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之“胀”难止
——“从来没吃过这么贵的鸡蛋”

      “鸡蛋现在一天一个价,赶上五块的时候就稍微多买一点儿,不然第二天就会变成五块二甚至五块四了。”湖北来京打工的张阿姨这么说。
      在某市场做了3年鸡蛋批发商的王猛告诉记者,去年100元至少可以买到25斤鸡蛋,但现在连20斤也买不到。
      8月29日至9月2日,商务部重点监测的食用农产品价格维持上涨的同时,生产资料价格也在小幅上涨。

衣食住行齐涨价
8大类指标组合拳“打肿”CPI



经合组织:中国通胀率达25个月峰值
      伦敦时间9月6日,经合组织(OECD)发布7月份的通胀率指数,称消费价格同比去年上升3.1%,比6月份的3%略有上升。7月份的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同比去年分别上升了13.5%和4.5%。
      同时,在对其他择选的国家进行的通货膨胀率评估中,经合组织发现中国7月份的年通胀率为6.5%,高于6月份的6.4%,这是自2008年6月以来的最高值。
      美国的通胀率连续第三个月维持在3.6%,但能源价格涨幅远超过经合组织13.5%的平均水平,达到19%,同时,食品价格涨幅也达到5.4%;此外,德国则从2.3%上升到2.4%;英国从4.2%上升到4.4%。巴西南非则表现出更高的物价上升幅度。

中国通胀背后的逻辑——生产成本拉动物价上涨
      中国在全球整个生产消费链条中的地位以及全球贸易的结构,用生产成本来判断通胀的中长期走势非常合适。
      工资上升、环保费用增加,原材料、燃料成本提高等更多新涨价因素推动,尤其是输入型成本推力的再次增强,中国物价指数具有长期扬升、高位运行特点。2000年以来的大通胀周期中,涨幅最大的商品往往也是劳动最为密集的商品。比如消费品中食品的劳动成本占比相对较高,其涨幅也是较高的。再细看农产品,其中劳动成本占比较高的花生、油菜籽等的涨幅,明显高于劳动力占比较低的小麦和粳稻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确实是这次通胀的推手之一,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将是中国未来十年或更长时期要面对的问题。

中国通胀折射全球问题——过多的金钱 有限的商品
      中国物价上涨有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转型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欧美国家无节制举债、滥印钞票的结果,而这些又非我们自己所能掌控。
      美元等西方国家货币贬值,并不仅仅表现其名义汇率下降,更多地会在实际商品购买力下降中得到体现。主要国家的过量货币集中涌入市场,就使得实际商品购买能力不断下降。只要各国货币,尤其是美元还在贬值,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就会继续上涨。美国前两轮量化宽松政策推出后,在刺激美国经济温和增长的同时,也为通胀高涨埋下了伏笔。


全球第二波通胀大潮
      过去十年,全球GDP翻了一番,无论从什么经济指标衡量,都可谓历史上最繁荣的十年。不过,眼下几乎所有国家的民众,都很难感受到生活水准的同步提升。欧美各国还在经济复苏的罅隙中挣扎,北非中东虽然资源丰富但是社会长期不稳,新兴市场国家则普遍遭受资产泡沫和恶性通胀的袭扰。焦虑成为各个阶层较为独特的生存风景线。
      而在经历了长时间世界性货币超发之后,全球通胀已经迎来了第二波浪潮。较之2006年到2008年本世纪第一波高通胀时期,新近一轮全球性通胀大潮,势头看起来更为凶猛。特别是经历了金融危机后欧美和新兴经济体的“撒钱”式经济刺激,全球金融市场早就脱离了实体经济基本面,率先完成了激情飞扬般的快速飙升。
      全球通胀形势的严峻性,已经不再需要分析师和经济学家再出多么严谨的预测报告,因为已经近在咫尺,投资者为此购买黄金对冲通胀的逻辑天衣无缝。加上中东和北非的动荡局势,以及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持续,都足以让国际资本将更多的资金用于资源商品的炒作上,“资源为王”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在高通胀的时候应该拼命消费吗?
      在高通胀情况下增加消费的逻辑大概是这样的,钱即使不消费也会被贬值掉,所以还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这有点像有一段时间比较流行的“知识无用论”,反正知识更新得那么快,学也来不及学,所以干脆不要学习知识了,让我们尽情玩乐吧。但最后证明,知识被说成更新很快根本就是骗局,而推崇知识无用论的人也根本就是傻瓜。对于通胀和消费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的,首先通胀远远没有达到促使人们尽快消费的程度,如果通胀真的达到了这种情况,那么更应该攒点钱,买张机票离开这个混乱的市场吧。
做什么可以战胜通胀?
      如果高通胀发生,就像我们前边说过的,赌场老板总是不断以更低的价格来往外换筹码,那么任何人不可能保证自己总是以最新的低价格换到筹码,所以从理论上讲,如果你的投资只获得你所投资的市场的平均收益,那么你就总是无法追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就是那个平均数,如果高通胀发生,他们的财富肯定会受到损失。

应该买黄金么?
      和古董与房地产比起来黄金抵抗通胀的能力还真是很弱,只有在通货膨胀预期非常强烈的情况下,黄金才会受到特别的青睐,这种情况也出现在1980年代初,那时候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可以达到10%以上。黄金的价格总是和魔鬼站在一边,如果经济表现得很差劲那黄金价格就特别高涨,而经济表现得很好,那黄金价格就会疲软。如果投资者预计世界经济很难在短时间内复苏,那么就继续持有黄金吧。这至少比拿钱去投机大蒜或者苹果强得多。

