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1日 08: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网
[编者按]在各方积极调控物价之时,中国证监会也出手维稳。证监会昨日发文称,将不断强化期货市场监管,坚决抑制过度投机,进一步完善交易规则。
页面导读
证监会出力稳物价:抑制期市过度投机(本页)
价格传导迹象明显 PMI指数可能高位回落
价格临时干预未到“必要时” 发改委促各方正确看待
拿外资药“开刀” 17类药品将大幅降价
各地采取切实措施稳物价保民生
“有形之手”频挥 原材料“涨”声难续
证监会严打农产品期市过度投机
食用油巨头“被招呼”:未来4个月不得涨价
物价“维稳月”见效 菜价领跌
证监会出力稳物价:抑制期市过度投机
⊙中国证券网记者 马婧妤
中国证监会昨日发文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要求,证监会将不断强化期货市场监管,坚决抑制过度投机,进一步完善交易规则,满足相关产业链企业在价格剧烈波动中管理价格风险的需求,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今年7月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大宗商品价格较快上涨,期货市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证监会有关部门认为,虽然期市价格大幅波动带动了市场规模及成交量的大幅增长,但从目前情况看,期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市场秩序较好,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管理通胀预期、稳定物价的精神,证监会表示,将不断加强期货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遏制过度投机,密切关注异常交易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交易,做好市场风险防控工作,确保期货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同时,将持续推进期货市场规则制度的修改完善,从包括扩大合约价值、限制投机持仓和方便产业客户申请套期保值等方面,满足产业客户的风险管理诉求,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据了解,国务院通知下发后,证监会已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过度投机。
一是要求各期货交易所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所有品种的交易保证金,同时适度提高期货品种的涨跌停板幅度。自11月26日开始将各个期货品种的交易保证金提高到10% 以上,通过降低期货交易的杠杆率,抑制过度交易。
二是自11月29日开始,大幅提高所有期货品种的日内回转交易成本,遏制短线频繁交易。
三是指导各期货交易所抓紧出台关联账户的认定标准,防范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要求各期货交易所加强监查力量,增加监查工作人员的配备,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发展,满足各项监查工作需要。
五是认真研判市场运行的变化趋势,要求各期货交易所拟定进一步的监管措施和风险控制方案。
六是派出工作组对各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及一线监管工作进行现场督导,对重点地区、重点期货公司、重点客户进行现场检查,对市场违法行为形成震慑力,同时加强与现货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期现货市场的协调发展。
下半年以来,证监会连续四次召开会议,要求期货交易所做好一线监管工作,并下发通知就遏制过度投机、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交割制度、确保技术系统安全、防范结算风险等方面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10月,各期货交易所针对会员和客户进行电话提示207次,发送市场监查关注函153份、警示函37份;对6件对敲交易进行了处罚;对5件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提交中国证监会稽查局立案调查。
价格传导迹象明显 PMI指数可能高位回落
“早就不敢接新订单了,现在以赶前期订单为主,必要时只能选择关门。”一家纺织企业内部人士无奈地表示。据记者了解,随着前期生产要素价格一路飞涨,从上游到下游的诸多企业眼下均叫苦不迭。
企业的“苦水”已经有所反映——11月30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经营景气指数(MSCBCI)出现明显下降,已逼近50的荣枯分界线。
“这预示着11月份我国采购经理指数(PMI)或将应声回落,未来几个月的经济增长动能可能趋弱。”在业内人士看来,密集的政策以及短期的价格干预可能有助于稳定价格上涨的预期,但不论是农产品还是工业类商品,市场的价格还是由供需决定,价格的管理也需要新的平衡。
⊙中国证券网记者 李雁争 ○编辑 艾家静
PMI指数高位回落几成定局
按计划,我国11月份PMI数据将于今日公布。业界普遍预计这一反应经济增长动能的先行指标将自10月份54.7的高点回落。
而作为PMI的先导性指数,MSCBCI指数下滑也预示着11月分PMI会出现高位回落。
摩根士丹利昨日发布数据显示,MSCBCI指数从10月份的67降至11月份的51.1,已是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加大。目前,MSCBCI指数已经逼近了50的荣枯分界线——与PMI指数一样,指数在50以上,反映经济总体扩张,反之预示经济衰退。
