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统计开放日”特别报道:让开放的统计走近公众(图)

 

CCTV.com  2010年10月18日 16:50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信息报  

  一场秋日的细雨将京城的空气冲刷得格外清新。9月20日上午,位于北京西城月坛南街57号的中国国家统计局机关大楼,这个对普通人来说颇感神秘的地方,敞开大门迎来了50多位“特殊”的客人。

  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统计调查员、先进工作者代表,还有统计数据用户的代表、网友代表、首都部分高校学生代表以及新闻界人士,应邀前来参加国家统计局举办的首个“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他们的到来,受到了以局长马建堂为首的国家统计局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及各司级单位领导的热情欢迎。宾主欢聚一堂,畅叙统计公开透明,共话统计科学发展,现场交流气氛十分活跃。

  这是一次统计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的“聚会”,这是中国统计开放透明进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这是国家统计局在新形势下推动统计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一次重要行动!

  中国统计发展的历史上,必将深深烙下此次活动的印记,社会必将铭记这次活动的深远意义。

  开放透明,让社会公众走近统计

  

  秋雨绵绵,没有阻挡住代表们迫切一睹统计机构“芳容”的步伐。当天的活动定于9点开始,不到8点钟就有心急的嘉宾来到了国家统计局的活动现场。这些代表来自社会各界,其中,网友代表15人,占嘉宾总数的1/3,他们是通过网上自愿报名、随机抽取的。

  迈入国家统计局南门大厅,大厅正中竖立的一块大大的展板上自上而下书写着“中国统计开放日”、“统计和您在一起”、“走向公开透明的中国统计”等字样,鲜明的主题一下子拉近了人们与统计之间的距离。“一直以为国家统计局是为党和政府提供宏观决策依据的重要部门,门槛是很高的,很难对我们普通民众开放,没想到今天我以普通网民的身份踏进了这道大门。”网民代表、某企业公关总监张宏达一边签字一边对记者说。

  国家统计局是国家一级保密单位,一直以来,在普通公众眼里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第64届联合国大会确定,今年10月20日为“世界统计日”,并在上海世博会上举行,为配合这项活动,第一个“中国统计开放日”应运而生。国家统计机关、统计数据产生的过程、统计数据本身……都正撩开神秘的面纱。“据我所知,目前政府各部委里只有外交部举办过类似活动。”媒体代表、新华网记者王镭表示。

  上午9:45分,国家统计局所有局领导在马建堂局长的带领下健步来到三楼会议室,依次与坐在前排的统计公众代表一一握手。马局长在致辞前的坦诚开场白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他说,我们十分欢迎各位公众代表参与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我们今天统一穿着深色西裤,白色上衣,特意不穿西服不打领带,这样既表达了我们对各位的尊重,也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

  国家统计局领导与公众代表的交流互动就在这样轻松的气氛中展开。当一位统计员家属介绍了她对统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时,平时不苟言笑的马建堂还临时客串了主持人的角色,现场对统计工作人员的家属进行了采访。

  所有前来参加“中国统计开放日”的代表们都十分兴奋,他们纷纷主动在大厅展板下方郑重签名留念,留下值得记忆的一笔。

  参观了中国统计资料馆后,来自天津发改委综合处的公众代表何佳感慨地说:“以前一直做国民经济分析,对统计并不甚了解。参加这次活动后,对我国统计的历史沿革有了新的了解,中国的统计历史很厚重啊。”

  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专业的统计,让公众目睹了数据的产生过程

  

  煮饺子时,检查一锅饺子是否煮熟了,往往会从里面随机捞取一个出来尝一尝。品尝一个饺子就能知道这一锅饺子熟没熟,这就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抽样调查方法。在参观中,讲解员一个虽简单却形象的比喻,让来宾们很快就理解了统计的含义。

  在电子阅览室,代表们被展板上的漫画所吸引,一幅幅漫画,将GDP、CPI等各种指标解释得深入浅出。

  来宾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中国统计资料馆的电话咨询室、公众阅览室、档案阅览室等,并在影像厅观看了科普片《话说统计》和宣传片《与时俱进的新中国统计》。他们还了解到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统计咨询、统计查询、宣传统计知识和发布统计信息等服务。