应该加入到农产品的投机中去吗?
      如果有公司人由于这种农产品炒作的传说动心,而进入这种投机就相当危险,就像我们上面说的,农产品流通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你是不是把宝押在正确的投机商身上就很难说。而且,农产品的价格在中国比较敏感,它的涨价问题很快就会反映到政策当局的议事日程上。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的投机周期很可能只有一两个月,不了解的投机客很可能刚进入市场就遇到政策上的限制。

是不是应该换工作?
      在通胀的初期,应该是个换工作的好时节,但是在高通胀期,换工作是个危险的事情,那时候失业者可能要经历长时间的失业。

应该买房子么?
      可以肯定地说,中国大城市房地产价格是有泡沫的,但解决泡沫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让它破裂,很多东西重新来过—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再就是让新的内容物很快填充到泡沫里去。面对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不平衡的经济发展,到底会出现哪种泡沫解决方式真是不好说。从长期来看,房屋价值对抗通胀的效果会不错,但这个长期很可能很长。

要不要向别人借钱?
      如果真能获得好的实际收益,比如借钱人借到钱后投资可以获得比借入利息更高的收益,或者借钱者买到了幸福—如果借贷利率不让他的经济举步维艰的话,那就是个不错的投资,因为不论是经济还是理财都是关注人们幸福水准的学问。但是如果整个社会没有达到扛着一麻袋钱去买卫生纸的地步,拼命向别人借钱就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要不要借钱给别人?
      就像前边说过的,把钱借给别人在通货膨胀时期本身就是件比较不经济的事,如果借钱出去又收不到利息,那就更是“天理难容”。即使在不通胀的时候也不要把钱借给别人,沃伦·巴菲特曾经给借钱的人一句名言:“你为什么不试着问问银行呢?”

要不要买股票?
      可以把通胀带来的变化完全传递出去的有两类公司,一类公司是那种垄断公司,它们凭借着某种垄断地位可以把成本变化完全转嫁给消费者—而在中国,这类公司由于其特殊地位并不愿意把丰厚的利润分给股东,所以不管是不是通胀也最好不要对它投资;还有一种公司,它们占有消费者很高的“垂青率”,在通胀时期,消费者可能改变其消费结构,但是对垂青率高的产品的消费却少有下降,这种公司在通胀时期的前景相对来说还是乐观的,不过这也要谨慎—它们的价格可能已经很高了。

大家聊#通胀#

全球共临挑战

星岛日报:衰退与通胀双难考验各国政府
      从宏观来看,分析通胀成因,可以从不同层面着手。最直接的,是美国滥发钞票,美元偏软,导致全球各国与之挂钩的货币相应贬值,通货膨胀。从微观来看,各地情况又有所不同。以香港为例,港元和美元挂钩,汇价疲弱,令入口百物腾贵,再加上本地楼市炽热,租金攀升,令经营成本上涨。
      全球性的通胀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一度肆虐,令美国要大举加息控制,曾经何时,这个问题曾长时间消声匿迹,令全球经济享受长时间的繁荣。

通胀降温 全球央行焦点转向
      全球各国的通货膨胀都持续降温,央行逐渐把焦点转向衰退的威胁,这种趋势可望协助延续长达30年的全球债市涨势。
      经济增长步履蹒跚拉低了食品和能源成本,近来消费物价涨势放缓。摩根大通的分析师计算全球通胀率到今年年底将下滑至3%出头,远低于6月时已突破大多数央行设定通胀目标的3.7%。

他们说:
“宽松大旗”高挂 主要央行政策牵动人心

欧洲央行停止加息,降息预期升温
      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9月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下调欧元区经济增长预期,并称“通胀压力”已基本消退,对通胀的这一措辞,暗示欧洲央行将停止加息。

英国央行QE2预期升温
      据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英国7月通胀率达4.4%,在截至当月的42个月里,英国已有36个月的通胀率高于英国央行设定目标2%。尽管如此,英国经济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复苏步伐迟缓。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此前称,该国经济面临的下滑风险正在加剧。

澳洲联储未来数月或将持稳
      澳大利亚就业数据十分疲弱。澳洲联储(RBA)9月6日宣布维持利率在4.75%不变,但将会继续评估增长与通胀的前景,就目前来看,市场预计联储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利率不变。

瑞士央行上演无厘头
      瑞士央行9月6日宣布瑞士法郎从即日起与欧元实行最低固定汇率措施,即欧元与瑞郎汇率不能低于1.20的比值。上述措施立即在外汇市场产生效果,欧元与瑞郎汇率从1.10左右突然跳升至1.2120,瑞士SMI股票指数也在早盘暴涨了4%以上。但是投资大鳄罗杰斯认为该项举措是一个重大错误。

日本央行量化宽松“专业户”
      日本央行9月7日决定将维持0-0.1%货币政策不变。日本货币供应量增幅下降,经济复苏仍然乏力,日本第二季度GDP大幅下修,资本支出降幅超预期。国际评级机构惠誉9月8日称,日本评级被下调的可能性增大。

加拿大央行仍有望升息
      加拿大中央银行9月7日发表声明称,维持基准利率在1%的水平不变。尽管今年第二季度加拿大经济出现负增长,加拿大银行仍然预计“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长将恢复”,但投资和消费增长的步伐会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