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观察蛇年走势,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等外部因素需要关注,但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
正所谓内因决定趋势,外因改变速度,从这些年的经验看,直接决定A股走势的,还是场内因素。以笔者浅见,观察蛇年走势,宏观经济与货币政策等外部因素需要关注,但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为此,至少要密切关注如下几个基本看点:
第一,IPO分流能否落到实处。目前,那些嗷嗷待上市的拟上市公司,正在各显神通,争取早日上市。如果不能有效分流,那么,只要IPO重启,这个巨大的堰塞湖就会倾泻,股指无疑会受到巨大冲击。
第二,对新上市公司大小非约束能否出台新规。
首先是在大股东持股比例上,对新上市公司要做出严格限制,比如上市后不能超过1/3,否则,治理结构不健全,类似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悲剧就很难禁止。其次,对新上市公司大小非减持要规定底价与减持条件,不能毫无约束。2012年年底股指翘尾,北大农董事长疯狂套现7000多万元。这种无穷无尽的廉价筹码,已经成为场内的又一座堰塞湖。
第三,对欺诈上市等严重违规行为查处能否落到实处。这些年,A股欺诈上市屡禁不绝,稍微有些政经资源的人,都敢于张罗着一个壳公司来闯关上市。根本原因当然是发审制度,但对已发现的欺诈上市行为处罚不严厉,也是助长这类歪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点,如果监管层不能雷厉风行,打几只老虎,A股希望有大起色肯定没戏。
第四,其他理财渠道的风险能否充分暴露。据统计,2012年,银行理财产品一家的发行额就超过券商理财、基金与信托的总和。现在,银行理财与信托产品的管理混乱与投资风险开始凸显,所谓刚性支付的幌子正在倒下,如果这一趋势能继续延续,那么,势必能促成相当一批资金回流股市。
蛇年红包何在 股市大虾勾勒投资路线图
龙年的翘尾行情,让多数股民都在春节前收到了股市分发的红包。龙去蛇来,在股市名人眼中,蛇年的股市仍旧会逶迤前行,甚至有人喊出来3500点不是梦的豪言壮语。在李大霄眼中,蛇年的股市经历“钻石底”洗礼后,将开启真正牛市,发出耀眼光芒。而绩优股和小盘股是这些股市名人眼中的最佳投资标的。
@李大霄:
股市春天来了
去年最红的股市名人是李大霄,这位英大证券研究所长在喊出2132点是“钻石底”后,股市又跌到1949点,一度成为股民调侃的对象。之后他又提出了著名的“钻石尖亮晶晶”理论,随着股指反弹上行,李大霄又一跃翻身成了股民心中的股神。
春节前,李大霄在微博上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他表示,2013年开启中国股真实牛市,经过漫长的熊市,优质蓝筹股已经在钻石底洗净铅华,渐渐发出耀眼的光芒,而劣质股也终回归本源,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终会成功。
对于蛇年的行情,李大霄的总结是:龙最喜欢大起大落的,上天入海,而蛇最喜欢曲折横着向前行,大起大落的概率比较低。
@沙黾农:
蛇年最起码3500点
拥有160万粉丝的沙黾农,2月8日的长微博题目就是《蛇年最起码3500点》,他表示,春节后的市场继续展开上涨行情将是大概率事件,低估值的蓝筹品种和优质成长股是良好的投资标的。而资金面愈发宽松,资金从各个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A股价值洼地。蛇年股市最起码3500点,股民可备足年货迎蛇年。
@叶檀:
似乎已看到粗壮的蛇头
春节前,叶檀也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题为《蛇年对投资者的忠告》的长微博。文中提到,市场的常识比理论更管用,中国经济仍处于艰难的转型期。蛇年,投资者需要更多的常识。信息满天飞的时代,如何选择投资品种,投资者应选择自己熟悉的领域,为自己的资金负责。蛇年来了,我已经看到了粗壮的蛇头。
@桂浩明:
是时候布局成长股了
在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看来,A股此次上涨行情的启动,主要是受实体经济回暖影响,随着市场对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确认,地产以及其他早周期板块或有亮眼表现。接下来,投资者可在成长股板块上布局,以应对接下去很可能出现的蓝筹股搭台、成长股唱戏的局面。
@皮海洲:
行情仍面临IPO考验
随着最近一个时期股指的持续走高,A股“牛市说”也在市场上流传开来。皮海洲认为,如果一轮行情是依靠IPO的暂停而兴起,这种行情更多的是一种政策救市行情,而不是牛市。如果IPO重启行情就颤抖,就向下,那么这样的行情就该终结了,又如何能牛市下去呢?毕竟对于A股市场来说,融资功能是股市最主要的功能,IPO的开闸是不可抗拒的。(钱江晚报)
IPO退出渠道受阻 今年VC/PE退出或借重并购热潮
