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首页资讯股票315公司观点人物科技理财专题直播

十分钟看明白:八年抗战,巨大战争物资从哪来?

滚动 央视财经 2015年09月03日 16:0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1940年,侵华日军转变战争策略,在抗日根据地的周边,开始推行“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重重封锁中,抗日根据地如同孤岛一般,在抗战岁月中艰难挺立。

  作战机器如何精密运转?抗战物资如何运到抗日前线?生产的补给,究竟怎样才能顺利的送到八路军战士的手中?国际援助的物资,怎样才能翻山越岭,到达西北的延安?

  这一切,都难不住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一条条通往战场的补给线,从没中断。艰难岁月里,谁在抗战的路上奔波运输?谁在抗战的后勤保障上抛洒热血?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诚意之作《抗战财经记忆》寻找抗日之路上,那些牢不可破的补给保障。

  举起锄头拿起针线:老百姓自发自愿支援前线

  百团大战,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华北战区的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歼灭日伪军46000多人,其中日军大约21000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0公里,铲除日伪军据点293个。这次战斗,有力的打击了日军的交通线、破坏了日军的后勤补给。抗日根据地的百团大战捷报传来,一时间举国欢腾。各报刊竞相为八路军战绩欢呼,国民党散布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也不攻自破。

  百团大战让侵华日军感到惊讶,抗日武装如何调集的巨大战争物资的?抗日根据地在贫穷落后的土地上,究竟是怎样推动一部现代战争机器的精密运转?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战争后勤保障工作,当时又是怎样部署和规划的呢?

  

  故事要从一个小山村说起。

  从山西武乡县城向东走47公里,有一个砖壁村,村子现在有108户人家。整个村庄像一个半岛,西、南、北三面都是百尺高崖,沟深坡陡。从军事角度看,这个村子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凭借这个优势,从1939年到1942年,八路军就先后三次进驻砖壁村,总司令部就设在了这个村子里。

  砖壁村,紧靠太行山麓,干旱少雨,有山无林,有河无水,十年九旱。1939年八路军总部第一次进驻,朱德、彭德怀、左权就亲自动手,给村民挖水井、蓄水池,筑拦水坝。八路军的亲民作风,首先获得了村民对八路军的认同。在河北农村,有一句老话,叫“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八路军开辟的抗日根据地里,首要的任务,就是要颠覆根据地百姓的这个老观念。抗日民主政府为解决战士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放心上前线,作出了许多细致入微的安排。

  在砖壁村,八路军专门组织了代耕队,为抗战家属提供点对点、全方位的服务。这些措施,拉近了军民之间的距离。

  砖壁村村民 肖江河:“他们长期给抗属和烈属代耕土地,挑水担煤;有抗属生了病,村里还要派人前去伺候。”

  前线不断传来的捷报,后方有贴心的帮扶措施,这让更多的村民对这支身穿灰布军衣的队伍刮目相看。在根据地,男儿参军打仗,不再是一个负担,反而成了村里小伙子们的梦想。1940年,武乡县仅有14万居民,报名参加八路军的人数,当时就达到了 1.4万人。

  在这种氛围下,出现过一个招兵站一天招募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新兵的火热场面,也出现了“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夫上战场”的感人场面。

  乡亲们至今还记得自己的老母亲在灯下,为八路军做军鞋的场景。为了让自己的亲人,在战场上跑得更快,走得更远,砖壁村的妇女们都会拿出家里最好的棉布和麻绳,有的还托人从外边捎点洋布做鞋面。每双军鞋做完,妇女们手上都勒出了深深的血印。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粮出粮”,今天的人们在看待这些口号的时候,都在揣摩当时抗日民众是怎样的一份慷慨和无私,但深入到抗日根据地尘封的历史,更多的细节则会发现,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和抗战的民众一起,以一种水乳交融的方式,让军队和人民,让普通民众和抗日斗争,牢牢的结合成了一个共同体。前方的战士,浴血奋战保卫着后方的亲人,而根据地的百姓,则举起锄头,拿起针线,摇起纺车,生产物质支援前线作战的战士。

  解放军后勤学院刘高平教授:我军所到之处,群众踊跃捐粮捐款,积极运送支前物资,护理伤病员。开明绅士们也竞相主动捐粮、捐款,由于我们宣传工作深入,政策正确,很快就征收、筹措了一批批粮款,对克服当时困难,保障部队供给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分给公家,七分归自己!抗日根据地推分红机制:创惊人生产力!

  抗日根据地的四面从1940开始,就被侵华日军严密的包围,根据地的物资输入,产品输出,必须要穿过重重的铁丝网,每一种战略物资都来之不易,因此,抗日根据地针对不同物资的需求,都制定了不同的流通政策。1940年,晋察冀边区政府规定,机械设备、通讯器材、药品器械、军工原料,鼓励进入根据地,而根据地里盛产的山货、药材、木材、皮毛以及土特产,鼓励民众进行外销;而敌人所需要的生铁、废钢、硫磺等物资,根据地是严禁出境的。

  抗日根据地最艰难的岁月,是在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政府停止了对抗日根据地的一切帮助,而且几乎和侵华日军同步,展开了对抗日根据地的封锁与包围,抗日根据地的外部援助日渐减少,根据地本身的后勤保障压力逐步加大,在发动了大生产运动之后,党中央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始思考,怎样才能更高的提升后勤保障的生产力和生产热情呢?

