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经济 > 观点频道

王勇:稳增长并非重回高速增长老路

发布时间: 2012年10月08日 07: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经济参考报

 



  王勇

  今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截至目前,经济放缓的趋势仍在延续。为此,稳增长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种情况下,有观点认为,稳增长就是让经济早日企稳回升,形成“V”型反转态势。但笔者以为,稳增长并非让经济重回传统的高速增长的老路,而是要设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此,就当前情况而言,我国经济需要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入手,着力解决好三大难题。

  宏观:着力让投资为提高经济质量铺路

  目前,我国经济形势确实仍未企稳。首先,从各地陆续公布的上半年G D P数据显示,各地经济尤其是东部经济发展已到了瓶颈期,稳增长将成为下半年政策的主基调。时至今日,我国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这“三驾马车”的运行效果并不理想,稳增长依然任重道远。

  近期以来,中央和各地方为稳增长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9月5日,发改委披露了有关城市轨道、公路建设和集装箱码头、航道等交通建设项目,此次发改委“发力”,审批通过项目超万亿。实际上自今年5月以来,发改委项目审批通过数目一直维持每月200个以上,较往常明显提速。9月10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由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内容主要涉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等商贸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再看地方稳增长措施。自7月16日宁波拉开地方“稳增长”大幕之后,从南京到长沙,地方政府稳增长政策正逐步推出。而广东、上海、陕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方政府,此前也已根据各自特点明确了其稳增长的措施。从各地目前明确的政策方向来看,加大投资力度、抓紧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助力中小企业发展等成为了下半年各地稳增长的主要措施,更多地方则是根据各自实情细化和落实了相关措施,他们具体将在推进城市化和城镇化、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提升新兴产业竞争力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涉及民生、综合交通体系、城市设施体系、新型城市化布局、产业发展等领域。由上可见,这轮稳增长措施与2009年那一轮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最突出的体现就是,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投资刺激政策,总体上体现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同时扩大有效投资,加大对国家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等的政策精神,所审批的投资项目都是与惠民生、调结构、促转型密切相关的重大项目。

  目前,地方政府融资需求迫切,其筹资渠道除了银行贷款之外,还包括信托、发行城投债以及依靠财政部代发地方债等形式。在目前国内整体仍处于产能过剩状态下,大项目拉动的风险主要有龙头依赖以及过度负债所带来的金融风险以及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因此,笔者认为,当前,在保投资和扩内需是稳增长的关键的背景下,国家应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以及存在供需缺口的基础设施项目继续加快审批推进,并要及时下发与项目相关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有关部门还应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以确保项目落实、专款专用,同时防范金融风险。各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投资、有效投资,最好是能通过政策引入民间资本参与项目投资,以开拓资金来源并提升项目投资的效率,从而使这些投资能够真正在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中观:严防企业“三角债”困扰银行业

  近期,工信部、银监会、商务部等多个部委已经开始就企业“三角债”问题进行密集调研摸底,不久将会形成调研情况及政策建议报告并上报国务院。看来,当前新的企业“三角债”问题已开始发作并有逐步蔓延的迹象。笔者认为,在当下间接融资依然是中国企业融资的主要形式的环境条件下,企业“三角债”风险定会对银行业形成困扰。所以,这个问题需引起管理层高度重视。

  一份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撰写的“要高度警惕当前新的企业‘三角债’问题”报告指出,企业货款回收困难,整体上回笼周期在拉长。2012年1至5月,全国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为4.9次,比去年同期下降0.32次。分区域和行业来看,除河北、湖北、广东、海南、云南、新疆、西藏和陕西八省区及电力、烟草、物资、供销、餐饮、服务、金融等七大行业外,大多数省份和行业的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均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降。而账款拖欠现象严重、账款构成比例上升、账款周转率下降等问题,在设备制造等强周期行业更为突出。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3月,全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为7.12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74%;“应收账款占信贷总额比重”为12.47%,是自2009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截至8月23日,已公布中报的1437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整体规模达8039亿元,较去年同期5550亿元的规模激增约45%。

  “三角债”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尤其是会形成逃废银行债务现象。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客观上还存在市场经济秩序不规范的现象,而逃废银行债务就是其中的突出表现之一。眼下因“三角债”而逃废银行债务,就大多数企业而言,完全是一种无奈选择。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每况愈下,国内又处于经济转型期,不少企业利润率下滑。于是,无论是位于产业链两个终端的大型“抽水机”,还是在产业链中游的“中心工厂”,又或是处于产业链中下游及末梢的“卫星工厂”,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资金短缺压力和资金链运转困境。在这种环境下,谁都不想被欠款,也不想欠人款,但谁也摆脱不了被欠和欠人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逃废银行债务自然就不可避免。日前,中国银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二季度末不良贷款余额较一季度末增加182亿元至4564亿元。而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行在二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均全面上升。而已经公布的五家上市银行半年报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也都已经低于9%,资本压力逐步显现。

