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宏观

郭树清证监一年:新政频出 效果尚需观察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25日 19:2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人民网

 



  改革正步入深水区

  郭树清铁腕新政,令市场耳目一新。但是要革除多年积弊,显然非一日之功。到了真正触碰各方利益格局的中盘博弈时,是否会陷入举步维艰的泥沼?

  目前改革正步入深水区。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体系的变革是一个深具整体性和关联性的“系统升级”,证券市场自身的改革,如果没有其他相关领域的改革跟进,亦很难维持此前“单兵突进”的改革步伐。

  备受重视郭树清的养老金入市,亦步履维艰。2011年12月15日,郭树清首次在公开场合提出养老金入市,“地方社保基金、养老保险全国大概有两万亿元余额,组织起来,设立一个专门投资机构和委托一个机构来做,这个效果对市场大有好处。”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养老金入市首先要考虑市场风险,养老金短期内不会大量入市已成定局。“入市要有一定的比例,真正进入到股票市场中的不会太多。”

  中国证券市场的弊端形成多年,证监新政无法一蹴而就,直面中国股市当前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郭树清能否冲出这个重围,市场对此仍半信半疑。如何彻底斩断当下中国的IPO灰色产业链,这是摆在郭树清面前的重大考验。

  正是这个利益链条和众多的寻租机会,很容易让拟上市公司、PE、投行、会计师及律师事务所、财经公关、保荐人、部分证监会和地方官员、部分财经媒体等各方变成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

  2009年IPO重启以来,在发审委力推下,新股发行呈现空前规模,然而,大量新股的发行也对市场资金形成“抽血”作用。对此,市场将其归咎于IPO审核制度,并呼吁向注册制过渡,使其彻底接受市场检验。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曾经给郭树清写了一封信,提出证监会应下决心来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放弃IPO审批这一巨大的权力,把上市选择权交给投资者,从实质性审批转向“程序性审核”。

  为此,证监改革的重中之重,还是发行制度改革。2011年10月底,郭树清上任后在一个内部场合,向发审委委员提出问题,“IPO不审行不行?”实际上,IPO制度将来的发展方向就是和国际接轨的注册制,但证监会拥有对申请上市企业的生杀予夺权力的局面至今还未见改变。

  新近发布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征求意见稿并未彻底解决行政审批问题。而如果现行审批制度不变,就不可能杜绝寻租现象。业内人士的担忧不无道理,“在新一轮证监会内部大换岗之后,新上任的某些官员仍可能重蹈覆辙,享受审批权力带来的快感。”

  被誉为“孤独”的改革者、“一个人在战斗”的郭树清,在给中国资本市场刮骨疗伤的过程中,即便是查处较少争议的违规违法行为,也很容易遭遇“地方保护主义”。更多的市场观察人士担心,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证券市场中,许多缺乏“消化期”的政策,会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下最终流于形式。(时代周报)

  在掌声和质疑并行的前行道路上,郭树清能否在任期内实现他所倡导的设想,取决于高层的改革决心和市场承受能力,还有更多的难关在等待着这位踌躇满志的理想主义改革者。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