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西部省市整合矿业存量土地 获取城市建设用地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05日 06:5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南方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11月4日,记者从国土部门获悉,由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带领的调研组近日奔赴山西,就该省土地整治规划编制、以及部省合作的矿业用地管理机制创新工作进行了调研。

  所谓矿业用地管理机制创新,即试图通过对矿业存量土地的整合利用,包括对废弃矿山进行复垦等方式,来获取建设用地。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杨志强表示,煤炭大省山西的建设用地需求激增,但国家每年下达给山西的建设用地指标十分有限,难以满足用地需求,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矿业用地占全国建设用地接近10%,资源类城市占比超过30%。”中国矿业联合会副会长王家华告诉记者,如果将矿业用地机制盘活,将给地方政府建设用地很大的腾挪空间。

  山西样本

  此前,山西省与国土资源部起草了一份部省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国土资源部同意山西省开展矿业资源用地管理机制的创新工作。

  杨志强介绍,山西省的矿业用地管理机制创新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从空间上优化矿业用地布局,推动矿业存量土地整合利用,开展露天矿业用地改革试点,探索矿业用地与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的新路,探索矿业用地土地复垦补偿机制,鼓励矿业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用地,以及建立部省合作工作制度。

  记者获悉,目前山西省已基本确定关于矿业用地管理机制创新工作的部省合作协议内容,下一步有待国土资源部的最终批复。

  国土资源部调研组一位人士表示,山西省提出的矿业用地管理机制创新工作,符合山西省情。

  2009年,山西安排了152项重点工程,其中126个工程需要用地58.43万亩,扣除国家重点项目占用国家计划指标外,仍需省里安排用地21.38万亩。

  而国家同年下达山西省的用地计划指标仅11.85万亩,两者相差近10万亩,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据悉,国家每年下达山西的建设指标中,耕地占用指标大约为6万亩,但实际上,山西各建设用地中,90%以上面积选择占用耕地,耕地的实际需求量大约在11万亩,二者相差将近一半。

  与此同时,山西省耕地保护任务十分严峻。山西省人均耕地面积仅1.3亩,远低于全国各省人均水平。

  对于山西省而言,耕地红线不能碰,项目建设也不能耽搁。两难之下,该省将目光投向了矿业用地:作为资源大省,山西矿业用地占土地比重较大,并有大量废弃矿山土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矿产业占地有其特殊性,即矿山开采完以后,可将占用土地复垦为农田。而过去由于机制没有理顺,很多地方矿山开采完之后,一直处于废弃状态,并没有进行复垦。

  因此,加强对省内矿业用地监管和土地复垦等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就成为山西省缓解用地矛盾的首选。

  变废为用

  记者了解到,除了山西省以外,其他资源大省也正积极与国土资源部洽谈矿产资源管理机制创新的工作。

  以攀枝花市为例,目前该市实际矿业用地面积约175500亩,已占到全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37.5%。而随着攀钢(集团)公司白马铁矿二期、红格南矿区等大型矿山的开发推进,进一步加剧了该市土地供需矛盾。

  与此同时,经过四十多年来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攀枝花有相当多的废弃矿山用地、煤炭采空区及棚户区和废弃矿山办公场所。伴随着新矿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新的废弃工矿用地也将继续形成并快速增加,预计仅攀钢集团在今后22年内因矿山开采可陆续复垦出的土地规划总面积就将达到20800亩。

  记者了解到,这类土地均按照建设用地进行管理和使用,但随着建设用地价值逐步丧失后,这些土地却仍然占据着攀枝花市相当数量的建设用地份额,同时原矿业开发企业还必须继续背负着这些矿业用地的税费和管理成本。

  今年年初,国土资源部调研组曾赴攀枝花市进行调研,并且鼓励攀枝花市根据本地情况,制定一份矿业用地管理机制创新的方案,上报国土资源部,争取试点资格。

  “矿业用地管理机制创新工作的核心,就是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王家华告诉记者,矿业用地管理机制的问题存在了很多年,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目前,国土资源部鼓励各地资源类城市因地制宜,摸索出一套符合本地特点的试点机制。

  除了探索矿业用地的土地复垦补偿机制之外,各地创新矿业用地管理机制的另一个重点,在于采矿用地的获取模式。

  在计划经济时期,矿山企业、矿产品都属国家所有,其收入也由国家统一调配,土地自然也是国家划拨。改革开放后,采矿业的参与主体越来越多样化,即使是国有矿企,也逐步成为独立核算的市场竞争主体,尤其是一些大型国有采矿企业已整体上市,矿产品价格也已是市场化定价。

  在土地征用范围进一步缩小和公益性用途严格界定的新形势下,这些大型国有采矿企业如果再大规模地动用征地权,既不公平,也不现实。

  王家华说,一些地方在确定采矿用地出让期限时,往往一刀切地设定为50年,远远超出了实际采矿用地年限,增加企业负担不说,还造成资源的长期闲置和浪费。

  其建议,应抓住当前的机会,不仅把矿业用地管理体制创新作为一个解决地方用地指标紧张的工作,更要作为探索矿山生态补偿和循环开发的机会。(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