躲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没有发生类似AIG和近期摩根大通的重大风险事件。因此,应当深刻认识保险业风险性的特点,始终增强忧患意识。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