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4日 10:0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上海证券报
多伦多20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已经顺利落幕,各国领导人终于不负众望地达成一致:要将政府财政赤字在2013年之前削减一半,并且在2016年前稳定并减少政府债务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意味世界主要经济体终于开始严肃地考虑逐渐“退出”财政刺激政策了,G20绝大多数发达经济体成员在2013年前,将自身公共财政赤字水平减半。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美国估计到2013年,其赤字在GDP中比重将从目前10.1%降到4.2%,德国2013年赤字占比从2010年5.5%降到3%。看来各国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实施自己的债务政策。
减少财政赤字已经是大势所趋,财政紧缩政策会带来令人沮丧的影响,那就是全球经济走软。通缩带来难题是通缩较通胀更难以遏制,尤其是当大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的货币利率已经接近零水平,以及各国深陷财赤之苦时,央行官员既无法再使用减息政策刺激增长和抑制通货紧缩,政府又无力再斥巨资实施“凯恩施主义”式的扩张性经济政策,从而拉动总需求,带动经济恢复性增长。
美国利用金融优势把欧元区的软肋“危机化”,最终导致欧元区出现大麻烦。鉴于欧债危机给经济复苏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尤其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的公共与私人部门总计约有两万亿欧元债务,皆由欧元区其他国家金融机构消化。预计今后很长时间内欧元区各国都不敢再大肆扩张政府财政支出,反而要减少财政支出,如德国政府今年6月初承诺,将在2014年以前节省800亿欧元(约合900亿美元)财政开支。英国公共部门年薪2.1万英镑以上雇员工资将冻结两年,儿童补贴冻将结三年,同时住房补贴封顶并减少年收入4万英镑以上人家的税收优惠。从2011年1月起,营业额在20亿英镑的英国银行以及在英国运作的外国银行将被征收特别税。从明年1月4日起,销售增值税将由目前的17.5%增加到20%,而从6月23日凌晨开始,资产增值税已将由18%增至28%。可见欧洲经济领导者的德国和影响欧洲经济的英国削减财政开支和增加税收,显示欧债危机已为欧洲划定了政府赤字财政上限,在减少财政开支情况下缺乏政府支出的有效支持,欧洲会失去未来两年重要的经济推动力。
欧债务危机效应浮现后,首先就反映在欧元区产业和劳动力市场上,调查显示欧元区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4月的57.6降至三个月来最低55.8,表明欧元区经济复苏可能丧失了一些动力,欧元区5月私营部门产出增长放缓,欧元区5月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由4月的57.3降至56.4。短期难以解决欧债危机,使市场对欧元区经济前景较为担忧,欧元区5月经济信心指数由4月的100.6降至98.4,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由-15降至-18,5月服务业、建筑业和零售业对前景也不太乐观。由于欧元汇率持续走低出口较为乐观,使得制造业信心持续上升,指数由-7增至-6。加之欧盟严峻的就业形势依然没有好转,失业率仍在攀升,截至今年4月底,欧元区平均失业率已升至10.1%,创下1998年8月份以来新高,欧盟平均失业率则升至9.7%,这似乎也决定了欧元区经济增速在某种意义上达到了一个极限。经济放缓同样无助于危机解决。要打破对恶性循环担忧,关键看经济自身动力如何。但相对于美国而言,欧洲经济创新能力和增长潜力都有限,意味着未来欧元走软将是中长期趋势。
从近期公布数据看,美国经济比较乐观,可是欧洲债务危机影响仍没有消除,而且,随着欧盟各国削减赤字,预期未来数月内会影响到我国出口,我国而较早前公布的5月PMI指数为53.9%,比上月回落1.8个百分点,也显示持续15个月保持在50%以上的经济活力正在下降,预计6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落。唯有可喜的是东盟已超过日本成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今年前5个月,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1118亿美元,同比增长57.5%。先行数据显示5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3.8%,连续13个月位于扩张区间,将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的亮点。但总体上我国贸易顺差不断下降,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从2008年9.9%降至2009年5.8%,从今年1-5月运行情况来看,今年顺差占GDP比重很可能会降到2%左右。从这一角度看,对GDP增长贡献率明显在下降。
G20领导人峰会已经达成一致的,政府财政赤字在2013年之前削减一半,并且在2016年前稳定和减少政府债务占各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尤其随着欧洲经济体缩减财政开支,削减财政赤字、增加税收、去财政杠杆化,也将影响我国财政去杠杆化过程,不过我国目前赤字率不足3%,在G20国家中偏低,而且今年前5个月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8%,我国赤字风险和债务风险主要表现于地方财政,现在已经着重处理地方债务问题,可能会持续3年左右,至少到2012年。而欧美经济去杠杆化过程还要长,去杠杆化将对全球经济与我国经济和证券市场的生态环境与投资方式将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未来3-6个月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会否发展成为银行信用危机,还值得高度关注,欧元还有向下空间,全球流动性仍有加速收缩的压力,发达经济体外部通货紧缩环境,会通过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向我国传导,那么香港市场由此会受到影响,从而也会传递到A股市场上来。(刘勘 作者系国元证券研究中心副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