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10月CPI“破4”成共识多部委拟联合控物价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2日 09:2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编者按】

  据媒体报道,目前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多部委正在联合制定相关的价格控涨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正在紧张制定应对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措施,并拟对蒙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危害的行业进行政策补贴10月CPI或冲高 多部委拟联合控物价

  升值物价同时作祟 货币政策进退两难

  香港物价为什么比上海低

  不能断言上海物价高过香港 但可见通胀影子

  10月CPI或冲高 多部委拟联合控物价

  据媒体报道,目前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多部委正在联合制定相关的价格控涨措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也正在紧张制定应对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措施,并拟对蒙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危害的行业进行政策补贴。

  按照数据公布时间表,本周四国家统计局将公布10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专家普遍认为,10月份CPI或将在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再次冲高,如果整个四季度物价水平或将在较高的位置上运行,一些价格方面的改革,譬如电价调整、水价等资源价格改革的时间表,可能会再次被推迟。

  根据发改委近期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本次监测针对北京、上海、重庆等36个大中城市,监测食品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与9月份相比,共24种产品价格呈不同程度上涨,约占统计总品种的80%。

  “一方面是国内流动性过剩以及国际粮食价格不断攀升,市场的通胀预期被推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逐渐回暖,市场需求也很旺盛。”民生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郝大明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据了解,在美元贬值的大背景下,外加干旱、台风等天气因素影响,7月份国际市场上小麦期货价格创下37年以来最大单月涨幅;8月5日俄罗斯宣布暂时禁止所有粮食及粮食产品出口,推动连续两月涨势不减的芝加哥小麦期价当日暴涨60美分,并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创下逾80%的涨幅。

  而不断上涨的国际粮食价格也令国内农产品价格倍感压力。国内农产品市场近期涨势也处于领先位置,短短两个月时间,国内标准棉的现货价格从9月的1.8万元/吨大幅上涨到11月的2.8万元/吨。

  随着食品价格不断上涨,10月份CPI再创新高几成定局。10月份的“第一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月度调研”显示,10月CPI预测均值为3.95%,中位数为4%,远远高于9月份3.6%的水平。

  “目前市场上通胀预期的确非常强烈,但是物价的上涨应该是短期的,从目前来看,我国秋粮丰收已成定局,物价没有大幅上涨的基础。”郝大明表示。

  针对此前市场关于“四季度是资源类价格改革的时间窗口”的判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张永军告诉记者,如果四季度价格水平的确很高,则有可能会再次推迟。因为改革应选在成本和压力最小的时候。

  升值物价同时作祟 货币政策进退两难

  美国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如期出炉,迎接它的是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场的一轮普涨以及新兴经济体的一致讨伐。面临通缩风险的美国希望通过量化宽松来拉动就业和通胀,以刺激经济复苏;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则已踏上货币政策回归中性之路,目前面对的头号问题乃是通胀。如果说经济危机之时大家是同舟共济的话,那么现在,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则已经到了分道扬镳的时候。

  美国经济目前的表现实在不让人乐观,出于避免再次陷入衰退的考量,美联储只能再度实施量化宽松政策,试图通过降低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以增加企业信心,推高通胀预期,从而促进就业市场的复苏和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正所谓“穷则独善其身”,美联储此举有助于降低自身经济的下行风险,而新兴经济体却要因此面对通胀和大规模资本流入的风险。

  美联储的如意算盘能否奏效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持续性和常态化,必将引发大宗商品和资产价格的上涨,全球经济也将因此面临严峻的通胀风险,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场当天的闻风普涨已是证明。这对致力于抑制通胀的新兴经济体来说,自然是雪上加霜,为抵御货币洪流将被迫不断收紧货币政策。于是,来自拉美和亚洲的主要新兴经济体纷纷表达不满,威胁将采取举措抑制资本流入及本币升值,巴西、泰国、韩国、菲律宾等国均已开始或准备对资本流入进行管制。

  经济危机爆发之时,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四万亿的超常规刺激措施对于经济复苏功不可没,然而货币超发也使得通货膨胀不请自来。今年以来农产品涨价风潮从不起眼的绿豆、姜蒜开始,已经蔓延到大宗农产品糖和棉花,A股则在10月初陡然上涨,而房价更是始终居高不下。时间刚刚过去两年,上一轮通胀的情景还历历在目,2008年2月CPI达到8.7%峰值,沪综指当年10月创出6124点新高。值得注意的是,两年中M1货币供应量扩张了56%,M2扩张了53%,2009年各大银行放出9.6万亿新增贷款,是平常年份的两倍,2010年新增贷款可能达到8万亿,基本上是2008年的两倍。可以预见,这一轮的通胀,物价持续上涨和资产价格轮番上涨的双重性将更为全面和显著,如不及时控制,势必将对实体经济产生恶性影响。

