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图文频道 >

农电改革12年后再谋变 “天价电”暴露体制困局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2日 08:4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农电再改革

  在争议和探索中前行多年之后,农电体制改革正欲谋求新的嬗变。

  以为农民减负为主要动因的第一次农电体制改革距今已12年,而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启动之后,整个农电网络已经“捉襟见肘”,而在地方电力企业的高负债状态之下,一些地区的农村电网改造建设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有的农电体制,成为了发展农村电力事业的掣肘,改革迫在眉睫。今年年初,由国务院主导的农电体制改革调研在全国有序展开,5月底,农电体制改革调研已接近尾声,这也意味着新一轮的农电体制改革即将启程。

  这一次,农电改革又将何去何从,这个起始于12年前的疑问,答案已到揭晓时。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首欢快抒情的歌曲,是江西上饶市余干县供电公司领导层统一的来电铃声。该公司一位负责人借歌喻义——“农电正行走在春天里!”

  2010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对农网改造时,这位负责人更加相信,“农电改革的第二个春天已来临。”

  然而,“站在春天里”的他,对未来抱有美好憧憬的同时,现实却让他无比“纠结”。

  “农网改造是一个历史机会,但无疑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而在现有的农电体制之下,农网改造的巨额资金,农电企业已经无力承担。”5月初,这位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在记者采访的江西十几家县供电公司中,所有的负责人无一例外的向记者表达了这种担忧。赣州供电公司的一位负责人直言不讳:“如果单依靠股份制的县供电公司自身的力量,不仅农网改造无法完成,整个农村电力事业都将难以为继。”

  负债近百亿:农电企业困局

  时间回到12年前。

  1998年,针对因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混乱和农村电网老化落后所造成的农村“用电难、用电贵”等问题,以“两改一同价”(改造农村电网、改革电力体制,实施同网同价)为重点的第一次全国农电改革展开。

  在此之前,以江西省为例,农村供电系统包括县水电公司(省水利厅直管,属于水利局系统)或供电公司(县政府、经贸委主管)、乡供电所(乡政府管理)三块。各县都没有属于国家电网的电力公司,层层加价现象严重。

  1998年的全国农电改革提出了“一县一公司”并实现县乡电力一体化管理的基本原则。江西省在全国率先实施股份制改革,把原层层设置的县、乡、村供电企业整合,在全省农村地区组建了由江西省电力公司60%控股,各县政府40%参股的各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1999年江西农电股份制改革完成,2004年1月,江西实现全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

  回到现在。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第一次农电股份制改革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

  “部分县农电企业的债务没剥离清楚就改制了,给新农电企业留下了后患无穷。”在江西赣州,不少县供电公司的经理向《中国经济周刊》大倒苦水。

  第一次农电股改之前,由地方政府行政命令造成的县水电公司为县里其他国企担保的债务,改制时并没有剥离彻底,现在从法律上还要追究新股份制企业的责任。江西电力企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胡亚如介绍说,这种情况不仅仅在赣州,在江西其他地方都很普遍,部分县公司担保的债务多达1个亿。

  记者从江西电力企业协会得到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2009年底,江西农电资产总额112.92亿元,负债总额97.75亿元,资产负债率86%,其中有9个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100%,最高的达110%。

  胡亚如表示,由于2000年以来农村连续降电价,各县供电企业在降本增效、内部挖潜方面的空间已经接近了极限,不少供电企业长期出现亏损,自我发展能力普遍较弱。而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坚强电网来支撑,农电“两改”时建设改造的农村电网已开始老化,已难以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又需要持续的融资周转或资本金投入,如果按6:4的比例出资投入农电建设,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江西经济欠发达,不少县政府财政困难,根本拿不出钱来搞农村电网建设改造。”胡亚如表示。

  近几年江西省实施的农村“户户通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工程,都是省电力公司一家出资。

  “当前的这种现实困境对农电股份制企业不利,对农村电网发展不利。”胡亚如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客观上,各县政府由于经济欠发达,财政困难拿不出钱来,在主观上,县政府对已经同价的供电企业再投入的愿望也不高,而作为股份制公司涉及股权变化等重大事项时需要按董事会决策来运行,县政府过多期望省电力公司单方投入,一些县政府甚至已经明确表示,对农村电力不会投一分钱。而省电力公司一方面是资金存在缺口,另一方面投资难以同比例增资扩股,股东双方无法真正平等履行责任和义务。

  虽然同是县级电力企业的股权人,省电力公司和地方政府的诉求不尽相同。

  瑞昌市委常委、副市长曾宪奎向记者表示,地方政府方面,要办的事很多,就是财政有钱,也不可能拿太多的钱投到农村电力建设上来;在县供电公司中,县政府只占40%的股份,是小股东,在县供电企业重大决策中话语权轻;同时,县供电公司属于“保本微利”的非盈利企业,投资回报率低甚至没有回报,缺乏投资积极性。

  同时,还有部分县政府对供电企业执行国家产业调控的差别电价(对高耗能企业加价)持不同意见,在招商引资时,擅自出台优惠电价作为招商引资的筹码。

  长期以来,由于投入的资金有限,农村电网规划受到人为制约等因素,造成农村电网网架结构薄弱,农村电网规划滞后,电压等级偏低。另外,随着近年来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网负荷快速增长,变电站布点与县域经济发展已不同步,难以支撑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破除体制堡垒的农电体制已是迫在眉睫。”一位电力行业的专家表示,“农电体制改革没有完全到位所引发的矛盾日益凸显,现有体制已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