据清科数据库统计,1月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退出事件3笔,涉及3家企业,全部为并购退出。去年1月,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20笔退出交易,其中IPO退出达18笔,另有2笔为并购退出。
业内专家表示,在IPO监管趋严的背景下,VC/PE通过IPO退出会越来越难,但并购重组可能掀起高潮。今年投资机构有望借助并购重组高潮投资入股以及获得退出机会,预计通过并购退出案例会越来越多。
IPO持续低迷
据清科数据库统计,1月共有3家中国企业完成IPO,合计融资约5.11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1.70亿美元。当月IPO数量环比下降40.0%,同比下降78.6%;融资规模环比下降87.6%,同比下降55.0%。1月仅3家中国企业登陆香港主板且均无VC/PE机构支持,境内市场没有新股上市发行。
证监会 1月启动IPO在审企业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清科研究分析师蔡建飞表示,短期内境内IPO发审收紧的状况恐难改变。另一方面,并购重组迎来政策利好。工信部 、发改委 、国资委等部门1月发布推进九大行业并购重组的文件。这九大行业包括钢铁、水泥、汽车、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造船、稀土、电解铝和农业等,涉及约900家上市公司,占A股上市公司的一半,总市值超过4万亿元。
蔡建飞表示,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来说,整合并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必经之路,今年投资机构可借此东风寻求投资入股以及并购退出的机会。
并购或迎热潮
据清科数据库统计,1月有VC/PE支持的并购案例共14起,涉及建筑/工程、能源及矿产、汽车、生物技术/医疗健康、物流等行业。被并购方有VC/PE支持的有3起,创造了3起并购退出,涉及开元投资、森阳银瑞投资和爱德蒙罗斯柴尔德中国基金。
1月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87起并购交易,其中国内并购80起,占并购案例总数的92.0%;海外并购5起,占比5.7%;外资并购2起,占比2.3%。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凡雅倩表示,1月的并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互联网行业。1月26日,监管部门审核通过浙报传媒定向增发收购互联网企业边锋网络和浩方在线各100%股权,收购价分别为31.8亿元和3.1亿元,成为当月交易金额最大的并购案例。
凡雅倩表示,总体来看,今年随着世界经济形势逐渐明朗、行业整合逐步加速以及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预计今年并购将迎来热潮,VC/PE通过并购热潮退出的案例会越来越多。(中国经济网)
小散蛇年三大企盼:印钞机歇一歇 管管大小非
龙年最后两个月,股市热热闹闹地走出了一波“神龙摆尾”的行情,这也使人对年后的“金蛇狂舞”有了更多的预期。中国的资本市场,乃至中国的市场经济,其实目前还都处在初创期,我们谓之为“快速成长期”,波动大、问题多是可以理解的,不然也就不必反复提“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了。
作为一介布衣小股民,我没有决策权,甚至没有话语权,但是这都挡不住内心充满的企盼。往小了说,我企盼着牛市的行情能够持久,哪怕是长周期的“波段上涨”,不再演变成为套人的行情。我企盼着受制于“二八定律”的股市中,我能够成为那幸运的少部分人――二就二吧,豁出去了!对于个人“小金库”,我更企盼着工资涨幅能够超过物价,哪怕是统计局公布的CPI,我也信了,至于赶超房价涨幅,对不起,从没敢想过。
其实这些都离不开发展,离不开变革,因此小的企盼最终凝结成了我内心中的三大企盼。
企盼一:歇一歇印钞机吧
尽管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CPI同比涨幅很低,甚至低到有专业人士为之担忧会步入“通缩”的困局。然而从我一介小股民来看,这物价可是像孙猴一样翻着跟头地上涨呢。今年冬天菜价明显比去年高了很多,超市里大白菜大体翻了一番,其他绿叶菜赶超了鱼价;望房兴叹就更别提了,现在有资格成为“房奴”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儿,就从去年7、8月份之后到现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北京同一地区的二手房价大概涨了40%,丝毫不比股市弱――何况前两年还一直扛着没跌呢。
罪魁祸首是谁?是炒房的人?客观来看至少在一线城市里,空置率并不算高,炒房炒的也是物有所值啊。赖开发商攫取暴利?可是房地产上市公司里业绩很优异也是凤毛麟角啊,至少这些公司的日子没有酿酒的好过吧?
