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福州政府主导"菜价保卫战" 限价蔬菜是否合理?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5日 08:4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北京晨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针对近期全国蔬菜价格普遍上涨的情况,福州、昆明均出台稳定菜价的措施。其中,福州在全国首发蔬菜限价令,对6大超市大宗蔬菜实行最高限价,哄抬价格最高罚款100万元,而6家主要超市的80家门店已全部将菜价调至政府指导价之下,4种大路菜的降价幅度两日间普遍达到15%-50%。昆明则出台紧急通知,启动蔬菜价格日报制……

  福州市政府主导的“菜价保卫战”暂定为期两个月,是中国第一个政府干预、控制菜价的城市,赢得了福州市民的肯定。

  从实施效果上看,6家主要超市的菜价调整到位,蔬菜批发市场大部分批发菜价回落但依然高于政府指导价,而农贸市场蔬菜价格依然坚挺,不少超市内还出现了“倒菜族”。

  支持

  矫枉别怕过正

  在物价暴涨的危急时刻,推出的“蔬菜限价令”好似久旱之甘雨,大显釜底抽薪之功效。相对于查处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行为和发放物价补贴的调控措施,“限价令”更直截了当,也更一针见血。

  然而,关于“限价令”的讨论早已甚嚣尘上,“高屋建瓴”的夸夸其谈随处可见,貌似专业的学术观点到处充斥,媒体策划炒作紧随其后,更多的是对于政府直接干预物价的质疑与担忧。可现如今,蔬菜价格已经进入“元时代”,在近20种蔬菜中,至少1/3的蔬菜要价超过4元/斤,1元/斤以下的蔬菜几乎绝迹。面对赤裸裸的高物价,一切“专业”说辞、学者论调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很明显,需要民众以降低生活标准来配合的调控措施难成气候,毕竟以食为天的老百姓需要的只是一项能把物价降下来的调控措施。

  归根结底,本次物价调控的压力主要来自国内去年投放的天量信贷所造成的流动性过剩及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随处乱窜的热钱在楼市吃了闭门羹,转战食品、民用品市场,令老百姓苦不堪言。此时就急需像“蔬菜限价令”一样的阀门,及时阻止热钱的涌入,封杀投机者,维持物价的稳定。

  笔者以为,无论是之前的“限购令”,还是之后的物价补贴都有“矫枉过正恐惧症”的影子。与其缩手缩脚唯唯诺诺地步步为营,不如雷厉风行地干一场,政府这双“有形的手”更应该该出手就出手。实际上,“限价令”的可取之处正在于其“不顾一切,大刀阔斧”的一面,当物价成为发飙的猛兽,一切温和的劝导都是枉然,此时需要的正是“矫枉”不怕“过正”的强制措施。张开埠

  建议

  罚款百万要动真格

  今年以来,“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农产品涨价风波轮番上演,很大程度加重了一些工薪阶层的弱势心理。当一些公众在绿化带、阳台、浴缸种菜蔚然成风时,不啻为对政府抑制通胀能力和手法的严峻拷问。福州市打响的“菜价保卫战”,可谓保障民生的一场及时雨。其效果的立竿见影,也充分佐证了,解决当前“米袋子”和“菜篮子”的诸多危机,“看得见的手”还大有用武之地。尤其是在依法惩治游资炒作问题上,最高罚款100万元,不能只说不练。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明文规定,经营者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该法第十八条也明确指出,“与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关系重大的极少数商品价格,政府在必要时可以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这些都是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法理依据。

  众所周知,一些农产品涨价的最大利益获得者,并非相关农民和终端经营者,而是一些恶意炒作、操纵市场价格的不法奸商。尽管决策层严惩奸商的决心很大,但一些基层在具体规范市场过程中,对于奸商的惩处力度,依然羸弱不堪。如不少城市都祭出了高额罚款手段,但是很多时候,仅仅只是一个概念,有关部门很少能找出相关的实体责任者。与农产品涨价铺天盖地的新闻相比,奸商被罚破产甚或被判刑的案例,在报端上难觅踪影。这就很大程度降低了法律法规的刚性,一些游资打一枪换一地方,也就顺理成章了。丛晓波

  反对

  只治标不治本

  面对凶猛上涨的菜价,政府部门果断出手,通过出台限价令的方式,打响“菜价保卫战”,或许能在短时间内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还没到值得为之喝彩之时。

