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图文频道 >

银行资产质量首度亮黄灯 关注类贷款大异动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3日 07: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本报记者张朝晖

  关注类贷款激增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采用的都是五级风险分类法,即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后三类属于有问题的贷款,即不良贷款。

  其中,关注类贷款的核心定义是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债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此类贷款是介于正常类贷款和不良贷款中间的一类贷款,是属于银行特别处理的一类贷款。

  数据统计显示,二季度数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出现集中性增长。其中工商银行关注类贷款二季度上升了419.86亿元,中国银行上升119.33亿元,农业银行上升48.58亿元,交通银行上升27.08亿元。而一季度末,工、农、中、交的关注类贷款分别较年初下降了325.39亿元、110.58亿元、38.06亿元、32.45亿元。

  五大行中,仅有建设银行的关注类贷款在二季度环比是负增长,但五大行关注类贷款总体上升了539.97亿元,占比达到3.91%,增长了0.1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基本保持一个稳步下移的态势,但是一季度这种趋势开始收窄,而到了二季度,几家大银行关注类贷款环比变动已经由负转正。”

  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按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几乎占据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绝大部分。在国有大型银行关注类贷款增加的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的降幅也在明显收窄。统计显示,浦发银行关注类贷款二季度环比增长5.85亿元,恒丰银行关注类贷款增长4.21亿元,而其他股份制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依旧保持下降趋势,但是下降规模已经比一季度小了很多。

  值得关注的是,关注类贷款存在积聚问题。目前主要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是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余额的2倍多,囤积的关注类贷款在资产质量发生波动时很可能迁徙为不良贷款,从而对资产质量形成较大压力。

  接近监管人士指出,上半年商业银行正常类贷款转化为关注类贷款的数量在上升,在二季度尤其是大型银行关注类贷款的增幅非常明显,在当前经济形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以及去年信贷激增,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调控风险隐现的大背景下,更需要将不良贷款监控的触角前提至关注类贷款。

  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二季度的关注类贷款的单季跳升可能仅仅是一个偶发因素,或者由于商业银行为了防范未来的风险隐患,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标准,加大了对关注类贷款计提力度。

  不良贷款“拐点”到来?

  一笔贷款从正常类下滑到不良贷款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经过关注类循序逐渐下滑,这样就为银行预警贷款质量提供了可能性。

  业内人士指出,关注类贷款既不能完全属于正常类贷款,因为毕竟存在一些对偿还债务有潜在不利影响的因素,也不能算作不良类贷款,因为这些因素对偿还贷款还没有造成实质性影响。所以此类贷款受到银行的高度关注,此类贷款是向上迁徙还是向下滑移就很重要。

  “对于关注类贷款,借款人能够用正常经营收入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潜在的缺陷,可能影响贷款的偿还。从动态的角度考虑,假如不利因素消失,则可以重新划为正常类;假如情况恶化,影响本息偿还则要划为次级类。”

  他称,如果下半年流动性趋紧、经济波动加剧,关注类贷款转入不良将成为大概率事件,进而对银行资产质量构成拖累。“未来一个季度,关注类贷款的方向性变动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因此提前预警关注类贷款就显得十分重要,提前预测使商业银行能够尽早发现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阻止一笔正常类贷款向关注类迁移,进而继续下滑到不良贷款,对于商业银行降低信贷资产不良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来说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日前公布的上市银行中报业绩显示,除光大银行未公布贷款的五级分类数据外,15家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继续优化。其中12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继续实现双降。而两市中,仅有交通银行、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三家不良贷款余额出现一定程度的上涨。其中交行不良贷款余额上涨约在3.54亿元左右。

  市场分析人士也表示,从公布数据测算,银行资产质量继续向好,自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形成率从高位回落,目前仍旧处于下降通道。

  接近监管人士表示,虽然银行和市场人士对风险控制能力较为乐观,但是对于银行贷款五级的迁徙变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未来经济下行风险将导致“隐性”不良贷款激增,银行业面临不良贷款余额“单升”的压力。历史经验证明,每一轮危机过后或每一轮经济结构的调整,都将严重考验银行业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和资产质量。

  某银行人士指出,受节能减排、出口放缓、政府融资平台治理、信贷收缩、房地产市场调控、居民收入增长放缓、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可能下移到8%-9%的次高增长区间。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行业信用风险可能加大;央行收缩流动性、汇率波动频繁可能增加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经济下行可能增加假票据、假按揭、内外勾结作案等操作风险。这些外部因素都将制约和减缓银行发展速度,并将对未来银行质量下滑带来压力。

  房贷警报未除

  目前市场最为担心的是房地产调控将对银行资产质量形成拖累。据公开统计显示,2009年末我国银行系统中与房地产相关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余额合计占贷款余额的20%左右。业内人士表示,在房地产新政的调控下,一旦房价下跌超过预期必然会对银行的贷款质量产生影响。

  数据显示,2009年末,全国金融机构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7.33万亿元,占贷款余额的17.21%。截至上半年全国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资产质量良好,非正常类(包括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贷款均继续呈现下降的趋势。

  但是长期以来,部分银行一直在房地产这一高风险领域追求规模快速壮大,对房地产的相关贷款占比在贷款整体中较大。尤其是今年一季度以来,房地产贷款增长较为迅速,目前工行、中行、建行的涉房贷款金额占比均在20%以上,兴业银行的涉房贷款规模占比更是达到30.64%,均高于银行业系统平均水平。

  所以相关人士指出,在房地产调控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新房成交量和房价下跌持续出现,会延缓房地产开发商资金的回笼,增加其财务成本和经营风险,僵持下去,房地产开发商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问题,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贷款占比较大的银行贷款质量将首先受到冲击。

  而接近监管层的人士透露,四月份房地产新政出台后,商业银行对房地产开发贷款控制较为严格,部分银行甚至在内部停止了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授信安排。

  某银行人士指出,“农行此前就一度将房地产开发贷款暂停。而我们行也是外松内紧,房地产企业的贷款需求基本上很难满足,即使是银行需要重点维护的优质客户,我们也需要向总行单独申请,但是多半批不下来。”

  正是基于对房地产市场的担忧,监管部门日前提示商业银行,目前房地产开发商的资金链趋紧,未来一到两个季度,不排除部分中小房地产商的资金链断裂,商业银行要力争做到资产保全。防止对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带来影响。

  而根据此前银行要求的压力测试数据看,如果房价下跌30%,利率跳升108个基点,房地产开发贷款将跳升1-1.5个百分点,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银行已经将压力测试情景调整为房价下跌50%,从目前结果看,资产质量仍旧处于可控范围,但下滑压力加大。

  此外,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约为4.33万亿元,占贷款余额的10.16%。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宏观经济下行,个人收入增长受限以及二套以上住房利率提高的情况下,个人房贷的偿还压力也随之增加,而一旦房价跌过30%,2009年大幅增加的个人房贷很可能因外部环境变化出现断供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