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商界名家

客户信赖生意得心应手---访宝星首饰厂董事总经理吴宏斌

发布时间: 2013年03月25日 13:5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CCTV2 香港大公报

 



  记者 汪澄澄

  宝星首饰厂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吴宏斌,亲身参与了香港实业起步、发展、变迁、转型。一九八零年代,他创立宝星,从做象牙饰物及工艺品,到九十年代初转做各种带宝石饰品,在珠宝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可谓千帆过尽。他见过有人从这行起步、发家;有人赚足了钱转而搞起了投资;也有人磕磕绊绊最后被市场淘汰……谈及自己,他半开玩笑地以「庸才」自居,「我凡事求稳,做不了什么大事,但知道自己的起点和擅长的领域在哪里。」他强调,做实业难,无任何快捷方式,只能靠时间累积经验,从教训中学会判断,再精益求精地磨砺出自身的专业性。

  吴宏斌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几块象牙材料,办公室的柜子里也陈列着各式各样精美的象牙工艺品,那正是他事业的起点,也是属于他的历史。尽管二十多年来,他的生意早已转向宝石饰品,而真正让他发家的,也是那些远比象牙更加璀璨夺目的珠宝,但他不曾忘记自己的原点。比起那些随利益的走向见风使舵的人,他更珍视自己拥有的和拥有过的东西。

  苦学勤劳 白手起家

  近年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公职上的吴宏斌,是白手起家,与很多同时代的人一样,他自幼家贫,十三岁便在一家只有几个人的纸盒厂打工挣钱。最初,他会为挣到钱而欢欣满足,不过干了四年在纸盒上「打钉」的流水式作业后,他感到这种简单、沉闷,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不会有前途。「我发现,一个已经在工厂做了十几年的同事,薪水竟然跟我一样。」于是,当有机会出现时,他选择了离开。

  吴宏斌的弟弟那时在尖沙咀上班,「他做酒店,小费多,我当时意识到,还是外向型的生意比较好做。」后来,有亲戚介绍他去象牙加工厂工作,厂里将收购来的一些象牙加工成首饰或工艺品,再销往国外。

  他回忆说,自己十七岁进象牙厂,在不同岗位上干了整整十三年,最初负责收货,之后获得老板赏识,给他机会去铺面做事,给资深销售人员当助手,看多了,接触多了,他了解到这行的整个流程,并学习到如何与客户打交道,以及做生意的手法,「我小学读完就出来做事,英文程度很低,我就读夜校,学习英语,加强与客户的沟通。」

  学徒时期的吴宏斌,虚心、肯学,「我们那时不像现在的年轻人想法多,当时我觉得,只要有东西可以学,有薪水可以领就已经很好了。」随着知识增长,一些模糊的抱负开始在脑里成形。

  稳扎稳打 大器晚成

  吴宏斌回忆说,大概是三十岁左右,他猛然醒觉,若继续努力打工,即使老板待员工不错,一辈子也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过了,「如果自己是老板,做成了一桩生意,收入几乎等于那时一年的薪水,所以,我觉得怎么都应该博一博。」

  有想法还得有机会,打了十三年工,吴宏斌差不多掌握了工厂的营运模式,也发展了一定的客户关系网络,当他萌生自立门户的念头,立马有稔熟的客户愿意支持,一切便顺理成章了。他说,「当你有了积淀,你说话才会让人信服,也才能获得客户信赖,做起生意来也就得心应手。」有供货商提供象牙,他与拍档两个人的生意,在头几季已经赚钱,有了资本,工厂逐渐发展壮大。

  吴宏斌大器晚成。他说,也有年纪轻轻就做老板很成功的例子,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凭野心乱撞,成功几率相当低。无家庭背景、无学历,他那一代人,除借了时代的风潮,就是靠一股敢闯敢拚的劲头。他承认,与同时代的很多人相比,自己的拚劲儿并不算足,属于保守型。不过,也许正因这种不轻易冒险,稳扎稳打的态度,反让他的事业可以细水长流。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