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专家热议央行频繁出手调控货币投放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1日 08: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央行宣布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如果算上一个月前对6家商业银行实施的差别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已是中国今年以来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央行已然加快了引导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水平的步伐。业内人士表示,央行的频繁“出手”,剑指可能出现的资产泡沫、通胀风险和经济过热,旨在为中国的经济持续复苏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央行:

  不会放任通货膨胀

  此前,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表示,估计今年的CPI要比3%稍微高出一点。这是官方首次发出物价超预期的明确表态。

  推升CPI持续走高的原因,除了国内因素外,国际因素影响可能更大。最近美国推出的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增加的美元流动性,对世界经济和他国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已经显现。一方面,推升了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进而导致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出现输入型通胀;另一方面,亚洲等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强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流动性泛滥背景下,逐利资本大量涌入的地方。

  鉴于目前全社会货币总量偏多,而货币总量又是影响银行信贷的一个重要因素,央行此时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对冲了外汇占款释放的流动性,减少了银行可贷资金,就是希望从源头上遏制通胀预期转为现实的通胀,并进一步强化市场紧缩预期。央行副行长马德伦日前在北京国际金融论坛2010年会上就表示,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不会放任通货膨胀。

  “外汇占款的增加意味着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增加。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意在对冲过多的流动性,从而减轻通胀压力,防范资产泡沫风险。”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按照现在货币乘数计算,此次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此前几次均未调整的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此次也一并上调,进一步说明央行收紧流动性的目的明确,此举对于房地产调控无异于起到了加码的作用。

  风险:

  需政策组合拳防范

  经济学家成思危表示,国际上油价、粮价都有上涨的趋势,我国是石油的进口国,如果加上这些输入型的通胀压力,今年CPI控制在5%以下就不错了。

  目前来自国内外的流动性非常大,并正成为通胀继续演变的重要因素。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微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货币政策转向的信号早已明确释放,但政策需要累积才能出效果,预计年内存款准备金率还将提高。从货币政策调整效果、央行政策出台节奏、银行进行政策操作便利性等方面综合判断,央行近期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也很大。

  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美、日突然采取新一轮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此时再度加息,会激发热钱大量流入,从而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使得我们在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和就业环境都会大受影响;另外,加息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内外市场消费能力有限,企业的盈利能力会受到很大影响。出于上述这些问题的考虑,我们不便于连续加息,防止负面的累积效应。

  显然,在目前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背景下,单一工具恐怕难以完全应对经济形势,应辅以多种手段灵活有效地加以调控。一方面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灵活地及时进行切换,另一方面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的组合发力,应对风险。

  政策:

  灵活进行及时切换

  日前,央行官员已表示将灵活运用传统工具,可能还会引入新的管理工具建立宏观审慎的管理框架。实际上,从年内央行数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对部分商业银行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息的举动看,货币当局的政策重心正在发生变化。三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也已首次将防通胀列在保增长和调结构之前加以陈述;央行行长周小川9月份在出席国际会议时也提出,在多个目标无法同时达到的时候,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应相机而动,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进行改变和切换。

  经济学家李稻葵认为,当前宏观经济增长速度已基本稳定,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成熟条件下,可考虑转向稳健甚至审慎。

  央行研究局局长张健华认为,基于我国经济增长得到进一步巩固;反映物价水平的CPI指数呈现上升态势,且仍有进一步上涨可能;我国失业率水平已降至全球金融危机前水平;国际收支趋于平衡,我国贸易顺差增速由负转正,贸易平衡状况持续改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不断回落,资产拨备覆盖率大幅上升等因素,非常时期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已完成使命,在当前的形势下货币政策的目标、取向有必要进行一些适当的调整,即货币政策应该逐步回归常态,而这种“常态”就是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实际上,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内在含义也不完全相同。在实际执行稳健货币政策过程中,有时候政策是扩张的,有时候是紧缩的,有时候是真正稳健的。从更长远看,“十二五”总的发展方向是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侧重。

  从目前情况看,流动性过多、通胀压力、不良贷款、资产泡沫等周期性宏观风险,以及跨境资本流动蕴藏的潜在风险考验着中国的宏观调控。中国的货币政策需要,也正在根据经济环境变化进行改变和切换。未来一段时间,管理通胀预期和加强流动性管理是重中之重。预计下一阶段除了货币政策施展组合拳外,还将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产业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提升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为化解风险提供良好的支撑。(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