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图文频道 >

区域经济“四面开花”上市公司业绩提升空间明显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2日 15:0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近日,多个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获批,区域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得到密集提升。多个区域发展政策密集出台,标志着区域板块正在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受到基本面上相继传来的利好消息影响,区域概念股应声而起,昨日,笼罩在区域概念股头上的阴霾荡涤远去。深高速、罗牛山等海南概念股,中国武夷、厦门港务等厦门概念股涨停。业内人士认为,区域振兴为所在区域的上市公司成长带来了提升空间。

  6月18日,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的重点新区。据了解,重庆"两江新区"享有十大优惠政策,其政策叠加优势超越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市场人士认为,重庆板块的机遇主要涉及三大内容:首先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港口、航空、公用事业设施等;其次是相关政策制定,主要可能涉及税收优惠、产业补贴、进出口补贴或优惠政策、监管制度建设;第三,对外地企业的招商引资给本地相关企业带来的合作商机。

  重庆板块相关上市企业较少,市场对于此概念主要集中在同时具有国资背景的渝开发、重庆路桥和重庆港九。另外,今年新上市的重庆水务也将随着城市建设的扩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而形成新增业务。

  19日,从海南传来消息,被视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基本蓝图和行动纲领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已于6月8日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规划纲要》科学地确定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6大功能组团,明确了海南重点发展的旅游、文化体育、房地产等八大产业。对于购物免税政策,海南方面表示将争取尽快明朗相关政策,今年年底前开始运营大型免税店。

  但就旅游业来说,《纲要》规定,全省主要旅游资源的规划权和重大旅游项目的审批权集中到省一级,并提出到2015年形成岛内“2小时旅游交通圈”;到2020年,全省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达到50%以上,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这对海南高速、海南航空的未来业绩的提升时显而易见的。

  20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宣布,国务院已批准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市,并建立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业内人士认为,厦门经济特区扩至全市,也将起到和“深圳特区扩关”同样的效果,基建、岛外新区建设提速、岛内外产业结构的配套融合将是寻求新增长的必经之路。

  对机会的把握,有关公司可谓争分夺秒,厦门经济特区扩至全市消息披露的当天,中国民航局公布了9项政策措施,包括新建厦门第二机场,完善航线网络结构,打造航空发展特殊区域等。

  厦门市政府早已制定了以港兴城的发展战略,自2006年期,厦门港实行港口管理一体化改革,打破了行政区域划的限制,充分发挥厦门、漳州两地港口的优势,整合开发厦门湾港口资源,做强做大了厦门港,凸显了厦门港海峡西岸龙头大港的带动作用。厦门经济特区扩容将对厦门港务等港口股带来明显的增长空间。

  区域经济的振兴除了区域内经济受惠外,相近区域也还受到辐射。厦门、深圳、重庆、海南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其都被寄予了振兴区域、辐射周边的厚望。其中,厦门与台湾地区隔海相望,经济特区的扩大必将带来台商投资的进一步提升,从而拉动福建省乃至整个海西区域与台湾优势产业的对接。重庆“两江新区”挂牌首年,不仅本地工业投资将达到300亿元,也将作为西部门户、对整个西部大开发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而海南的国际旅游岛定位,对于当地产业结构转型起到了积极效果。从而为上市公司的成长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