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每日经济新闻:10月PMI超预期走高 或累CPI升温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2日 15: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刚刚过去的10月份,滕利萍一直在忙。作为主营化工原料的武汉市铭业科技公司的销售经理,她要负责多种产品的接单、出货等,因为公司10月份的订单比前几个月要多出不少。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滕利萍的“忙碌感受”,正是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的缩影。昨日(11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CFLP)公布,10月PMI为54.7%,比9月上升0.9个百分点,是自8月以来连续第3个月高歌猛进。

  值得一提的是,连续走高的数据,难以抵消人们对未来价格走高的忧虑。在PMI分项数据中,购进价格指数为69.9%,升幅最大,达到4.6个百分点。该指数已连续3个月超过60%。

  调查显示,受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显著加大,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同时,部分原材料供应紧张,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影响。

  反季节上扬

  在10月PMI中,各分项数据同9月相比升多降少,涨幅也大于跌幅。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和购进价格指数等上升。进口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积压订单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小幅回落,回落幅度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

  “离奇超强,强大得无法解释。”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对数据表示出极大惊讶。

  他说,PMI在10月份通常会有季节性回落,但没有从这次数据中看到,“此前预测各地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限电等做法的负面影响也没有看到。”

  此前,部分研究机构对10月PMI数据的预期均值为52.9%,最高的为54.5%,最低才51.6%,这反映出研究机构对10月数据的总体判断是“有所回落”。

  渤海证券宏观分析师杜征征分析说,观测PMI历史数据,此次应属于反季节性回升。从有PMI记录的2005起至今的5年里,10月PMI低于9月的情况占多数,仅有2009年经济属于复苏回升期,10月数值高于9月。10月数据好于市场预期,表明国内经济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较之前市场预期的更好,尤其是相对于年中时的判断。

  国家统计局的分析报告也认为,自2009年3月以来,该指数已连续20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的扩张区间,表明中国制造业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增速有所加快。

  另外,经季节性调整的10月汇丰PMI升至54.8%,创6个月以来高位;比9月的52.9%上涨1.9个百分点,环比升幅为2004年4月本项调查开始以来的最高纪录之一。

  汇丰银行报告称,10月份制造业产出激增,扩张趋势已持续3个月,而且该月增速为今年1月以来最快。关于增产的原因,受访厂商普遍认为与新接业务量上升有关。

  市场供需两旺

  CFLP数据显示,10月份,反映市场供给的生产指数为57.1%,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从行业看,有16个行业高于50%。而造纸印刷、非金属制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产量指数下降。

  受新业务需求拉动,企业采购活动加快。10月采购量指数为58.3%,环比上升2.1个百分点。进口指数为52.8%,环比略降0.1个百分点。

  此外,从采购环节看,目前市场增长是受益于需求业务的支撑,经营活动加快。近期产成品库存指数持续维持在低位。表明采购活动频繁,市场库存不断被消化。

  但强劲的生产势头并未使市场“吃饱”。10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8.2%,环比上升1.9个百分点,超过了生产量指数。

  国家统计局报告称,出口订单指数为52.6%,与9月基本持平,表明在国内需求回升的同时,国外需求增长正趋于平稳。

  CFLP分析报告认为,从产能利用率看,当前新业务需求在有效释放,企业产能未跟上需求变化。积压订单指数已两个月超过50%,预示着新业务订单尚未完全转化到生产环节。

  汇丰方面,10月新订单指数从上个月的54.4%涨至58.1%,增幅创6个月来新高。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新订单整体增幅大于新出口订单涨幅,说明10月的新订单增长主要源于国内市场。尽管出口新订单增长缓慢,但国内需求的强劲增长,可确保中国第四季度9%左右的经济增长。

  价格压力或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供需两旺的数据难以抵消人们对未来价格走高的忧虑。在PMI分项数据中,购进价格指数为69.9%,升幅最大,达到4.6个百分点。该指数已连续3个月升势超过60%。

  受访的20个行业全部高于50%,其中有10个行业达到70%以上,化纤制造、橡胶及塑料制品等3个行业更是超过80%。

  接受调查的企业反映,近期部分农作物和农副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棉花棉纱等原料市场供应紧缺,市场价格暴涨;天然胶和合成胶价格涨幅增大。特别是天然胶价格已达3万多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未来通胀预期将面临较大压力。

  滕利萍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几个月前一吨40万元的原料现在要涨2万~3万元,她们卖给下游企业时要把溢价部分算在产品中,而下游企业也同样会给最终产品提价。

  同时,汇丰PMI显示,10月中国制造业平均投入成本大幅上扬,投入价格指数从9月的67%跃升至76.1%,为2008年7月以来最快。今年7月以来,PMI的投入价格指数已上升逾31个点,由此可见制造业通胀压力上升之快。

  中国制造业出厂价格也大幅攀升,从9月的59.4%升至62.8%。截至10月,出厂价格已经连续3个月上扬。

  屈宏斌认为,出厂价格的上涨反映了旺盛的需求之下投入成本的增加,也预示着消费物价指数很可能在10月继续走高并达到周期性高峰。

  鲁政委也表示,购进价格指数虽然对CPI影响比较间接,但10月的PPI很有可能止跌回升。

  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受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压力显著加大,企业利润空间压缩;同时,部分原材料供应紧张,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影响。

  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10月份PMI指数继续上升,表明经济高位回稳的态势可能进一步明显。同时应该注意到,三季度投资、出口增速均有所回落,可能导致未来经济增长率继续回落。

  “购进价格指数较大攀升,意味着企业成本压力加大。对未来经济走势还需密切关注,不宜过于乐观。”张立群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