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首页资讯股票315公司观点人物科技理财专题直播

糖果业“洗牌”

资讯 央视网 2014年05月23日 19:1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记者 史江鑫)曾经风光无限的“糖高宗”,近年来价格阴跌不止。2012-2013年榨季,纽约原糖价格从期初的每磅22美分持续下行,最低每磅跌破16美分。进入2013-2014年榨季以来,中国国内价格从过去每吨7000多元高价一直跌到4000多元。

  卓创资讯数据显示,2013年10月份白糖的现货价格为5430元/吨,而目前价格为4700元/吨。卓创资讯分析师郭兆庆认为,今年内想恢复到5430元/吨的价格比较难。

  随着全球糖业步入增产周期,市场食糖供大于求,糖价走低,导致2012-2013年榨季,全国制糖企业亏损31亿元人民币。

  不过,由于作为制糖业下游的食品工业用糖量约占国内食糖消费量的三分之二,随着糖价走低,食品工业的成本将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压缩,郭兆庆表示,糖果、碳酸饮料等糖加工食品行业或将迎来利好。

  市场增长空间巨大

  根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国内糖果产业规模已经达到620亿元。2012年1-10月中国糖果产量为186.2万吨,同比增加7.13%。虽然增速惊人,但与世界糖果产量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数据显示世界糖果与巧克力市场每年有1400万吨的销量,其中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糖果市场,销售额约为240亿美元,人均消费10.3Kg。人均消费较多的欧洲国家有:瑞士为15.3Kg、英国13.7Kg、比利时12Kg、丹麦8.9Kg。

  目前,我国人均消费糖果巧克力仅为0.7Kg,约为发达国家的1/10、国际人均水平的1/3,中国糖果巧克力市场空间巨大,如果能够达到国际水平,那么我国糖果巧克力市场总量将达到270万吨以上。

  外资品牌围城

  近年来,外资品牌加快进入中国糖果市场的步伐。以费列罗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在广东、北京都纷纷设厂,扩大巧克力、胶荃糖的生产经营。此外,强生、吉利莲、RITTER、施华、傲兰等外国糖果公司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2008年,全球最大巧克力生产商玛氏以230亿美元收购箭牌糖果;2010年,全球第二大食品公司卡夫以190亿美元收购吉百利;2011年,雀巢以111亿元人民币收购徐福记六成股权;2013年底,北美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好时公司以超过3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上海金丝猴八成股权。

  外资品牌入主强强联合,正在蚕食本土糖果企业数十年来积累的市场份额。

  据了解,当前本土糖果巧克力企业约占全国近40%的市场,但在利润最高的高端产品中,外资牢牢把持了大半江山——德芙、吉百利、好时和金帝四个品牌占据了中国巧克力市场70%以上的份额。

  “国际糖果巨头不断在中国市场发起并购,扩张市场,说明他们看好中国市场的潜力。”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称,中国本土糖果企业目前正处于转型和升级的尴尬时期,一些本土企业没有足够资源做强做大,创新能力薄弱,无法在高端市场分羹。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近年来国内市场整个糖果消费结构及产品需求已发生变化,高端糖果市场需求明显增长,现阶段国内市场糖果主力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中青年。

  福建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总裁程宇峰近期也在某论坛上感慨,消费者对传统糖果的需求正日益减弱,传统糖果市场发展将放缓。但对糖果的个性化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并指出未来糖果业走休闲化、高端化才能制胜。

  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业内人士指出,未来本土品牌的突破点在于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并在品类及口味上亮出差异化的“标签”。

  本土糖果业成长的烦恼

  从品牌角度看,美资巧克力巨头玛氏公司从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用10年的不盈利投入成就“德芙”第一巧克力品牌地位。而对于以民营企业为重要组成的内资糖果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并经过漫长的原始积累才能不断发力。

  目前,徐福记背靠雀巢的支撑,或许能借用到更好的资源,但雅客、大白兔、马大姐等国产老牌龙头在外资品牌重压之下,要想突围并不容易。

  从销售渠道上看,本土品牌也难与国际品牌匹敌。在高昂的进场费、摊位费、促销费之下,本土糖果企业对于进入大卖场及连锁超市只能望而却步。本土糖果企业在主流销售渠道的生存及发展形势非常严峻。

  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也为国内消费者带来了多样化的糖果品类,这也加剧了国内糖果市场的品类之争。当前糖果行业已经由传统的硬糖、软糖、奶糖、酥糖等品类,逐步转化、拓展到更细分的功能性糖果(富含维生素等)、胶基糖等新兴休闲糖果品类。

  福建雅客2013年就主攻女性市场,推出了凝胶型糖果、个性化糖果“压片糖”以及用于提升雅客口香糖竞争力的“益牙劲爽夹心口香糖”等新糖果产品。

  2011年,软糖企业福建好彩头主攻青少年市场推出了“弹恋爱水晶糖”,2012年,又推出了小样酸Q卷糖、K爽草本润喉软糖等产品。

  同时,国内企业还打出了“养生”的概念,金冠(中国)食品有限公司就以“零食养生”概念推出了黑糖话梅。

  福建金冠糖果集团总经理吴祖梁认为,国内企业的突围应该重在产品的更新换代上。不断推出新的产品,逐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福建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总裁程宇峰也指出,糖果行业市场竞争激烈,新品层出不穷,每一个新品的出现不仅要接受消费者挑剔的味觉挑战,也要适应消费者更加细分化的功能需求。只有在细分市场上发挥出细分品类的独特优势才能抢占先机。福建好彩头继2012年6月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迈入资本市场后,近期表示准备冲刺IPO。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争夺市场份额与比拼实力依旧是本土糖果市场的主旋律。外资品牌觊觎已久并不断扩张,国产品牌不论是传统老牌还是本土新势力品牌,一方面要练好内功,优化产品线,集中力量打造核心品类;另一方面还要关注顾客需求与价值,精细化营销。

  • 央视新闻
  • 央视财经
  • 央视军事
  • 社会与法
  • 央视农业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