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首页资讯股票315公司观点人物科技理财专题直播

存贷比监管“变轨”

资讯 央视网 2014年06月11日 18:4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记者包征宇)近期银监会表态,短期内将对存贷比统计口径进行调整以增加银行体系的有效资金供给。这是继央行灵活的正回购操作、3年期央票不再续作、定向降准、再贷款等动作之后,银监会面对着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做出的一个有针对性的调整。那么贷存比是否适合长期作为流动性监管的硬性指标?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是否能够提升银行对流动性风险的敏感性?

  存贷比监管加剧揽存竞争

  当前部分银行由于战略转型领先使得存款增长较快同时贷款业务占比降低,因此保持较低的存贷比,但大部分上市银行基本都徘徊于70%至75%之间,存贷比考核压力较大。

  从两次扩大存款利率浮动空间后中长期存款利率一致上浮来看,市场对放开存款利率管制之后存款利率继续上行的预期较为强烈。若在保留存贷比监管的情况下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将加剧银行的存款波动,提高银行的付息成本,不利于利率定价机制的形成和完善,从而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效果。

  存贷比作为流动性管理指标,本质上是为了抑制商业银行的过度放贷,也是类数量型的信贷额度控制工具。不管是从海外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历史来看,还是从我国未来金融体制改革来看,未来利率市场化将使得货币政策调控从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型,信贷额度的管制将让位于目标利率的调控,通过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来引导金融资源的优化配臵。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存贷比监管的重要性将下降。

  另一方面,未来存款准备金率长期下降的趋势为存贷比的上升打开空间,使得银行突破存贷比监管具有实质可操作的意义。当前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的监管要求不仅使得流动性改善相对缓慢,而且也制约了银行盈利能力的改善。

  随着金融改革推进,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业限制将逐渐放开,为维护金融体系的公平竞争和稳定,中长期来看国内存款准备金率将往下调,不仅可以提升银行资产的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利率市场化向价格型调控转型的内在要求,当局将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银行体系的基础货币水平,使得货币市场利率与目标利率保持一致。

  存贷比监管对银行经营的束缚已为市场所关注。商业银行内部人士认为,鉴于存贷比是《商业银行法》中的法定监管指标,《流动性办法》仍将存贷比作为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之一,与《商业银行法》中的要求保持一致。

  存贷比监管的设立和维持有其特定的经济金融背景,在过去银行大量放贷和银行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时代起到了重要的监管作用,但是随着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模式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存贷比的局限性也更加明显。

  虽然当前仍保留存贷比监管,但是2014年5月底银监会公布的2013年报中,提及深入研究改进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的总体方案,强化日均指标考核,纠正冲时点冲动。6月6日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将在保持资金稳定性的情况下,对存贷比统计口径和结构进行适当调整。由此看来,短期内存贷比指标调整的具体办法将有望出台。

  存贷款增长趋势左右存贷比

  “研判未来存贷比走势的关键在于分析判断未来存款和贷款总额的增长趋势。”山西财经大学教授王丽珠认为,从过去十年中国的货币增长来看,货币创造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而派生的存款;二是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商业银行购买外汇而派生的存款;三是银行通过购买非银行类公司债券的方式而派生存款。

  当然,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货币创造渠道外,银行增加其他资产业务的活动也可能创造出货币,如同业代付、信托受益权,也可以在银行的负债端创造出存款,推动货币增长。

  通过对《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人民币)》科目的简化,可以得到以下关系:

  货币=各项存款+流通中的现金=各项贷款+外汇占款+有价证券净投资+其他

  其中,“其他”项主要包括:黄金占款、财政存款、对国际金融机构净资产、其他。

  从存量的货币贡献来看,2000年以来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派生存款是货币创造的主要渠道。截至2014年4月末,75.7万亿的人民币贷款总额、29.5万亿外汇占款以及17.8万亿的证券净投资所派生的存款构成了117万亿存量货币的绝大部分。国内间接金融的市场结构决定了货币创造的最大贡献来自于贷款。

  2009年以来大规模的信贷投放和大量发债使得货币总量快速增长,贷款和证券净投资派生存款对货币总量的贡献逐年上升。到2014年4月末,贷款派生的存款贡献占比达66%,证券净投资派生的货币占比为15%,较2009年初占比均提升6个百分点;而外汇占款对货币总量的贡献已回落至26%,自2009年以来占比下降幅度高达8个百分点。

  从货币贡献驱动因素来看,2009年之后,曾在2003年至2008年推动货币快速增长的外汇占款驱动因素正在减弱,特别是近年来央行以及外管局等监管机构联合将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同时美国QE规模逐渐缩减,使得新增外汇占款处于低位。

  招商证券分析师肖立强认为,由于经济调结构和转型升级需要,未来货币增速将逐步回落至适度平稳的水平,主要增长驱动因素也将由过去的贷款和外汇占款逐步向证券净投资驱动过渡,这种趋势也很好地契合了政府“用好增量、盘活存量”的货币政策导向,也符合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的趋势。这意味着未来存款增速将趋于平缓,由此推升存贷比考核压力。

  存贷比风险敏感性降低

  “存贷比并不是理想的流动性监管指标,根本的原因在于,在存贷比的计算中,只是简单粗暴地将符合统计口径的存款、贷款分别加总,并未区别资产负债的结构性差异。”

  肖立强指出,在负债端,并没有区分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稳定性差异,也没有区分存款和同业负债占比不同从而导致的应对流动性冲击的能力不同。在资产端,存贷比计算没有考虑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对资产流动性的影响差别,也没有考虑银行在央行存款、同业资产、债券投资占比不同带来的资产流动性差异。“因此,由于资产负债结构不同,存贷比并不能很好地监测银行短期和长期的流动性风险。”

  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多元化的趋势下,存贷比以一刀切的方式监管显得过于笼统。2014年3月末,上市银行中,兴业银行的同业资产占生息资产比例达32%,而国有大型银行的同业资产整体占比仍不足10%。

  债券投资亦是如此,南京银行等城商行债券配臵较多,占生息资产比例已高达39%,而华夏银行的债券投资占比仅有11%。因此,从各个银行的主要资产负债配臵来看,不同的资产负债结构显然蕴含着不同的流动性风险,而不能仅仅以存贷比来评价之。

  2013年6月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全面诠释了存贷比在流动性方面监管的无力。2013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的存贷比均满足监管要求,甚至距离75%的红线还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但是6月份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说明,在资产负债多元化发展之后,仅盯住存款和贷款已经无法全面反映流动性结构,反而是业务占比逐渐上升的同业业务因期限错配成为流动性冲击的始作俑者。因此,市场呼吁流动性监管必须全面反映银行的业务模式、资产负债结构等深层次的因素。

  • 央视新闻
  • 央视财经
  • 央视军事
  • 社会与法
  • 央视农业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