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 客服设为首页 |
金融界网站讯 据港媒报道,6月中国经济数据出台后,令市场人士稍舒一口气,这轮经济下行见底踪影渐现,大和孙明春不仅看法较市场乐观,同时也是较早捕捉拐点的中国经济学家,今期他将解构中国政经新趋势,连同摩根资产管理的谭慧敏畅谈当前投资策略。
中国经济热问Q&A
记者︰谁拖低了GDP?
孙明春︰我们将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的最终需求找出来一算,发现一季度的最终需求实际增长率要比GDP高,但中间差了甚么,就是存货。
今年一季度开始,已经有两个季度是减存货,这是经济增长率低于最终需求的原因,但这个情况并不新鲜,看08年,GDP往下滑时,出现大规模减存货的问题,令之后GDP增速落至6.6%的低位。上一轮存货积累的原因,是因为07、08年经济好需求好,加上通胀,就像你预期米价会涨,之后买了10袋米后,那么十多个月都不会买米,是同一道理。
不过,由于2012年前面加存货的情况不如07、08年严重,所以这轮去库存的压力也较少,且时间料较短,我们估计,可能再多一个季度,即第三季再减一下存货,之后便会进入一个很强的补存货加速过程。因而对3、4季度GDP增长会有较好支持,特别是4季度。
记者︰不良贷款恶化趋势如何?
孙明春︰经济下行,不良贷款上升,是全球的趋势。去年中国进行调控,产业资金链较紧,加上去年的利率较高,有的升至15%、20%,所以有些企业跑路了。不过一旦信贷放宽,坏帐就不会恶化下去,变坏只是个滞后数据。但中长期仍要留意,因为中国的经济周期,短期的下行虽见底,但中长周期仍在下行。
记者︰煤、电需求与GDP表现的质疑?
孙明春︰在分析经济趋势的过程中,每个预测都会存在信息丧失或损失,导致出来的结果相差很远。所以解读数据、指标时要配合实际情况,包括时节气候等。
煤炭需求、发电量与GDP不一致,市场有质疑数据,我认为这观点应纠正。
一般市场是看煤炭需求,引证电力需求,再用电力需求看工业增加值,再由工业增加值看GDP,但工业增加值只占GDP的43%,用43%去预测百分百,当然会有出入,所以我们还要看另外的数据,像占GDP约50%的建造业和服务业,其他还有农业。尽管PMI只有50.2%,但非制造业的PMI仍然有56.7%,建造业和服务业的表现仍非常强,令总体GDP的表现没大家想像般差。
电力需求的增长,与工业有关,工业也分了重工业和轻工业,现在经济下滑主要是投资不强,受影响的主要是重工业,但重工业的产业增加值不多,这又是一个不准确的地方(指反映工业增加值的情况)。
中国电力分布,火电约占70%,20%为水电,余下是太阳能及其他,今年夏季雨水非常充裕,相对去年却是乾旱的,水电的供应会明显多了,比例上,火电自然减少,加上今年5、6月的天气没太热,所以单用煤炭需求看电力需求作预测也有偏差。
记者︰政策爱内需还是爱投资?
孙明春︰消费必须要有收入支撑,收入增长必须要有经济增长的支撑。政策真正意义是透过改革,让企业注入新活力。以往企业是靠成本优势去做,但在工资增加、环保费增加……等,成本支出已压不下来,政府只有在税务上助企业减轻成本。
企业能生存下来,经济就不用怕,企业能赚钱才会去投资,有投资就能提供就业,有就业才有收入有需求,这样才能刺激消费。
记者︰未来稳增长政策还有何板斧?
孙明春︰稳增长政策方面,按中央的说法,主要就两类︰一是财税方面,例如结构性减税;二是出口退税,如增加退税率,有利企业收益。货币政策方面,主要还是减存款准备金率,减息的可能性虽然不能排除,但空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