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

京沪广“阴影”下

发布时间: 2012年08月15日 00: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央视网

 



  都市圈中的"贫困带"

  如果从夜晚的天空俯瞰首都,北京城像一个光芒四射的舞台,但舞台四周,你会发现一圈寂静、灰暗的"项圈"。"灰项圈"在学界有一个专用名词:"环首都贫困带"。在京津冀都市圈中,还有很多至今未能摘掉"贫困"帽子,面临转身难题的县市、乡、村。位于北京正北的河北省赤城县,与北京市延庆县仅一山之隔,有的地方甚至仅隔一条马路,但两地发展差距相当明显,官方数据显示:2011年,赤城县财政收入9.7亿元,可用财力12.2亿元。而同一年,延庆县财政收入18亿元,可用财力可达68.3亿元。据河北省发改委与河北省扶贫办2011年9月的调研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环首都贫困地区有25个国家级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 235.9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的42.1%。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涞水县人均生产总值为1.1万元,房山是4.4万元;全部财政收入,涞水是3亿元,房山则高达117.5亿元。2005年8月17日,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份调查报告首次提出:在国际大都市北京和天津周围,环绕着河北的3798个贫困村、32个贫困县,年均收入不足625元的272.6万贫困人口。七年之后,2012年3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其联合发布的首部京津冀蓝皮书中再次指出,"环首都贫困带"不仅未能缩小与北京周边郊县的发展差距,反而愈加落后。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建设首都经济圈,给贫困带开出了一剂药方,但北京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互动机制是什么?这种机制如何影响、塑造其周边地区的发展?"经济圈"如何破除"贫困带"?

  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大学校长华生在论坛上指出,要实现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北京本身要在规划发展上重新思索,是否自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资源的集中配置剥夺了外圈城市的发展空间?"现在我们都市的发展基本上是摊大饼,北京我记得我来的时候,主要是二环内,现在三环、四环、五环、六环一层一层往外摊,这样外圈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自己把活就干完了,而且这种摊法从北京本身的发展,各个方面都非常不利。"

  周其仁:"内核"不强都市圈发展难有前途 不应阻止人口流入北京

  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的看法则有些许不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周其仁表示,要接受大城市在规模以及人口上不断扩张的趋势。而都市圈发展问题的关键,恰恰在于圈中的核心城市是否足够强大,能否对周边城市产生外溢效应。       "所谓都市圈里面要'核',第二外头有个'圈'。现在研究首都经济圈,这个'圈'的问题是'核'还不够强有力。北京国土面积1.6万平方公里,的确非常大,但又不够强,去年北京的GDP是1.3万亿人民币,只占全国的2.8%;上海也不够强,是1.6万亿,占全国1.4%。",周其仁表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占比是衡量城市实力的重要指标。"大东京都市圈也是1.6万平方公里,占日本的国土面积比例4%,GDP差不多占日本的三分之一,人口占25%,从这个角度看,如果都市圈是未来的趋势,我们首都经济圈还是大有发展的余地,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里头的'核'要供起来,我们这个'核'远远不够强。" 

  周其仁表示,除了自然资源上的先决条件,妨碍北京这个"核"以及周围的"圈"更好发展的更多是来自于制度以及观念上的力量,阻止了人口要素向北京聚集、流动。周其仁认为,城市圈中产业合理布局得以形成的先决条件首先应当是规模,从而才在能在竞争与实力对比中形成分工,避免同质化发展以及资源配置浪费。对此他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有一次很近距离靠近姚明,我一看就觉得我过去花了很长时间打篮球,全是白费,我早看见他,根本不去碰篮球,没希望的。可是小地方的都觉得是有希望的,因为没见过,都觉得也能变成乒乓冠军,篮球冠军,变成艺术家,确实有潜力有机会,但是碰到一起才知道有没有机会,这才是心甘情愿的分工,我看见姚明以后我可心甘情愿了,我更认真教书了,不做他想了。人往高处走是我们很重要的经济的微观基础,问题就是我们的体制、政策、观念对这个动力不是适应它,还是要做斗争,这个可能对我们的经济圈有一点影响。"      

  都市圈里的"核"还在各种"城市病"中寻求更合理的发展。周边的城市即使身处"阴影"中,也暗中将"核"视作竞争对手,做着同质化的规划,想要谋求发展。在论坛上,著名地产商任志强从他的角度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样是吸取水和阳光,大树底下好乘凉是什么呢?不是竞争同样的资源,而是换一种资源,如果不是草,是石头就好乘凉了,如果你也是草,跟大树争,你的根不如大树深,那就完蛋了。我想说的是城市化,河北要找北京没有的,或者说北京不能的,形成差异化的时候被动就变主动。"      

  尽管各方都在建议周边城市的发展要承接北京的溢出效应和实现与北京错位发展,但是北京在城市发展中的外溢效应有多大?溢出的是什么?这成为相关地方父母官必须要考量的问题。      

  由于地理位置和行政划分等因素,河北省总体上和北京仍处于吸附效应大于溢出效应的阶段。在对北京进行了多年的资源保障之后,对于现在北京"溢出"的一些落后产能企业,河北表示不能接受。多名当地官员向记者表示,河北在"后发"中还是需要品质意识,要讲生态,要讲品质,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发展到最后的结果是造成了很多遗留问题,河北也需要高端的人才,高端的产业,但这需要北京适当的"反哺"以及政策上的补偿和支持,而除了政策层面的需求,河北最需要在市场经济中形成真正融入京津冀都市圈的意识,以及和北京错位发展的意识。  长三角、珠三角 发展前途漫漫

  除了京津冀都市圈,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都市圈发展已经渐渐清晰:珠三角实现了富饶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形成了"外向导入式"为主的发展模式;呈现出以农村城镇化为主导的"爆发式"城市化;表现出多中心、高强度、聚集式的城市群发展形态;勾勒出内、中、外三个圈层的"圈层式"经济与城市发展特点;在城市与乡村的连接地区出现了一种"既非城市又非农村"的特殊空间结构形式。

  长三角形成了综合性产业基地;城市化呈现结构性大发展;城市综合实力全国领先,圈层特征明显;城市与城镇工业化水平较高;城市大物流条件初步形成;城市教育科技实力雄厚,高层次人才密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全国领先。上海的城市定位已非常清晰,就是要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从而带动"长三角"地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在上海发展的辐射下,苏浙两翼的嘉兴、杭州、绍兴、苏州、南京、南通等城市利用各自的交通港口、现代化工业、制造业、商业等优势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泾渭分明的行政划分下,对于区域经济分割所引发的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互挖墙角"以及商业壁垒的设置,使得大城市周围的中小城市突围之路并不好走。

  中国的都市圈发展是面临"前途"还是"穷途",已经到了需要更深入、更合理规划的时候。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