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09日 09:5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7月8日,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嘉虎离职的消息,引爆了稍显平淡的七月保险业,也掀起了信诚人寿高管本土化高潮。
接任陈嘉虎的代理首席执行官谭强,虽来自英国保诚香港公司,但是信诚首个大陆本土的CEO。谭强目前已赴信诚广州总部熟悉工作,此任命还需等待保监会批准。
高管本土化
8日晚间,信诚人寿表示,经双方股东协商同意,谭强代表保诚方股东出任公司董事,并担任代理首席执行官职务。而信诚人寿原CEO陈嘉虎因个人原因,决定离开英国保诚集团并辞去公司首席执行官、董事职务。
据记者了解,陈离职后将赴新加坡大东方人寿亚太区任要职。
谭强生于湖南长沙,具有近20年的保险行业从业经验,先后在中国平安保险、美国安泰集团、德国安联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担任多个管理职务。
谭强是信诚开业来首个来自内地的CEO。信诚人寿历任的四位 CEO李源祥、谢观兴、钟家富和陈嘉虎,均非本土人士。李源祥来自香港,钟家富是英国人,谢观兴和陈嘉虎都是马来西亚华人。
这也是信诚人寿此轮本土化浪潮的最高潮。去年以来,一些外籍高管相继被“劝退”。意外险部、健康险部的负责人都曾是外籍高管,离职后,职位便一直空缺。刘铁山、胡国萍等本土高管分别入驻担任首席人力资源官和首席营销业务官等要职。
目前,信诚人寿仅有包括首席财务官在内的不到10位外籍高管,而此前一度曾多达三四十名。
信诚人寿表示,陈嘉虎的离职是个人原因,但该公司一位内部人士认为,应该是内外因交织的结果,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股东与外籍经理人在理念上不同,对业绩也不太满意。
该人士表示,外籍高管领衔的信诚人寿在开业之初的高歌猛进后业绩便一直徘徊不前,陈嘉虎之前的两任外籍CEO均因业绩原因离职。
2009年,信诚股东对信诚人寿下达了收支打平并盈利的指标,信诚虽然如约实现了盈利,但在外资保险公司中的排名已由最初的前三退至今年的第六,尤其是中外方股东都很看重的个险渠道的部分指标出现了负增长。“有董事对此表示了不满。” 这位人士说。
事实上,近年来,保险公司高管的本土化趋势明显。去年,蔡强成为自2003年友邦首设中国区首席执行官以来的第五任,也是友邦中国区第一位来自内地的首席执行官;今年6月,任汇川接棒梁家驹成为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保险业务执行官,标志着马明哲高管“外脑”路线的变化。
“外籍高管在最初带来新型的思维和经验后,很快会面临本土化的问题,很多外籍高管并不能很好地转换思维。”信诚人寿一位高层说。但他仍对领衔信诚人寿两年半的陈嘉虎的业务管理思路给予了肯定。他认为,陈是临危受命,短短几年实现公司盈利,并不容易。但由于外籍经理人长期以来无法在业绩上令股东满意,对经验丰富的本土高管的需求呼声日渐增多。
信诚此次对新任CEO的本土经验寄予了厚望,认为谭强积累了公司战略、销售、并购及资本市场运作等方面的丰富经验,相信在其带领下,“信诚人寿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否认中资股东扩权
作为保诚股东方代表的陈嘉虎离职,引发业界关于信诚人寿中外方股东将打破股权均衡的猜测。市场传言称,中信集团有意模仿光大集团对旗下保险公司的股权重组形式,通过增资使得信诚“外资变中资”。
在今年保诚尝试收购友邦保险(AIA )的过程中,在友邦和信诚谁会被舍弃的问题上,彼时关于中信集团增资信诚人寿的传言一度甚嚣尘上。
“人事变动与股权并无关联。”信诚人寿一高层透露,至少从目前的交流情况来看,并没有这方面的动向。
他说,增资往往是因为偿付能力告急,目前信诚偿付能力不存在问题,增资暂未提上日程。
事实上,去年年底,中信集团和保诚集团已向信诚人寿增资1.35亿,使公司总注册资本增加到21.15亿元人民币。
此外,可以佐证这一说法的是,本次高管人事变动后,对公司进行决策的董事会构成并未发生变化——董事会成员由中信集团和保诚集团各派三人组成,后者派驻人员包括副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一名董事。
合资公司“中资化”已屡有先例。尤其是光大永明自去年宣布股权重组后,今年保费规模大增,今年5个月保费收入已由去年的外资寿险第11名跃居第4。
中信集团会否效仿光大集团积极扩张股权?失利于收购AIA后,面临可能高达7亿英镑的分手费和董事局重组,忙得焦头烂额的保诚对在中国唯一的合资寿险公司信诚人寿将会采取什么举措,是否会就此减少或让出信诚股权,还有待时间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