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2日 11:2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上海证券报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数据,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创25个月来新高。而PPI增速出现趋稳走高的势头,也再次向市场传达出通胀压力走强的信号。
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增长较为强劲的态势下,管理层在控制通胀上不再有任何顾虑,预计货币政策收紧步伐可能加快,总体基调将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年内二次加息的几率大增。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11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论坛2010年会”上就明示,央行将继续灵活运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增强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
其实, 10月份CPI创新高早在预料之中,市场还预见后两月CPI涨幅将有所放缓,但不会大幅回落。
“未来国际货币泛滥和国内流动性短期难以快速收紧、食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走高、大宗商品输入性因素等通胀压力仍将中长期存在,再加上今年年初物价较低的基期效应,物价可能在年底至2011年初有所回落之后再度上行。”交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陆志明说。
当前的货币政策也被认为是造成物价上涨的推手,特别是美国二次宽松后,国内学者呼吁调整货币政策防通胀的呼声渐高。
美国近日出台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国内学者认为这将促使国际资金向中国流入。而此前,跨境资金流动的加剧已然通过外汇占款迅速增加的方式有所体现。
对此,胡晓炼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作出相应的反应,应该继续坚持把处理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作为重要的货币政策任务。
胡晓炼说,在经济复苏缓慢时期,短期内通货膨胀还不是威胁,但较长期的低利率水平和大规模量化宽松的政策对于长期通货膨胀的影响现在还很难断定。目前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有两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即货币贬值和推高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这对未来通货膨胀的影响和如何传导都是值得关注的。
陆志明认为,随着美联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的推进,为有效控制通胀预期,货币政策可能需要提前采取新的紧缩手段,循序渐进地采取包括准备金率和基础利率在内的主要货币政策手段收紧过剩流动性。
在货币政策的取向上,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称,在防通胀已成为未来一年中都将摆在首位任务的情况下,明年的所有宏观政策工具将“齐上阵”。
他预计,明年M2目标将低于17%,很可能下调至不高于16%的水平。准备金率也将经历一段密集上调期,利率也将频繁上调。而从年内看,仍存在1次加息和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社科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则认为,不排除当外界对负利率的声音很高时,央行通过被动加息2-3次来影响市场预期,抑制资产泡沫化和投机行为。这种加息更多的是应景式的,作用没有主动型连续加息大。
但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认为,当前的物价上涨不是货币发行过多导致的,因此不能在货币政策上寻求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