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3月14日,也就是本周六晚22:42,央视财经频道(CCTV2)播出《财经周刊》,开篇评论诚信建设需要“铁手段”,同时大数据解码2014消费维权新动态。
CCTV《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有一个数据,信用环境在创业条件选项中,出人预料地排在倒数第一,正数第一是人脉,信用完败给人脉。可是人脉固可贵,信用价更高。
本周又迎来了315,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茂在两会上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违法成本过低,要使这些企业处处受到限制,甚至罚得它倾家荡产”。看了这句话我挺有感触的,信用建设确实需要这样的“铁手段”!
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Made in China”全球开花。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铁,更是成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强大的标杆。然而与此同时,一些假冒伪劣商品也让消费者放心不下,2014年中消协共受理消费者投诉近62万件,产品质量、售后服务、虚假宣传这些问题长期存在,营建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任重道远。
罗曼·罗兰说:“对于成功,99%的努力和1%的天才是不够的!还必须有200%的品德做保证。”海尔的张瑞敏有个故事,有一次某个国家要进口大量的冰箱,当时对方把所有品牌冰箱都拿回去做对比,结果发现海尔标注的性能低于实际性能,而很多产品都是高标或者虚标,最后这个国家决定订购海尔的产品,这一个订单就是几百万台。某种意义上说,老实人不会吃亏,所以说诚信是企业立身之本。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诚信问题在报告中如此重的笔墨,也给消费者更多的信心!当有一天,我们因失信而得到的利益低于为弥补失信产生的成本时,人人都会成为一个有诚信的人。
周日,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障日,本周《财经周刊》微报告,我们关注《消费投诉热点大解析》,来看一张由中国消费者协会提供的《201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对于这些行业,结合自身的体会,您是点赞还是差评呢?又有哪些消费者的切身经历值得警惕,今晚22:42《财经周刊》将带来消费投诉热点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