“连续两个月下滑,显示当前的经济环境已经给企业经营活动造成了负面影响。”摩根士丹利报告称。
另据德意志交易所下属的全球金融信息机构MNI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企业总体经营现状指数自10月份的65.03下降至11月份的64.14。此前,MNI发布的该项数据与PMI走势高度一致。
要素价格飞涨重创下游企业
进入11月份以来,受通胀预期推动,企业经营成本大幅提升,企业家身上的压力接踵而至。
摩根士丹利在报告中指出,企业对未来盈利的预测已经从10月的谨慎乐观转为相对平衡;而对利润空间的扩大,业务规模的增长,企业家的预期已经变得“不那么乐观”。
以吸纳就业较多的行业——纺织业为例,在棉花价格飞涨的压力尚未完全化解的情况下,11月份化纤价格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涨势。据统计,11月4日—9日,涤丝价格在仅仅5天之内就从18150元/吨涨至22400元/吨,涨幅达4250元/吨。而在今年产销两旺的7月份,涤丝的月度涨幅也只有1000-2000元/吨。
如此涨势已经突破了下游面料厂商承受极限。吴江某纺织厂表示,尽管企业选择了上调面料价格转移压力。但由于传导过程缓慢,目前面料价格的涨幅仍明显低于成本涨幅。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通胀预期的刺激下,企业人力成本的上涨压力也与日俱增。一家纺织企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早就不敢接单了,以赶前期单子为主,必要时只能选择关门。”
上游企业为价格急跌做准备
据记者了解,在纺织企业艰难度日的同时,上游化纤企业的心情也不轻松。
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名誉会长郑植艺表示,此次化纤主要产品价格上升空间“大大超出预期”,表面上看是强劲的市场需求拉动,但明显带有棉花炒作造成其价格虚高的恶性因素。他认为,急涨之后有急跌,“2008年9至10月金融危机冲击下曾经出现过的,纺织化纤整个市场价格严重紊乱的现象可能再次出现,值得企业高度关注。”
为此,化纤工业协会建议企业做好价格急跌的准备,包括减少原料和产品库存、备足现金流,如在目前利润较好情况下企业可预提一些亏损准备金等。
“目前化纤企业基本没有趸货待涨的心态,库存普遍较低。”工信部人士告诉记者。
价格临时干预未到“必要时” 发改委促各方正确看待
⊙中国证券网记者 吴婷 梁敏 ○编辑 艾家静
“目前还没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即使在必要时采取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也不会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定价的自主权。”11月30日,国家发改委发文,希望社会各方面正确看待价格临时干预措施,积极支持政府为抑制价格上涨较快势头所开展的各项工作。
发改委指出,近期经过各方面的积极努力,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还没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国务院日前下发《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可以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对价格临时干预措施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准确的理解。发改委进一步解释称,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另外,实施价格临时干预措施是有法律依据的:我国《价格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
发改委补充表示,即使在必要时采取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也不会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定价的自主权,不会影响企业的一般生产经营活动,更不是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回归。“同时,这种干预措施也只是暂时性、辅助性的。”
新世纪以来,针对2003年“非典”时期部分中药材和消毒用品价格暴涨,以及2008年初少数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过快上涨,中央政府曾先后两次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价格临时干预措施,对稳定市场价格发挥了重要作用。
拿外资药“开刀” 17类药品将大幅降价
⊙中国证券网记者 宦璐 吴婷 ○编辑 艾家静
从12月12日起,头孢曲松等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疾病的十七大类药品(均为外资单独定价品种)将下调最高零售价格,平均降幅达19%。
调控密集
眼下,国家发改委干预物价的力度和节奏没有丝毫减缓迹象。
11月30日,发改委公布第一批药品降价政策。调价范围包括头孢曲松等部分单独定价的药品,涉及抗生素、心脑血管等十七大类药品。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19%,预计每年可减轻群众负担近20亿元。
发改委表示,一些常用药品零售价格水平明显下调,群众将切实感受到实际价格的降低。如,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卡托普利(商品名:开博通,12.5mg*20片)价格从34元降到22.10元,降幅为35%;罗氏公司生产的头孢曲松(商品名:罗氏芬,1g注射剂)价格从93.80元降到65.70元,降幅为30%。
