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经济繁荣有赖民间投资活跃

发布时间: 2012年09月21日 09: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中,投资仍是主要推力,但投资不仅是靠政府,更靠民间投资。以去年为例,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33万亿元,直接来自财政的预算内资金仅为1.4万亿元。此外,全国土地转让金收入为3.1万亿元。假设其中30%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则来自于地方政府的投资资金来源占比仅为12%,可见,政府资金对投资的贡献非常小。而从今年上半年看,国家预算内资金仅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4%左右,但民间投资总额要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2%,远远超过政府投资和国企投资部分。因此,如果说中国经济今后还需要靠投资拉动,那么,这个投资也主要靠民间投资而非政府投资或国企投资。

  截至2011年末,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84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87.4%,对GDP的贡献率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1%,发展至今已超过了60%。因此,这轮中国经济的增速下行,对民营企业的负面冲击也是非常之大。内部冲击来自房地产的调控政策以及铁公基项目投资增速的大幅下降;外部冲击则来自欧美及其他经济体的不景气,导致外需不足,出口增速下降。而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和制造业两大行业,同时又占出口加工业的绝大部分比重。在民营企业较为集中的东部沿海,受到的冲击程度更大,除了内需和外需下降因素外,企业过多使用资金杠杆导致负债率的上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几年用工成本的大幅上升也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因此,要让中国经济实现稳中求进,关键是要让中国的民企恢复活力,让民间投资保持较高增速。从目前我国宏观层面已经采取的政策措施看,在政策的操作和执行层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民企的生存环境仍未得到根本改观。如两次降息之后,民企的实际融资成本并未明显下降,原因众多,但值得反思。再如,为小微企业提供的财政、信贷支持额度,能否真正落实好,也存在疑问。而在新36条实施细则方面,开放度还是略显不足。

  为了让民企恢复活力,今后应该在降低税负和开放投资领域方面下更大的力度,使得民企的发展环境、税负水平和可投资领域与国际惯例一致。从长远看,中国民企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尤其在金融、电信、石油开采等一些民企比重极低的行业,若这些行业的国退民进步伐加快,则一方面政府可以增加财政收入,民企也可增加投资,一举两得。

  从短期看,实体经济的去库存已到末期,三季度起经济将出现回升,但回升的力度可能不大,今后两年经济增速还是在8%上下,呈现L型走势。就长期而言,城市化进程是中国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人口的流动和民企的发展都是民间推动经济增长的体现。

  但从今后5年至10年这一中期看,中国经济在经历多年高增长之后,或许步入了较长的结构调整期,产业升级还未全面展开,而产能过剩却已掣肘企业发展,民企绝大部分都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缺乏定价能力。因此,今后民企将出现业绩的分化和产业整合,优胜劣汰之下会有一大批企业倒闭,同样也会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企通过兼并收购而做大做强。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