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股票 >

行业大腕纵论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成长空间巨大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4日 09:4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 朱季明 卡特彼勒全球副总裁、卡特彼勒中国区董事长兼总裁

  ● 孙建忠 徐工机械副总裁

  ● 金东哲 斗山(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 周希强 厦工股份总裁助理兼厦工桥箱有限公司总经理

  昨日,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博览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入口处,数千人排队等待入场,会场的W馆、E馆、露天展览区也同样人潮涌动、摩肩接踵。

  已高达数千亿市场容量的工程机械行业,是促成这场盛会能有如此高人气的源头。该行业是否正在经历着难逢的高速发展机遇?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未来亮点又在哪里呢?

  就上述话题,《第一财经日报》采访了中外资企业巨头,纵论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他们既看到了蓬勃的市场趋势,但对于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着自己的见解与担忧。

  明年增速放缓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公司的相关产品销售情况如何?你觉得哪些产品发展得比较快?

  金东哲:2009年,我们的挖掘机销售了14500台左右,今年估计为22000台,挖掘机品种也覆盖了大中小型。企业的装载机销量还不是很大,不过增速很快。2008年12月,我们在中国的基地才投产,2009年的销量为950台,今年预计在3200台到3300台。

  孙建忠:今年1到9月,徐工主营业务收入为189.39亿元,同比增长了32.93%,公司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投资的高速提升,而且起重机业务发展得也很快,整个“十一五”,徐工每年的收入净增100亿元。

  周希强:相比2009年的1200台挖掘机销量,今年我们可能会达到2500台,装载机销售总量可能在3万台左右,也有很高的增长。

  朱季明:全球来讲,卡特彼勒第三季度净利润为7.9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涨96%;销售收入达到111.34亿美元,同比上涨53%。作为上市公司,卡特彼勒不会公布具体某个国家的业绩数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卡特彼勒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中国已成为卡特彼勒在全球的最重要市场。今年,卡特彼勒在中国持续增加投资,已宣布扩大在徐州生产的挖掘机产量,并在江苏吴江开工建设小型液压挖掘机厂。上周五(11月19日),卡特彼勒还宣布,计划在天津建造卡特彼勒全球最先进的大型发动机生产基地,总投资达2.86亿美元。

  日报:明年国内的工程机械产业,是否会持续暴增?原因何在?

  周希强:我觉得从装载机产业来看,2011年不太可能像2010年这样增长50%~60%这么快。今年,中国的装载机销量在17万~18万台,预计明年该细分领域的销量增幅约为5%。不过厦工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装载机仍要有20%销量的提升。

  全国装载机市场销量增幅放缓的原因在于,国家的数万亿投资在去年和今年有所释放,明年一些项目的开工和建设增速会放慢。但是我们觉得,叉车市场还是有比较好的前景的。今年,我们销售了2300台叉车,估计明年会有进一步的提升。我们判断,物流行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势头,国际物流产业逐步向中国转移的方向已确定,这给叉车行业带来了发展契机。

  金东哲:我也认为装载机在2011年的增速可能不会特别迅速。我们在装载机产业上是一个后发公司,就区域开拓、人才与技术进步上还要向中国公司学习。

  但是,就斗山集团自身而言,我们在中国装载机行业的占有份额还是比较小的,今年只占中国市场的4%,估计明年能占到7%到8%,因而斗山自己还是会继续努力提高产量。

  我想,我们从前年销售近1000台装载机,能提升到今年的3000多台,这说明客户是认可我们斗山的性价比才会购买的,这方面我们有足够的自信。

  研发能力有待提高

  日报:中国工程机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

  孙建忠:我觉得困难比较多。中国企业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在朝着大型机方向发展。比如说我们起重机有800吨、1200吨的产品。但是,配套这些产品的液压件、大发动机和变速箱等等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

  以发动机为例,国内的潍柴动力可以提供100吨左右的产品,200吨的就不行了,我们只能使用沃尔沃和奔驰的产品。而液压件,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则主要依靠博世力士乐这样的公司。当零部件依靠国外之后,就会出现一个供货周期问题,拉长了我们整机组装的周期。

  其次,我们的产品在中东、南美等地得到了认可,但由于欧洲地区还没有完全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再加上美欧也有地方保护主义存在,因而中国企业的出口还需要努力。

  周希强:目前在欧美出口上,确实有困境。原因之一在于,中国企业所产的设备还无法达到国外的排放指标。个别的生产是可以的,但想要批量发货还不行;另外,国内公司在研发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改进,要解决产品的性能稳定问题,而且也可以多引入一些国外的技术和配件,均衡配置。

  第三点,也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那就是招工难度较大。80后、90后对其工作环境的要求比60后、70后群体要高一些,现在我们并不容易招到人。所以,我们在装载机的技术改造上,会注重改进工艺流程和提高效率,尽量用一些焊接机器人来代替人工操作(目前我们有500人以上从事焊接)。当然,我们在研发上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如桥箱产品要提高精度和品质。

  日报:你认为未来哪些工程机械产品会成为行业的新增长点?

  孙建忠:我觉得,消防车市场还是会有较好的增长。徐工消防车包括了高平台、多功能和云梯等三大类,徐工明年的消防产品销售估计能在今年的基础上翻倍。

  此前消防车的销量不大,与各地政府财政支出的限制、消防观念都有关。不过,未来随着人们防火意识的加强、城市发展的需要,市场还是会逐步起来的。消防车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整机稳定,而且要求其重量比较轻,施救也方便,因而企业自身也要对自己的技术,有更高的要求。

  如我们的登高平台系列消防产品,已有50%的市场占有率,现在国内的沈阳和长沙都有公司涉足,但像徐工这样已开发出臂长88米的企业在中国只有我们一家。

  朱季明: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将贯穿中国“十二五”的发展,我们相信,工程机械行业在此期间也将迎来一次全面的升级。

  日报:你觉得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是否还会持续。今年政府对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而今年10月国内CPI指数也同比上升了4.4%,为年内新高,这对工程机械的发展是否也会产生负面作用?

  朱季明:卡特彼勒今年第三季度的销售收入能同比增加53%,主要得益于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的旺盛需求。中国率先走出了经济危机,而国内企业尤其是基础设施领域的企业,也从中国扩大投资的政策中获益。卡特彼勒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分不开。大众对房地产的讨论,包括拐点的说法,更着重于房价。而就工程机械制造商而言,更广泛的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将继续为卡特彼勒这样的公司提供发展机会。卡特彼勒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不仅反映在扩大产能上,也体现在增加研发,完善售后服务及商业模式,倡导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周希强:我倒是觉得,在经济高速运转的前提之下,即便是物价上扬了一点,对工程机械行业未必都是坏事,产品还是有提价的空间的。中国企业应该要以销量提高为重,也要继续寻找一些可以节能降耗的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