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6日 10: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就在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因污染进行整改时,7月23日对外公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通知》(国发〔2010〕23号)指出,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对舆论反映的客观问题要深查原因,切实整改。
而日前,多名参与报道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媒体记者表示,采访期间他们拒收了来自紫金矿业的“广告费”或“辛苦费”。
《第一财经日报》掌握的一些证据显示,一家财经类杂志福建记者站声称旗下公司收到一笔来自紫金矿业的6万元“广告费”,其余多家媒体也收到了用信封装的“辛苦费”,但均已退回。
对于上述情况,7月25日,紫金矿业党委宣传部负责人予以否认。
本报从权威渠道获悉,此次到福建省上杭县采访紫金矿业的媒体近20家。
6万元“广告费”
实际上,在7月12日新华社刊发紫金矿业污染消息前,7月4日,一家财经类杂志福建记者站记者即闻讯赶往事发现场,之后该站声称旗下公司收到紫金矿业打来的6万元款项。
“紫金矿业给了我们6万元,我们一分不少退回去了。”25日,这家杂志福建记者站站长说。
据其透露,7月3日紫金矿业污染事故爆发后,次日,该站一名正在龙岩市出差的记者闻讯,马上跟随龙岩市领导赶赴上杭县现场。
这位站长透露,由于他们是杂志,虽有网络,但总编指示要将事件核实清楚后再报道,以免惹麻烦,因此未在第一时间刊发报道。
那位记者返回福州后,7月8日左右,该记者站发现旗下一家投资类公司账户多了一笔6万元款项,汇出方是紫金矿业。
“我打给紫金矿业有关部门(求证),对方说确实是广告费,是给我们几个人的,也不要我们做什么,反正开一张发票给他就行。”这位站长说,“我说那不行,退回去吧,以后再说。其实我们知道这笔钱大概是什么意思。”
7月12日,新华社刊发了紫金矿业污染的信息。当天,获悉此事后该记者站将6万元款项原路汇回。
后期的“辛苦费”
相较于上述最早抵达现场的媒体,其余在7月12日及之后赶赴现场的媒体,至少有六家声称拒收了来自紫金矿业的“辛苦费”。
就在7月15日深夜,上杭县就紫金矿业举办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之前,来自某中央媒体的记者,也遭遇了紫金矿业的“辛苦费”一事。
会前,紫金矿业一位人士来到这位记者住宿的上杭大酒店房间,寒暄过后,这位负责人随手递给记者一个信封。
“一个信封,上面开了一个口,可以明显看到里面是钱。他说我来了很辛苦,表示非常感谢,当时我说我不要,我连动都没动。”这位记者再三推辞,无奈对方执意要其收下,且放在桌面上就离开了房间。
16日上午,这位记者向单位领导汇报此事,获指示应将信封退回。于是,午饭后,他通过龙岩有关部门将信封退回紫金矿业某部门。事后他估计,根据信封厚度,其中现金或达五六千元。
25日,来自龙岩有关部门的经办人在电话中对记者证实,这一信封已退给紫金矿业。
无独有偶,此次前往上杭采访紫金矿业污染事件的某证券报记者,也遭到信封“袭击”。
该记者对本报回忆称,当时正在紫金大酒店房内午睡的他,被一阵敲门声惊醒。开门后,进来的是紫金矿业党委工作人员。
“他进来后就将信封丢进来,当时我衣服也没穿,怎么推都推不掉,后来下午我和另一家媒体记者一起到紫金矿业办公室退掉,信封内是2000元。”他说。
据本报记者调查,当天中午,另有其他媒体记者声称直接拒绝了此类信封。
紫金矿业否认
“我没有做过这种事,记者这样说是玷污我的人格,如果我这样做了就是犯罪。”25日,对于上述情况,紫金矿业负责宣传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作为H股和A股上市公司,该部每年经费仅几百万,从来不会给媒体这些费用,“我希望收了我封口费的记者提供录音证据。”
他说,截至目前,该公司账户也未收到来自上述财经类杂志福建记者站旗下公司的6万元款项。
对于上述说法,他认为可直接放到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