  在山西的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保存着这样一个生动的案例。

  《滕杨方案》里提出了公私分红的奖励办法,这样的办法在今天的人看来,几乎是市场经济最普遍的一个行为,但在70多年前,在物资集体分配的武装部队里,这却是打破常规的一步险棋。《滕杨方案》,究竟又是怎样的一套方案呢?

  这是一份1944年4月1日出版的《新华日报》,在这份报纸的头版上,整版刊登了《滕参谋长、杨副参谋长手订总部伙食单位生产节约方案》全文,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滕杨方案》。在方案中,不仅详细规定了伙食单位的每个战士开荒种地、喂猪养羊等生产的任务量,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公布了奖励生产节约的标准和个人分红的办法。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江沛解释说:“你个人生产中的得到的成果,超出了我们应该分配的东西。那好了,七三分配,就是你个人占七分,公家拿三分,他是鼓励你个人生产的。”

  艰苦的战争,最终逼出了这份滕杨方案,在得知新方案引发了一些顾虑之后,彭德怀给时任北方局委员、太行局书记邓小平写了一封信,信中,彭德怀表达了他对奖励办法的认可。

  在彭德怀和邓小平的支持下,公私兼顾的奖励办法《滕杨方案》,刊登在了《新华日报》头版头条。在新办法的鼓励下,抗日根据地办起了农业指导所、生产合作社,涌现出了一大批劳动模范、生产能手。仅1944年一年,太行区部队开垦荒地就有8172亩,减轻人民公粮负担达到了10万斤左右。

  从百团大战的后勤补给,到滕杨方案的激励机制,抗日的后勤保障问题,始终是抗战历史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战争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资,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这些物资及时准确的运送到战争的一线,也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另一个关键。

  抗日物资辗转万里去延安 远比电视剧里更惊险

  这是广西桂林,除了闻名天下的山水,这里还是中国东南沿海通往西部腹地的咽喉要道。1938年10月,侵华日军占领广州之后,中国东南沿海的对外运输道路全部中断,通往广西桂林的国际交通运输线只剩下一条,国际物资进入中国,只能从越南的海防港经镇南关进入广西,再由桂林转运到中国的其他地区,1938年的桂林,由此成为了抗日大后方的重要交通枢纽。

  而此时位于内地的抗日根据地,虽然有了部分生产战争物资的能力,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对侵华日军进行高强度作战的物资补给需要。如何将海外和其他地区的抗战物资送往抗日根据地,成为了当时抗战工作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为此,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国统区的重庆、西安、兰州等地都建立了办事机构,担当起了连接前方与后方的秘密运输站。

  1938年11月,龙潭三杰之一的李克农来到桂林,创建了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建立办事处的第一天,他就专门设立了交通运输科和转运站,把重要物资和人员的转运任务放在了办事处工作的首位。1939年5月,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接到紧急命令,越南有一批进口军需物资要马上转运到延安。从中国的大西南把军需物资转运到大西北,这在战火连天的岁月里,几乎就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李克农并没有在困难前退缩。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文丰义介绍说:“李克农就派出了十几名押运副官,包括归国的华侨司机,利用华侨军人的汽车把在越南海防的一批物资。这批物资包括汽车汽油通讯器材,还有医疗用品医疗器械,装满能达到两大房间的物资。”

  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派出运输科长、会计科科长带队负责这次押运。时值盛夏,酷热难当,但是办事处人员一路上风雨兼程,驾车前行。面对国民党宪兵的重重关卡,围追堵截,车队将广播、通讯器材拆卸分散装运,拿着其他部队的通行护照,蒙蔽过关,辗转迂回,在途经了贵阳、重庆、西安之后,行程万里,终于把宝贵的抗战物资送到了延安。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文丰义:“当时通过桂林八办采取各种方法,筹集转运物资,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面,先后筹集了物资达到几百个品种,有大到汽车,汽油、医疗器械,枪炮,弹药,小到棉衣棉被等等,而且当时这个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汽车所用的汽油基本上是由桂林八办转运过去的。”

 

  不仅是桂林,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关于物资和人员的运输任务,也是异常的繁重。这是位于西安七贤庄1号的原八路军办事处遗址,在抗战期间,这里被称为延安的南大门。从1937年8月,八路军领导人和全国各地的进步青年,都是通过这里往来于国统区和陕甘宁边区,大批重要物资也从这里发往延安。

  从西安出发到延安,今天坐动车只需要两个多小时的路程,而在70多年前,这条崎岖的山路,则需要5天才能走到延安,但就是这样的道路,如同一根红色的血管,源源不断地将抗战物资输送到了前线。

  八年全民族的艰苦抗战,抗日军民也经历了一场全方位的历练,打赢一场战争,不仅是枪炮的洗礼,在经济建设,物资运输,钱粮调集,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抗日根据地从稚嫩,一步步走向成熟,从弱小变得强大,对于这个规律,毛泽东同志用一句最朴素的话,进行了概括,那就是“在战斗中学会战斗”。正是这支在战斗中学习壮大的队伍,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 央视新闻
  • 央视财经
  • 央视军事
  • 社会与法
  • 央视农业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14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