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人民币持续升值 港人北上存款加码
人民币汇率自9月中旬以来持续走强,对美元即期汇率近日更是首触“涨停板”,港元对人民币随之不断贬值。证券时报记者周末探访深圳罗湖关口的几家银行,了解时下港人北上存款的情况。
记者昨日上午在中国银行深圳人民南支行看到,排队等候办理业务的几乎都是香港居民。“周末客户很多,很多香港人趁休息到罗湖口岸附近来存钱。”该行客户经理黄小姐正在向记者介绍情况的时候,有一家三口港人来找她办理业务。“打算存5年人民币定期,现在港币越来越不值钱了,还是在深圳存人民币挣点利息好。”办理业务的胡先生向记者表示,“如果急用钱,定期存款也可以直接提取,不收任何手续费,利息还可按活期利率0.35%来计算,很划算。”
据悉,目前港人北上存款主要有直接带港币现金过关和从香港汇款两种途径。按照中国银行规定,每人每日可将3.8万港元现金兑换为人民币,如果超出限额,必须在海关进行申报。此外,内地居民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外币兑换额度也同样适用于香港居民。
据证券时报报道,中信银行罗湖口岸支行理财专员孙小姐称,最近存人民币的香港人特别多。如果港元继续下跌,预计还会有更多香港人来口岸存人民币。目前在中信银行存款的香港人大部分是携带港币现金过关,金额也越来越大,很多客户都是一次带10多万港元,几个人分头带过境,先在银行开户,然后在柜台兑换成人民币。中信银行每天兑换限额为1万美元,一般来存款的香港客户如果不急用资金,都会选择3到5年的定期存款,利息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按照10月27日中国银行公布的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6个月为3.05%,1年为3.25%,5年为4.75%。而如果香港居民在香港存港元定期,所取得的利息极少。按照10月27日中银香港公布的港元定期存款利率,6个月为0.05%,1年为0.2%,5年为0.3%。巨大的息差对于港人有很大的吸引力。
红利税拟按持股期限差异化征收
证券时报记者日前从有关部门获悉,为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鼓励长期投资,有关部门正研究个人股息红利税按持股期限实行差异化征收的政策。据悉,在总体税负下降的情况下,个人股息红利税将按照持股1个月以内、1个月到12个月、12个月以上3个时段按照差异化税率征收,持股期限越长税率越低。这意味着派发红利较多的上市公司将更受投资者关注。
据证券时报报道,2005年,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相关部门出台了个人投资者取得股息红利减半的政策,提振了投资者信心,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情况也逐步得到改善,取得了较好效果。但这一政策未能按投资者的持股期限实行差异化征收,难以引导投资者形成长期投资理念。
因此,此次调整的基本思路是:在整体税负有所下降的前提下,按持股期限不同,分段实行差异化税率,以鼓励投资者长期投资。个人股息红利税将按照持股1个月以内、1个月到12个月、12个月以上3个时段实行差别化税率征收。持股期限在1个月以内的,将执行国家法定的税率,不再实行减半征收的政策。持股期限超过12个月的,税率将大幅度降低。
业内人士表示,从静态上讲,一旦实行差别税率后,市场整体税负将略有下降。从动态上讲,这种变化对投资者的税负是结构性调整。如果投资者持股结构按此方向发生变化,那么总体税负将会有较大幅度下降。一旦投资者形成共识,将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股票,同时,高派现公司也将受到市场的更多关注。总体来看,个人股息红利差别化税率政策将引导投资者回避炒短、炒差,有利于市场形成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各项改革创新措施正在整体推进,监管部门坚持不断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减轻投资者负担的总体思路,除年内已经先后3次较大幅度降低证券期货市场交易手续费和市场监管费外,境外投资者高度关注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原油期货等相关税收政策正在积极研究,并将尽快予以明确。同时,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新业务所涉及的相关税费也在积极研究推进。
据上证报报道,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财苑)表示,当前市场上存在炒短、换手率过高等问题,如若实行按持股期限差异化股息红利税政策,对于资本市场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建设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挖掘大盘蓝筹股价值也有积极作用。
“目前大盘蓝筹股的股价被低估,而大盘蓝筹股分红派息率较高,实行按持股期限差异化股息红利税,有助于投资者长期投资。投资者未来可以一举两得,一方面投资者可以获得股票溢价收益,另一方面还可以收获大盘蓝筹股的分红收益。”董登新表示。
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半年来首次转正
在经济出现企稳迹象后,作为经济相对滞后指标的工业企业利润也开始改善,9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半年来首次转正,当月实现同比增长7.8%。
国家统计局27日公布数据显示,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240亿元,同比下降1.8%。尽管工业企业累计增速继续下滑,但已较1-8月3.1%的降幅有所收窄。而9月当月实现利润4643亿元,同比增长7.8%,这也是自今年3月份以来工业企业利润增速首次由负转正。
此前出炉的9月份宏观经济数据,无论是先行指标PMI,还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均表明在前期“稳增长”措施下,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基本确立,而工业企业利润的改善也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
数据还显示,从所有制结构来看,1-9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0070亿元,同比下降11.8%;集体企业实现利润555亿元,同比增长7.6%;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20509亿元,同比下降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8093亿元,同比下降11.4%;私营企业实现利润10921亿元,同比增长15.6%。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四季度经济企稳回升,工业企业利润将会进一步改善。
(证券时报网快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