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商界名家

难关背后是无限商机---访建文制衣厂董事总经理陈国威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25日 13: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CCTV2 香港大公报

 



  记者李永青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只要肯捱够搏,又懂得抓紧机遇,便不乏飞黄腾达机会。1959年成立的建文制衣厂有限公司,初期是一家只有数名工人的“山寨厂仔”,但六十年代独具慧眼,大胆引进了当时香港未有人敢用的弹性泳衣布,彻底解决了泳衣弹性不足的问题,结果产品畅销海外,更令建文晋身本港三大泳衣厂之列。建文董事总经理陈国威坦言,公司曾经风光一时,也曾在后来的金融海啸时受挫,五十余年来能够屹立不倒,至今仍稳坐行业前列之位,靠的是坚持迎难而上及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牙齿当金使,答应了交货,即使蚀钱亦照做。” 

  谈到建文必须提起其创办人,即陈国威的姑丈。原本姑丈做毛衫厂的“行街”(推销员),主要向百货公司推销,及后自行创业。在现代人眼中,创业一定会选择自己最熟识的行业,以此推论最好是做回老本行,即毛衫厂。但陈国威的姑丈因不想与旧老板争生意,所以坚拒开毛衫厂,更明言旧老板既做冬天的生意,他便选择生产泳衣这门夏天的生意,宁愿一切从头开始。“姑丈为人真系好难得,还提早一年提出请辞,等到所有帐款收整后才离开,换了现代社会,哪行最熟肯定做哪行。” 

  从山寨式工厂起家 

  创业初期,建文与很多家庭式工厂一样,是一家只得数人的山寨式工厂。建文制衣第二代“话事人”陈国威回忆说,当年工厂设在深水埗的四层高大厦内,总面积只得800多呎,当时前半部为车间,放了数台衣车,后半部则是住家地方。“当年工厂好细,但大家乐也融融,工人和老板娘会在中午、晚上煮饭一起吃,感情好似一家人。”

  当年香港有数之不尽的山寨厂,建文能够由只有几名工人的小工厂突围而出,成为主要泳衣厂之一,陈国威认为姑丈功不可没,香港人所指的狮子山下精神,在他身上完全表现出来。当时的泳衣质料以纯尼龙为主,普遍存在弹性不足的问题。当大部分行家对这个问题习以为常之际,陈国威的姑丈却认为,难关背后往往隐藏着无限商机,因此不断寻找突破难关的方法,皇天不负有心人,几经辛苦他终于找到一家供货商,提供德国最新技术生产具弹性的针织泳衣布。当时大部分人对这种新布料持观望态度,他的姑丈却认定潜力巨大,因此将这款新布料应用到泳衣上。结果,新产品解决了泳衣弹性不足的问题,而且迅速被抢购一空,当时的供货商感激陈国威姑丈的赏识,向建文独家提供这款新布料。

  六十年代进黄金期 

  “要知道当年建文只是一家很细的厂仔,引入一款在香港没人试过的新布料真的风险好大,若果市场不欢迎,便有没顶之灾。”提起当年姑丈的过人胆识和独到眼光,陈国威总是赞不绝口。 

  自从引进新款布料后,建文的生意犹如火箭,一飞冲天,六十年代往后的十年更进入黄金期,生意多得要外判给同行。当人手不足时,姑丈更将衣车搬到公屋及越南难民营外,让家庭主妇及船民在空余时间生产泳衣。被问及当年利润有多丰厚?陈国威笑言,六十年代头五年每年销量大升一倍,出厂价15元,纯利便赚8元。因为生意好,建文在六十年代尾迁入大角咀的工厂大厦。当年绝大部分厂家都是山寨厂或家庭式作业,能够搬进工厦是非常了不起的事。“六十年代业内流行一句话,建文产品必属佳品。”

  不过,福兮祸所伏。由于产品好卖,不少行家引进或研发相似的布料,印花布开始进入市场,可是陈国威的姑丈认为已赚够,不想再冒风险转做印花布。1970年起,建文的生意开始回落。

  向亲友集资转战深圳

  眼见建文逐渐走下坡,七十年代中期由美国大学毕业回港加入建文的陈国威,不断为公司前途出谋献策。此时,国家逐步改革开放,加上香港开始出现工人荒,陈国威认为这是北上发展的大好时机,于是积极游说姑丈到内地开厂,但姑丈身边有不少朋友到内地设厂失利,所以不肯北上发展。
  眼见国家改革开放带来大好机遇,但苦于姑丈始终不为所动,陈国威不想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有意辞职自行创业。姑丈得悉后,不想自己辛苦经营多年的事业无以为继,最终决定将建文交由陈国威打理。陈国威在1986年向亲朋好友集资买下姑丈的股份,翌年便到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开设内地首家工厂。“当年自己资金不多,要找母亲、岳母、朋友和同学集资,总之动员所有亲戚朋友,幸好现在公司搞得不错,总算有交代。”

责任编辑:高士佳

热词:

  • 建文制衣厂
  • 陈国威
  • CCTV2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