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首页资讯股票315公司观点人物科技理财专题直播

教你读“三普”:摸清家底才能更好促发展惠民生

资讯 央视网 2014年12月19日 15:2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记者 兰军)国家统计局12月19日发布的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报告上修了历史GDP数据,以反映出更全面的实际经济状况。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度GDP总量被上修了3088亿美元,增幅为3.4%。普查报告显示,中国2013年度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为人民币58.8万亿元,人均GDP约为7000美元。

  国家为什么要组织人力物力进行经济普查?本次普查又反映出什么问题?普查数据对于未来的宏观调控将产生什么影响?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宏观室副主任刘仕国接受了央视网专访,揭开“三普”的神秘面纱。

  每年、每季度统计局都会发布经济数据,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搞经济普查?

  在经常性调查中,统计机构要综合考虑效率和成本之间的平衡。年度、季度或月度发布的经济数据来自抽样调查,调查对象限于部分经济主体,范围较小,成本相对较低,可以较快获得并发布数据。在经济基本面尤其是经济主体结构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抽样调查可以较好地满足各种用户对常规数据的主要需求。

  同抽样调查相比,适当的经济普查也是掌握国情国力的重要手段,同抽样调查形成有效互补。

  其一,经济普查是必要的。普查可以全面了解特定时点或时期所有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彻底摸清全国的经济家底。上次经济普查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但也面临矛盾凸显、形势错综复杂等挑战,改革攻坚和发展转型任务艰巨。做好本次普查,摸清经济真实底数,有助于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制定政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其二,经济普查费力大、费时长、费用高,不宜过于频繁。一方面,从活动组织来看,普查涉及面广,指标多,精度高,工作量大,时间性强。由于是一次性大规模的全面调查,需要专门组织,对集中领导和统一行动的要求远远超过其他调查方式,包括抽样调查和典型调查。本次普查涉及小区达70万个,普查对象近7000万个,普查员多达300万人,超过此前历次普查。

  另一方面,从实际经济运行来看,一国经济的基本面在特定时间长度内相对稳定,没必要每年甚至每个季度都进行普查。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时,经济基本面尤其是经济结构变化会较快,经济普查的间隔也不能过长。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验来看,经济普查一般是每五年进行一次。

  “一普”将GDP总量上修了16.8%,“二普”将GDP总量上修了4.4%,“三普”可能也会将GDP总量上修3%多一点。每次普查后都会修订GDP数量,这是咋回事?修订的幅度越来越小又说明什么问题?

  普查之后修订GDP等主要经济指标,是国际惯例。同抽样调查相比,普查获得了更全面更准确的经济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地核算经济事实,从而修订基于抽样调查的经济数据,包括GDP。

  基于本次普查结果,修订后的2013年GDP,超过初步核算数3.4%,修订幅度低于2004年的16.8%和2008年的4.4%;同初步核算数相比,修订后的第一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9.4%,第二产业占比下降0.2个百分点至43.7%,第三产业占比上升0.8个百分点至46.9%。

  历次经济普查以来,GDP修订幅度越来越小,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中国统计工作质量越来越高。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所说,这表明中国常规的统计调查工作和GDP核算工作越来越准确,特别是服务业的统计越来越健全。第一次经济普查以后,中国GDP修订幅度比较大,主要是当时服务业统计比较薄弱。最近几年我们大力加强了服务业的调查统计,所以普查以后对GDP修订的幅度越来越小。其二,中国经济基本面越来越稳定。经过三十年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即将跨越快速工业化时期,进入相对稳定的后工业化时期,经济结构渐趋稳定。基于经济普查的核算结果,同基于抽样调查的核算结果之间的差异,得以缩小。

  “三普”的主要目的是查清二三产业的家底,从公布的数据看,咱们的家底是丰厚了还是干瘪了?

  最近两次经济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的家底变得更加厚实了。表现如下:

  其一,中国经济增速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明显。从总量看,按修订后的数字,中国GDP名义总量2013年比2008年高87.2%,超过修订前的81.1%,高6.1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增长“慢上更慢”了:其增加值比2008年高64.2%,低于修订前的69%;

  第二产业增长更快了:其增加值比2008年高72.4%,超过修订前的67.6%;

  第三产业“快上加快”了:其增加值比2008年高110.1%,超过修订前的99.6%。

  其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发突出。分产业看,同修订前相比,修订后的2013年第一产业在GDP中的占比比2008年多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多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多上升0.8个百分点。这显示中国经济发展符合经济规律:国民经济越发服务化。这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相对增长更快的民生需求。

  李克强总理多次说,与增速相比,他更关心就业。“三普”数据所反映的就业状况怎么样?

  同以往的经济普查相比,本次普查的一个特点是加强了小微企业调查。这也是常规抽样调查难以顾及的领域。本次普查初步结果显示,在第二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数中,小微企业占95%以上,从业人员占一半左右,资产接近30%,这就是小微企业的一些具体状况。然后再具体到每个地区、每个县、每个区、每个街道、每个行业到底有多少小微企业。摸清家底,有助于各地党委政府制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更好地推动就业、促进发展、改善民生。

  现在我们的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近50%,而发达国家一般在70%以上,这个差距怎么破?

  按经济发展规律,服务业在中国的地位确实有待提高。不过,这是一个相对客观的过程。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两类,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研究开发、物流、品牌、售后服务、金融保险、信息通信服务等,这类行业不仅是中国经济升级的主力,也是农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升级发展的“润滑剂”和“助推剂”。生活性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零售、文化休闲等,是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

  根据农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发展的客观需求,中国未来需要大力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包括自然资源、劳动力、金融、知识产权和思想等市场的建设;提高内外开放水平,包括破除地区和行业壁垒;改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提高市场主体创新能力,推动服务业快速高效发展,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综合运行效率和效益,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的目标。

  • 央视新闻
  • 央视财经
  • 央视军事
  • 社会与法
  • 央视农业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