追根溯源我发现,不是房价涨得快,其实是钞票贬值跌得快。我们总在嘲笑美国、日本的货币大放水,似乎面对经济不振已是黔驴技穷,只剩下印钞这一条路。可是我们自己呢?从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2008年时我国的M2余额在全球还排不上前三,到2012年时则已经高达97.42万亿人民币,将同期美国10.04万亿美元的M2余额远远抛在了身后。其实,早在2010年时中国的M2余额就已经与整个欧元区旗鼓相当了,足见货币增速之快。
更何况,若论及增发货币的成效,更是个杯具:中国的M2/GDP达到了1.88,大致相当于增发1元货币,只拉动了5毛钱的产值;而同期美国则用1美元拉动了至少1.5美元的产值。就好像股票一样,新股发得过多、过快,必然导致股市估值水平下降;货币发得太快,也必然导致物价只见上蹿、不见下跳,这也就难怪在房价调控“绝不动摇”的环境下,仍然出现了“一线城市房价失控”的局面。
因此,习惯于储蓄、难接受提前消费的我,在蛇年里企盼着宏观领域的印钞机能够歇一歇,改一改以往印钞票保经济的做法,让经济转型“切实可行”、让我原先劳动所得的积累保值。只有这样,经济增长、收入增加才有“切实可行”的意义,否则就只是个数字游戏了。就好像在2008年,4万亿的钞票投放下来,拉起了经济、拉起了股市,可后来呢?股市还是为之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连续3年的慢熊熬白了多少投资者的华发?
如果仍旧维持着货币拉动经济的老路,几乎可以肯定的是,蛇年必定狂舞,但是来年的股市很可能会马失前蹄的。
企盼二:管一管大小非吧
再说说小股民眼里面股市的那点事儿。投资有风险,来到这里我不怕赔钱,怕的是被骗。不是在说庄家,20多年的股市历程,小股民也学精了,恶庄爆炒我们不跟着玩就是了。关键问题出在以原始股东为主的大小非身上,只要你还炒股,你还就不得不陪着他们一起玩,几乎没得选择。
就拿最近被沦为高盛提款机的海普瑞来说,无非就是个加工猪小肠、提取药用原材料的公司,在上市前被高盛等原始股东精心打造成“**惟一”,被撮合与国际大客户达成远高于同业水平的售价,最终无非还是为了创下IPO最高发行价的历史记录。时至今日,“惟一”早已变成了“多元”,上市前鼎力相助的大客户也似乎猛然清醒、回归了理性,徒剩下因账面亏损累累而饮恨的投资者,和闷声发大财、赚走数十亿的高盛。
谁都不难看出这自开始就是个局,深陷其中的投资者又怎能不产生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再看赛为智能,这波行情中的龙头股票之一,但不论二级市场如何“看好”、“建议增持”,也架不住多位高管人员的联袂大肆减持啊。从去年12月以来,共发生过12宗高管减持,涉及8名高管、累计减持股数652.73万、减持市值高达1.36亿元,大有“连窝端”的架势。连公司高管都不想陪着玩了的公司还能有多大希望?股票行情能走多远?
不计价格疯狂减持的大小非,对中国股市的伤害有多深?对中小股民的信心产生多大的挫败感?我身边的一个股友甚至说:大小非不除,A股永无出头之日!此话虽有“愤青儿”之嫌,却也道出了极端不平衡的心情。
说到底,减持不是问题――那是人家的权利,持股成本低也可以理解――谁让人家是创业的呢?关键问题是,你不能一边通过造假粉饰,把烂苹果包装成果盘,再以几十倍的价格卖给股民,另一边脚踩在股市的门口,一有机会就开溜吧!
因此,要我说在蛇年里的第二大企盼就是管一管“无良”的大小非,查一查上市就业绩变脸、原始股东争相跑路的公司是否存在造假上市的原罪。请(或者干脆要求)他们放慢从股市抽血的脚步,重新唤一唤企业家应有的良心吧。其实我觉得这也好办,把上市后业绩表现与原始股减持挂钩即可。
企盼三:新股发行再透明一些吧
新股发行是停了,停了也有4个多月了,但是却始终也没消停。1月24日的一则“IPO重启”的传闻,竟引得沪指当日3个百分点的振幅,也堪称奇观了。
为什么?不透明使然!虽说IPO是暂停了,但什么时候重启,达到什么样的环境或条件会重启,都如迷雾一般笼罩在投资者心头。不止是IPO进程需要进一步透明,其标准更需要透明!凭什么有些公司被否决上市的同时,存在类似问题的已然顺利过会上市?常被发审委用来否决上市申请的“可持续盈利能力不强”,又有怎样的标准?那些上市后业绩就变脸的公司,他们的“可持续盈利能力”为何在上市前就被认定为“强”了呢?
尤其是近期媒体针对发审委清廉公正的质疑,以及针对部分媒体“有偿沉默”的质疑,信息极不对称、始终有种被蒙在鼓里的投资者,实在难辨真伪。而阳光是最好的杀毒剂,把IPO的标准明确化,把被否决上市公司的主要问题点公示出来,甚至清晰到发审会委员的具体投票结果,这样自然能够消除投资者内心中针对“不公平”、“不公正”,甚至是针对“暗箱操作”的各种疑虑。同时,这样也有利于进一步借助舆论监督的力量,将不合格的拟上市公司挡在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
公开、透明、信息对称,这就是我这一介小股民在蛇年里的第三大企盼,或许,这也是最重要、最具体、最“切实可行”的一个企盼吧。(证券市场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