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图文频道 >

A股市场三大异象 主板估值与中小板严重背离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08日 08: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9月份,全球股市处处莺歌燕舞,道指创下1939年以来的最佳9月表现。可是,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的深沪股市却是虎头蛇尾,9月行情"绿肥红瘦"。

  从历史经验来看,当中国经济增速领涨全球,且全球股市一片涨声之时,沪综指如果独迈熊步,多数原因在于逆经济周期而动的宏观调控周期在发威,类似2004至2005年的熊市,会不会在A股重演?

  A股市场出现三大异象

  从9月29日机构对沪深300盈利水平的一致预期来看,2010、2011年的盈利增长幅度分别为31.55%、19.93%。如果这一预测被证明是对的,则沪深300指数将有一波急速的上涨行情,权重股大幅补涨可期。

  从9月份以来的市场表现来看,机构开始用脚投票,机构的群体行为,导致当下的A股出现三大怪状:

  一是沪综指和全球股市的背离。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周四,沪综指9月份下跌1.07%,同期成熟市场如道指、日经225和伦敦金融时报指数分别上涨8.19%、8.33%和6.6%,"金砖四国"中的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主要股指分别上涨11.05%、6.27%和5.46%。

  二是主板估值与中小板的严重背离。截至周四,沪市和深市主板市场的静态市盈率分别为19.65倍和31.72倍,中小板和创业板分别为50.15倍和61.95倍。中小板综指年内涨幅为13.67%,跑赢沪综指35个百分点。

  三是地产股和房价的严重背离。目前深证地产指数的点位不到2007年11月历史峰值的四成,但是,全国新房成交均价却较2007年的峰值高出约二成。

  宏调已进入全面紧缩期

  A股异象迭生,与宏观调控关系密切,有点类似于2004年至2005年宏观调控时期"独自走熊"的历史重演。

  由于应对"非典"的振兴政策和新一轮政府换届下的政治周期的双重推动力,2003年至2004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出现过热迹象,引发新一轮宏观调控,沪综指因此急速下跌。

  数据显示,沪综指从2004年4月7日的高位1786点,一直跌至2005年6月6日的998点低谷,走出了一波与全球股市完全不搭调的大熊市。期间,恒指从12720点涨至13860点,道指从10480点微跌至10467点。

  从深层次因素看,从2004至2005年,在宏观调控的压力下,信托、券商和银行等机构的破产潮显现,一波小型资产负债表式的衰退周期令股市打寒战。眼下,中国式宏调在经历7月至9月份的摇摆期之后,大有进入全面调控的攻坚战时期。

  粗略分析,一轮典型的宏观调控,可分为冷静观察、温和预警、适度微调、重点调控、政策摇摆、全面调控、深化落实、显著见效和逐步退出九个阶段。由于从去年8月开始的宏调并未令全国房价实质性下跌,针对房市的重点调控出现"空调"之忧。

  因此,近期有关部门针对房市的新一轮调控,实际上是揭开全面调控帷幕,相信诸如连续加息、开征房产税、提高地产行业项目投资资本金比例等更严厉的紧缩政策可能择机出台,直到最后一根稻草压垮房价疯牛。

  热钱乱窜吹胀结构牛市

  新一轮房市调控启动,地产股无疑是"重灾区"。

  在中国股市的产业结构中,逾七成属于强周期行业,其中金融、钢铁、煤炭、机械和石化等行业的景气程度,均与地产业的兴衰休戚相关。一旦房市进入冷冻期,则当下看似不高的"大金融"概念,或现估值体系的崩溃。美国房价指数从2006年5月的创新高到2008年底的下跌近四成,美国银行业的净收益因此从2006年度创纪录的1457亿美元,变成2008年四季度的亏损262亿美元。

  在宏观调控的重拳打压下,中国的房市和银行业会不会出现美国式的困境?这是个难以短期难下结论的难题。出于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一些机构开始选择更符合政策导向的新兴产业为投资标的。"十二五"规划已确定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内,政府的钱将逐渐流向相关产业,而不是当下市值均在全球霸主地位的金融和地产板块。也许,今日看上去仍是高估值的新兴产业小盘股,在政策之手的关照下,或许就是明日的行业巨头。个中机会,值得关注。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