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对比
民企薪酬涨幅两年超国企
《2012年度中国薪酬白皮书》显示,去年高达六成的企业给大部分员工涨了薪水。调查显示,相比国企和外企,去年民企薪酬涨幅最高,其人均薪酬增长率达到13.33%,保持了2010年薪酬涨幅居首的状态,预计今年仍然可以维持这一增速。
但整体来说,民企实际收入仍低于国企,很多方面存在差距。例如,住房公积金仍在一些民营企业的福利中缺席。即便是有住房公积金的,其比例也是少得可怜。“签约前说有住房公积金,了解清楚才知道,是按照青岛市的最低工资和最低交纳比例来交的,一个月不到100元,跟没有差不多。”在远洋广场一家单位从事文员的小聂对记者无奈地说,虽有每月3500元的工资,但却不实惠。相较之下,小聂的一名在国企工作的同学,虽然每月工资只有2000多元,但公积金交付比例高达12%,且单位出的比个人出的要多。
再比如出差报销:“我们公司一般是包干制,每月3000元的底薪,包含着你出去的所有费用,但国企的销售,出差一般是公费的。”在黄岛一家民营企业干销售的工作人员称。
观点
收入与风险不平衡致民企受冷
虽然民营企业这几年一直在涨工资,但招工仍然面临很多困难。6月6日,青岛市人才中心举办了一场招聘会,前来参展的企业当中,超过8成都是民营企业。与以往坐等求职者“上钩”不同,许多公司的HR主动放下身段,四处追寻求职者。此外还有不少企业老板亲自上阵,拿起名片散发。
“现在民企招人难,招到优秀的人,就更难了。”一家办公用品销售公司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刘女士告诉记者。“很多求职者的观念没有改变,对民营企业敬而远之,总觉得民营企业稳定性不足。我们辛辛苦苦招来的员工频频跳槽,企业只好不停地四处招人。”
事实上,在2011年底青岛市人力资源协会就青岛高校应届毕业生展开的调查,已经证实了民营企业“不受待见”。2011年,青岛市人力资源管理协会在青岛四高校共发放问卷3200份调查显示,大学生喜欢的单位,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排名前三位,分别占到调查总人数的40.43%、39.75%、26.88%;民营企业只占到调查人数的10.14%。
近日,记者就同一问题向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五所高校的8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2名学生表示愿意去民营企业工作。“我也想进国有企业工作,听学长们说,民营企业加班多,而且福利待遇也并不好。”青岛大学大四学生小刘告诉记者。
“在许多国家,一般情况下民营企业的员工收入要高于公职人员和国有企业的员工,因为民营企业经营风险要大一些,只有靠高一点的薪酬去吸引员工。”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张宗强说,但在国内,情况恰恰相反,大多数民营企业的员工收入比不上国有企业的员工和公职人员,再加上民营企业经营风险要高一些,对求职者的吸引力自然难以提升。
相关新闻
吸纳20人就业最高奖15万元
市南出台今年创业扶持政策
11日市南区出台了《市南区2012年创业扶持政策的有关规定》,明确了对创业企业、创业项目、创业实训、创业基地、创业培训的补贴扶持政策。
根据规定,市南区今年首次对有发展前景的创业企业和个人的奖励性补贴政策。对在孵化基地内2010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或个体创业人员进行扶持,分两个标准予以扶持:一是对吸纳十人以上就业,并实现本年度内缴纳利税5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8万元扶持金;二是对吸纳二十人以上,并实现本年内缴纳利税10万元以上的企业,给予15万元扶持金。
工伤待遇补发款近期到账
记者11日从市人社局获悉,2012年以来,青岛市为2934名全市工伤1至4级人员和因公死亡人员供养亲属调整了待遇。今年1月份以来的补发款,将于近期划拨到银行存折或单位的银行账户中。
此次工伤待遇调整范围是2011年12月31日前享受伤残津贴的1至4级工伤人员(不包括领取基本养老金的退休工伤人员),以及经批准领取生活护理费的工伤人员和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因工死亡人员(含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人员)供养亲属,共2934人。调整标准为工伤1至4级人员月伤残津贴每月分别增加255元、245元、235元和225元。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的抚恤金调整标准为:配偶每月增加90元,其他供养亲属每人每月增加75元,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基础上再增加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