  事实上,日前东方早报就餐桌上常见的番茄做过一番调查,结果发现,一斤番茄的成本只有1毛钱,但是零售价却高达4块钱。为何会这么贵?记者调查后发现,从种植到零售、批发、运输等环节,都没有赚到钱。究其原因,在于从包装费、进场费、运输费到小工的费用,都在涨。如今,政府部门动用行政命令限菜价,可是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各个环节都涨的现状,限菜价能走多远还是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

  一时限菜价容易,但是要想限价政策能长久,还是得制订长久的措施才行。面对居高不下的物价,深圳人已经到香港去买菜。香港的菜价为何便宜呢?原来,香港早在1946年就成立了蔬菜统营处,统一管理香港的蔬菜供应。特区政府同时规定蔬菜统营处为非盈利单位。市场管理仅收取交易额10%的服务费,还要将其中3.5%反馈给市场,每年的余额为800万-1800万港元,这笔资金将回馈本地农业生产,以促进香港当地农业的发展(据《东方早报》)。显然,这才是更值得政府部门借鉴与学习之处。

  启动限价令只是救急之举。要想菜价不再高涨,不妨多学学香港的经验与做法,同时下大力气减少蔬菜供应的中间环节。如此一来,才能治标又治本。杨菁

  观察

  不能损害菜农利益

  物价上涨,老百姓受不了。面对菜价上涨,部分居民无奈之下利用阳台、屋顶种菜。从这个意义上说,“蔬菜限价令”有着积极的现实功效,菜价应声而降,这场“菜价保卫战”自然让老百姓拍手称快。不过,却得不到网友的支持。

  “蔬菜限价令”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其一,会伤害了菜农的利益。菜价其实是种菜的终端。当种菜的成本提高了,比如人工费、化肥、农药、水电费都会上涨,菜价当然也要涨,涨价才会抵消涨起来的成本,一味地要求菜价不能上涨,势必损害菜农的利益,也由此消减菜农种菜的积极性,更加导致市场供应的紧张。损菜农利益而保市民,显然是治标不治本,也是一种行政伤害;其二,一味地限制菜价,是欺软怕硬。菜价上涨,限制菜价,为何房价上涨,就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限制?现在物价上涨的很多,为何只限制蔬菜?恐怕是看菜农好欺负。

  一味地压低菜价,菜农的利益谁来保障呢?在我看来,菜价不能无限度地上涨,政府应该有所作为,但不是颁布“蔬菜限价令”,限价了之,这恐怕是另类懒政做法。最应该做的是,减少种菜成本。

  诚然,福建也努力降低种菜成本。比如,在降低批发环节运营成本方面,按照福州政府的要求,各蔬菜批发市场将采取措施降低商户经营成本,当蔬菜混合平均价高于3元/公斤时,市场免收5%管理费。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首先,减少蔬菜在运输、销售的费用;为菜农建“绿色通道”,一路免费;其次,严格监管,杜绝垄断和炒作。把游资炒菜价完全剔除出来。

  菜价上涨是整个物价上涨的缩影,只拿菜价做文章,固然能够赢得老百姓的一时赞誉,却显然不是长久之计。郭文斌

  -延伸

  蔬菜为何今年“报复涨”

  追究蔬菜上涨最近有不同的版本出现,有的说是一些中间商囤积产品,哄抬物价造成;有的说是中间环节过多费用增加所致;如今又提出“报复性上涨”一词。

  蔬菜作为一种常用商品,其涨还是落有天气的原因,也有市场需求的原因等,而更重要的是成本的原因,如今蔬菜生产不是小打小闹,小规模的经营,也不完全是以季节来生产,而是有规模、大范围的实施,不仅是满足自产自用,满足本地需要,而且还东菜西运,西菜东运,互相交叉,尤其是反季节的大棚蔬菜比比皆是。蔬菜生产成了系统工程,必然就加大了对工业、运输业的依附,这些基本的生活、生产资料上涨,必然就带来企业成本的上升,农药、化肥、农用薄膜、运输等都得涨,相应的农民必然也要将成本计算到栽种的蔬菜上,因而,蔬菜自然就贵,要说报复多少也挨得上边,不是对以往价格增幅缓慢报复,而是对成本增加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