  为此,今年接下来的时间,应多策防范企业“三角债”风险可能对银行业形成的困扰和冲击。首先,商业银行应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日前,多家银行均在年中工作会上重点强调下半年将结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进一步抓好风险管理和案件防控,切实守住风险底线,对重点行业的风险要有预案,严控不良贷款反弹和恶性案件的发生,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其次,货币政策应继续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央行在继上周进行3650亿天量逆回购之后,本周二再度进行1250亿元大手笔逆回购,其中7天期逆回购650亿元,14天期逆回购600亿元,这样的货币政策操作,有望使短期资金面紧张的局面得以持续缓解。再次,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调整、优化信贷流程。由于“稳增长”是下半年宏观经济的主题,所以,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也必须进一步向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农”、民生、小微企业融资等领域倾斜。这不仅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且对于防范企业“三角债”风险对银行业形成困扰也是一个有效的“脱扣”方法。银行业应争取做到防范信贷风险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微观:稳增长要高度重视上市公司质量

  不久前商务部研究院的一份评估报告显示,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财务安全正在迅速降至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多个行业显现出系统性风险。报告显示,2012年,近1/4的非金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出现风险或高风险。主板上市公司总体财务安全状况最低,中小企业板表现稳健,创业板呈现快速下降趋势。在评估的全部20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财务安全状况出现快速下降。其中,农林牧渔行业财务安全指数下滑幅度较大,整体风险正在形成。机械工业财务安全状况快速下降,财务指标多项恶化。与第一、第二产业密切相关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总体财务安全快速下滑。从资产系数指标来看,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20个门类行业中16个行业资产系数指标出现轻度异常、异常或严重异常(资产规模远高于销售收入数倍)。其中,房地产业、电信业、农林牧渔业为重大异常。除此之外,报告还显示,多个行业经常收支出现恶化,部分行业成本压力巨大,半数行业银行借款使用效率低下,部分行业存货严重异常。宏观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企业利润情况也不乐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至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117亿元,同比下降2.2%。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7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3个行业同比下降,1个行业由同期盈利转为亏损。

  就在上市公司的财务安全迅速下降、企业利润情况并不乐观以及A股大盘指数屡创新低的环境下,IPO在审企业规模却“牛市”依旧。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资料统计,IPO在审企业数量从今年2月份的500余家增至7月底的760余家。而在上市这场竞标赛中,除了企业外,地方政府更是不遗余力。目前,在各地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各地方政府与企业同时认识到,企业上市,不仅能给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就业带来巨大影响,而且,企业上市发展壮大,可直接保证地方政府税收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地方政府开始密集出台五花八门的扶持企业上市政策。不过,地方政府行政权力在扶持企业上市方面的战略运作,在给A股增加上市公司数量的同时,也给A股的长远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地方政府全方位的呵护,扮靓了企业业绩,将企业推至上市,同时也成为很多新股上市后业绩大变脸的病根。

  所以,管理层一定要把好上市公司的质量关。首先,确立好上市的战略动机。地方政府和企业应确立好公司上市的战略动机,比如公司上市不仅仅是为了筹集到大量的资金,从而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企业建立规范的经营管理机制,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高运行质量,以及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只有如此,才符合企业长远的投资决策目标,才能扎扎实实实现企业愿景。其次,加快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步伐。A股发行真正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相关部门曾提出了“存量发行”的意向,即上市公司原股东在公开发行程序中,出售自己所持股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一二级市场价格的分割,使发行价趋于合理,同时也将大幅度降低IPO新股上市首日的股票供应量,从而控制住IPO企业大量超募的恶习。但笔者认为,这个办法可能治标不治本。如果新股发行制度改革能从根本上解决发行价格太高和发行量太大这两个问题,使A股市场供需关系回归平衡,那么这个改革就会获得成功。再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严格的退市制度。完善退市制度已被列为今年证券市场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市场各方对此充满期待。应该说,一套严格的退市制度,是保证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手段,唯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优胜劣汰,从而有效地发挥证券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也能使股市规模保持在与流动性相协调的合理水平上。当然,在对原有市场规则进行重大调整的同时,对于怎样避免由此引发的公司退市风险,也应当引起管理层的高度警惕。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经济学博士)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