  在公众阅览室、档案阅览室,代表们还看到了为庆祝“中国统计开放日”和“世界统计日”,国家统计局推出的系列科普读物,如中国统计概览,统计小知识等。

  来自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的一名粮食实割实测基层调查员,拿出他那一套用于测算粮食产量的“家什”来,来宾们纷纷围了上去。他用各种实物统计工具演示了如何测量夏粮收成。“这样的演示不仅新颖,而且让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数据是怎么产生的,让我真切地感觉到统计数据是值得信赖的。”网友代表张宏达说。

  统计连着你我他,统计发展靠大家

  

  在统计资料馆的人口钟前面,嘉宾们对这一新鲜玩艺儿都十分感兴趣。这个人口钟底座是56个民族的人身像,他们共同托起了一个地球仪。这个人口钟实际上是计算中国和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的,人口钟显示:中国每分钟增加人口13人,世界每分钟增加人口147人。

  实际工作中,统计工作者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不配合统计调查的事情。北京市东城区普查员张萌说,她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经常吃闭门羹,甚至受谩骂和恐吓。但是她毫不气馁,一次次重拾信心,想方设法,与普查对象软磨硬缠,最终以心换心,圆满“攻克”一个个“困难户”。

  来自西城的采价员说:“采价工作能否顺利地开展,和采价点人员配合程度是密切相关的。记得我刚到采价点采价的时候,很多商贩根本就不配合,不愿意讲出商品实际成交价格”。为此,西城区统计局调查队为采价员统一办理了规范的调查证,证明这是CPI调查,这项工作是政府的合法行为。同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向调查对象保证做好资料的保密工作,对于采价过程中了解到的价格信息和采价数据资料等,不会擅自对外公开,从而消除调查对象的顾虑,确保提供数据的真实性。

  社会公众既是统计的被调查对象也是统计数据的需求方。在电话咨询室,统计咨询专家就接到了一位上海某高校老师做一个课题研究的咨询电话,专家很耐心地给予了回复。但统计专家金桂芳说:“有些数据是没有现成的数据可以提供的,我们可以告诉对方查询的途径和方法,或者通过专门的申请来解决。”记者了解到,这里每天要接各种中英文咨询电话30多个,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

  公开是一种姿态,透明更是一种自信

  

  来自四川某高校员工、网友代表付宏君说,每次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总会引起一些热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众对统计数据的不了解,因为不了解所以才有误解。只有更多地、全方位地宣传统计工作,解释统计数据,才能更好地消除社会各界对统计的误解。

  社会公众代表、河北经贸大学教师张彩霞说,她从事了20多年的统计教学工作,最大的感触就是公众对统计工作看似很了解,其实很陌生,并由此造成了很多的误解。她建议政府从不同的渠道更多地宣传统计。只有了解了,才能达成理解,才能更多地支持统计工作。

  常年跑统计口的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朱剑红说,近年来国家统计局回应社会的应答工作做得还是很及时的,但是扩大统计工作的社会认知范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一步一步来,逐步提升公众对统计数据和统计工作的理性认识。希望今天这样的活动能形成一种制度,以后经常举办,并且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刘铮说:“今天的活动,一是体现了统计局开放透明的决心,全体局领导和全体司长都出来和嘉宾交流互动,是诚心诚意的;二是交流的效果好,来自基层的统计人员对CPI、居民收支等数据的采集做了详细介绍,对网友们提出的问题,局长和相关司长都作了详细的回答,互动的气氛良好,也解释清楚了一些问题。统计局和公众的互动开了一个好头,期待今后能够不断发展下去。”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作为地方统计系统的代表和网友代表也被特邀前来参会。他说,参加这项活动心情跟以前完全不一样,这是属于统计人自己的节日。他建议,中国统计系统可以转变思路,以“数据工厂”的理念,按“人财物、产供销”的思路来生产、管理、营销统计数据。

  “每一个人都是统计的被调查对象,统计需要大家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如是说。

  网友代表张宏达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成就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统计数据上。统计数据谱写着新中国变化腾飞的新篇章,数字中凝结着中国的历史。”

  在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下,中国统计将更加走向开放透明,统计数据会越来越令人信服。

责编:庞帅

1/1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