  幸运的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已经趋于稳健。从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可以看出,货币当局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乐观,而对通胀前景却相当担忧,近三年来的首次加息,则表明货币政策毅然走向了回归中性之路。美联储此时再度推出量化宽松政策,无疑加大了中国货币政策抉择的难度。一方面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另一方面是国内物价上涨及资产价格泡沫,内外均衡将成为各方政策的着力点,合理有序的货币政策收紧,以及有效的金融监管,将成为货币当局未来一段时间的必修课。

  香港物价为什么比上海低

  为什么现在香港的物价反而比深圳、上海要低?复旦大学经管学院的调查结论认为,大陆日用品、食品价格飞涨,而香港物价则因为其自由港的特殊属性而保持稳定。

  免税政策

  香港属免税自由港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王永钦解释,香港作为一个自由港,全部或绝大多数外国商品可以免税进出,还可在港内自由改装、加工、长期储存或销售。

  因其长期能够从国外进口免税的商品,所以香港的物价就避免了像大陆那样因为生产率的变化而大幅上升的情况。

  今年以来,美元、欧元兑人民币加速贬值,又使得香港市面上许多进口产品在无形中降价。

  管理环节

  蔬菜供应减少中间环节

  农产品方面,香港早在1946年就成立了蔬菜统营处,统一管理香港的蔬菜供应。特区政府亦规定蔬菜统营处为非盈利单位。市场管理仅收取交易额10%的服务费,还要将其中3.5%反馈给市场,每年的余额为800万-1800万港币,这笔资金将回馈本地农业生产,以促进香港当地农业的发展。

  同时,在特区政府法令政策敦促之下,香港市场的蔬菜供应省掉了很多中间商环节,也使终端价格相对低廉。

  流通环节

  大陆运输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在一个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流通环节也很重要。

  根据媒体报道,目前大陆的铁路货运是超负荷的,要想申请一个车皮的指标,根据各地的情况不同,在运费之外的额外费用可达5000元甚至50000元。大陆的高速公路收费又将运输成本提高更多。

  反观香港,由于其成熟的商品流通服务,尽管商品从大陆运往香港的距离会比在内地销售更远,但是其成本反而可能下降。

  在进入市场之后,大陆的商品如果要在超市销售还面临一个比较高的进入门槛,这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商品的价格。

  与此同时,某些企业为了市场竞争故意压低价格,实行倾销政策进入香港市场,两相加减使得本应便宜的内地价格渐渐高于香港相同商品的价格。

  不能断言上海物价高过香港 但可见通胀影子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系副主任高帆分析认为,确实,上海生活用品高于香港,深圳人到香港“打酱油”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济现象。“我们不能以此说大陆或者上海、深圳的物价水平就要高于香港,但可以通过这一现象管中窥豹,看到通货膨胀的影子,这提示政府要更进一步控制好通胀预期。”

  高帆表示,一个地方的GPI由八大类商品决定,其中食品占到33%。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以单个食品价格或者生活必需品价格的上升断定上海的物价水平就高于香港。

  “当然,食品受自然因素影响大,这两年,我们国家自然灾害确实直接影响到农产品,导致部分农产品价格上升。另一方面,CPI的第八类是居住价格,我们国家CPI居住价格是不算房价的,但是国家调控房价,部分里面的资金释放出来后,有一部分冲击到农产品,这也一定程度拉升了其价格。”

  紧接着而来的,就是食品价格涨到一定程度,CPI趋高。

  他认为,2008年下半年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台诸多货币计划,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这样的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政策效应衍生的后果之一,就包括通货膨胀的压力。比如加息后,货币增发超过财富增长的速度。通货膨胀的压力就越来越大,说白了,涨价的东西多,钱越来越不值钱,这样的信息是提醒政府控制好通货膨胀的预期。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王永钦也有类似的感觉,“内地的食品商品已经有金融化的发展趋势,比如棉花、大豆都有期货,而且期货影响越来越大,但国家货币发行增加,百姓觉得钱不值钱,必然会找一个能够承受的投资渠道。但国内的金融市场又不健全,投资股市房市都可能亏更多或者限制太多,那他们就把农产品当股票一样投资,使农产品非理性上涨。”

  “所以,国内食品和日用品这一轮涨价,政府需要做的事情之一,是加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支持力度,通货膨胀的压力下,负面影响最主要在这一群体身上反映。”高帆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