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问问自己,您觉得自己大材小用了吗?一项最新全球民意调查显示,觉得大材小用的人比例最高的国家是中国,高达84%。这项由加拿大兰德斯塔德公司所做的全球工作监察调查在全球32个国家进行。(《现代快报》12月16日)
应该说,自认为被大材小用,与实际上是否被大材小用,当然不能被简单地画上等号。现实中,也的确不乏好高骛远与眼高手低情形的存在。
自认为被大材小用,同样可能来自自我意识与定位过高所引起的心理偏差。当下国内的教育,无论是来自学校还是家庭,倾向于“精英”模式。这一点从大学扩张与职业教育萎缩的局面,就可见一斑。当自以为接受的“高富帅”教育,出来之后,却只能屈就“吊丝”岗位,工资赶不上泥瓦匠和保姆不说,甚至连就业都成问题。由此产生的落差,自然可想而知,被大材小用的悲情油然而生,也就不难理解。
教育的偏差还仅仅是因素之一,不难设想,假如社会对于人才的配置,能够充分尊重个体差异性,并给予每个个体充分发挥其特长的机会和空间,即便教育可能有所偏差,人们依旧不难在市场中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定位。然而,当现实中本科生争当掏粪工,硕士生抢着当保安,公务员考试更是引各路人才挤破头,当人才纷纷拜倒在公务员事业单位编制的石榴裙下,由此所导致的人才错配,又何尝不是一种屈就?
不仅如此,当职场上的“拼爹游戏”愈演愈烈,“有能力”不如有个“好爸爸”;“潜规则”日益横行,“会吹的”完胜“能干的”。机会的不公,个人能力发展空间受限被压制,谁又能说国人普遍的“大材小用”心态,不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呢?
“超8成中国人”自认为被大材小用,这背后的教育偏差与人才错配,或许更需引发多重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