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IPO变脸 真正的“大考”在下半年

发布时间: 2012年05月28日 13:3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北京晨报

 



  IPO不审行不行?年初,证监会主席郭树清的惊人之问引发的头脑风暴至今尚未平息。现在看来,这个有点超前的问题是抛给未来的,答案尚在远方,不过现实的伏笔已经写好。

  “鸡肋!”上周五在某券商营业部大户室里,李先生这样评价发行制度改革以来首批执行新规定价的上市公司,的确,随着“三高”降温,中签如中奖的时代已经画上了句号。

  同一天,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再次为市场化的新股发行改革定调:推进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发行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发行审核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多管齐下抑制“打新”、“炒新”行为。

  IPO市场化大幕正徐徐拉开。这一天,新股发行翻开全新的一页。

  浙江美大们成为改革“标本”

  从上周五登陆深交所的浙江美大、顺威股份和东诚生化开始,机构网下配售比例最高可至50%、网下配售获配部分上市首日便可流通。业内普遍认为,此3只新股上市首日的表现,可以被看作是未来IPO的“标本”。

  IPO真正发生巨变,是从今年2月1日开始的。从那天开始,企业申请IPO的招股书预披露时间由原来的发审会前5天提至发审会前30天,投资者们将有更多时间来“考察”各类IPO企业。“五一”期间,证监会公布《新股发行改革指导意见》,新股发行在询价环节、配售环节及上市后的变化,令人目不暇接。

  但对此新政,市场并非一致叫好,而是出现了很多质疑之声。比如,发行人与主承销商可自主协商直接定价,这是否意味着主承销商的自主权扩大了,他们会不会“为所欲为”呢?还有网下配售比例的大幅提高,且上市首日即可流通,表面上看暂时抑制了新股上市首日爆炒的顽疾,但是否令一些专门打新的机构们吃了偏食?

  700家待审企业的“疯狂”

  另一个严肃的事实是,“郭氏新政”虽做了大半年的政策布局,但IPO真正的“大考”其实尚未到来。

  5月18日,证监会发审委经历了成立以来“最繁忙”的一天。当天,共有9家企业上会待审。发审委全天共召开了4场发审会议,约41位发审委委员整齐上阵。而在此之前的4月19日,证监会官网一天挂出14家公司招股说明书(申报稿),被市场称为“疯狂的IPO”。

  与此同时,证监会门前早已车水马龙。据证监会最新公布信息,至5月25日,在审和过会待发企业已达693家。按照目前发审委80%的通过率,以每天1家左右的进度,如今排队等待IPO的公司,至少得到2014年年底,即两年半才能发完。

  超级大盘股的抽血行动

  而这,仅仅是发行队伍在规模上的惊人。市场最为担心的,还有那些超级大盘股的抽血行动何时袭来。至上周五,A股今年以来已成功发行83只新股,合计募集资金612.26亿元。而这其中,真正意义上的大盘股,仅有中国交建(601800)一家。

  “去年过会但没发的超级大盘股,会拖到什么时候?”一位投行人士称,陕煤股份去年8月就已过会,拟募资173亿元;今年3月底,中信重工过会,融资规模约50亿元;5月初,EMS约100亿元的IPO计划也获通过。上周,市场又传来人保集团将计划在三季度末登陆A股市场,计划融资额约100亿元。

  “仅这4只超级大盘股,就已接近前4个月A股募集资金总额。就影响而言,一家融资100亿元的公司和10家融资10亿元的公司,前者对市场的影响明显大得多。”该投行人士称,可以预见,今年第三季度,这批超级大盘股的融资一旦开闸,市场承受的压力将不可小觑。

  晨报记者 王洁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