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财经封面

完善收入分配 解除后顾之忧

发布时间: 2012年08月27日 11:1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在我国制约消费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梅新育:制约消费的短期性因素主要是消费成本、消费金融等等,长期性因素则是收入分配。

  扩大消费需求切入点在于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并不仅仅体现在扩大消费,而是体现在整个经济增长。

  宗良:制约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一是消费储蓄比例关系失调。通常情况下,居民会从增加的收入中,留出部分用于储蓄,其余部分用于消费。在我国,老百姓有勤俭生活的习惯,或是出于养老、子女教育费用等需要,甚至是积攒大额资金以购买高端消费品等,更倾向于进行储蓄。显然,这些想法或者行为都会将部分消费需求延后,结果是消费率偏低,储蓄率偏高,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二是社保和分配制度不健全。如果社会养老、医疗保障完善,必然有助于降低储蓄,更多地将收入用于消费。如果完善义务教育制度,降低教育费用,也会促进消费。同时,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堪忧,近年来不同行业、地区、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改善情况不明显,收入分配不合理将降低全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刺激消费的效果。另外,从国民收入分配角度来看,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过低,而政府税收和企业利润两部分所占比重偏大。

  三是从非收入因素来看,教育、医疗、住房、失业、养老等因素迫使老百姓不敢消费。高房价也会明显让资金进入房地产而对消费产生挤出效应,从而影响消费。

  华中炜:我国居民消费率不断降低,一方面有居民自主的储蓄率上升因素,但是更重要的缘由在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不断下降。

  消费率不高的客观原因在于人口结构的变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及人口学专家的研究表明,中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劳动年龄人口未来增加的空间较小。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劳动年龄人口是社会上的生产者和储蓄者,待抚养的老人和小孩是净消费者,在过去的人口红利期,中国的平均储蓄倾向是上升的。

  在收入分配制度上,我国的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长期以来挤占居民收入。2000年~2010年十年间,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33%,远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但是企业的分红率普遍较低(去年的沪深300派息率不到40%,其他世界主要股指都在50%以上)。同时,过去十年政府的税收增长很快,年均增长超过20%,同期的名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仅13%。在我国间接税(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关税、资源税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为主体的税制体制下(2011年间接税占比57%),税收都被转嫁到最终消费者身上,使得居民部门承担了大部分的税赋。

  另外,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不均衡也加剧了城乡差距和城市内部的贫富差距,由于高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较低,收入差距的扩大就降低了全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拉低了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