发改委透露,下一步,将根据有关药品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分期分批降低偏高的药品价格,以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据本报记者调查,第二批降价品种有望在今年春节前对外公布。
剑指外资
“此次降价主要针对外资常见药品的单独定价品种,并未涉及国内企业单独定价的品种,对国内企业总体影响偏正面。”一位医药行业研究人士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外资药一般具有单独定价资格。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单独定价品种的价格调整是发改委计划内的工作。这次先降外资企业的产品,国产单独定价药品价格会在下一年度招标中逐步调整。”
抗生素制药公司相关人士也表示,此次降价主要体现在外资医药流通环节,对药企的出厂批发价暂无影响。
在广发证券研究员葛铮看来,目前医药行业保持稳健增长,截至今年9月底,医药制造业累积实现销售7960.7 亿元,同比增长25.3%,预计全年增幅达24.9%。“目前医药行业的估值溢价率处于历史高位。从中短期来看,多种因素将促使医药行业内部发生结构性变化。《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结构调整目标和措施,重点内容是扶持创新及技术提升、推进并购重组、提升行业集中度。”葛峥表示看好行业的长远发展前景。
通胀仍忧
基于与日俱增的通胀预期压力,11月中旬至今,发改委频频发文剑指物价。继7月、8月、9月、10月我国CPI连创新高之后,有关专家预计11月CPI将再次刷新纪录。
据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测算,从11月前3周的食用农产品价格来看,猪肉批发价、鸡蛋零售价、蔬菜批发价、水产品批发价同比上涨分别为13.9%、16.2%、45.8%、15.9%。预计11月份CPI食品分项同比上涨12.0%,综合考虑CPI在4.7%附近。
第一创业证券分析师李怀军更预计,11月份CPI 同比上涨4.9%。
此前,发改委已发文要求审慎出台政府调价项目,这意味着全国资源产品价格改革暂时被搁置。
各地采取切实措施稳物价保民生
⊙中国证券网记者 吴婷 梁敏 ○编辑 艾家静
记者昨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近日各地积极行动,从发展生产保障供应、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减负清费、加强价格调控监管等四方面采取切实措施稳物价保民生。
在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方面,各地均对完善和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提出了要求和部署,并制订了相应的市场保供措施。
在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方面,各地陆续出台了对优抚对象、城镇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等发放临时生活补贴措施,标准在每人每月10元—30元不等。各地还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江苏、浙江等已建立机制的省份也已适时提高了相应的保障标准。
在减负清费方面,各省均按照国务院通知要求,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自2010年12月1日起,将免收鲜活农产品通行费范围扩大到所有收费公路,并新增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等四个品种。
在加强价格调控监管方面,各地均提出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和力度,审慎出台政府调价项目。设立价格调节基金的省份,积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扶持蔬菜等农业生产、补贴低收入群体生活。
“有形之手”频挥 原材料“涨”声难续
⊙中国证券网记者 于祥明 ○编辑 艾家静
在稳定居民主要消费品价格之后,“有形之手”开始触及前期狂飙的生产材料价格。
多地出手干预水泥价格
由于限电和煤炭等生产材料成本上涨,目前多地水泥价格创出历史新高,并有继续上攻之势。日前,海南、福建等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临时性干预措施。
就在上周,海南物价部门发文,决定对本省水泥价格实施临时干预。“以目前平均出厂价为基价,即42.5强度袋装水泥出厂价海口地区为520元∕吨,三亚地区为535元∕吨;海口、三亚两地42.5强度散装水泥基价为较当地42.5强度袋装水泥出厂价低20元∕吨;32.5强度袋装水泥出厂价海口地区为480元∕吨,三亚地区为495元∕吨。”海南省要求,本省各水泥生产企业水泥出厂价高于上述所列基价标准的,要于调价出台前5日内报省物价局审批,未经批准,生产企业不得提价。并且,文件还规定,海南省外调入水泥以上岛成本价为基价,扣除物流成本后各销售环节最高进销差价率不得超过10%。
无独有偶,福建省物价局本周也发出通知,自12月1日起实行水泥出厂最高限价管理。根据规定,福建省内所有水泥厂生产的水泥出厂价格不得高于本厂2010年11月上旬的加权平均出厂价格水平。
周期性产品价格必然回落
有形之手正在大行其道。在不久之前面对煤价创下今年新高,也曾传出限价风声,只是随后市场又趋向平稳,传闻才告一段落。此外,为稳定市场,部分城市还推迟了天然气价上涨的时间表。记者注意到,在稳定居民主要消费品价格之后,有形之手开始触及生产材料,而周期性强的产品价格上涨,必然会在干预之下趋于平稳。
“今年确实很多地方水泥价格创出历史新高,不过考虑到今年限电的特殊性,预计明年水泥价格不会持续,而是会随‘限电令’的解除而应声下降。”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刘作毅说。对于周期性较强的煤炭产业来说同样如此。
“尽管目前煤炭价格是创了今年高点,但却隐存着产能过剩的风险,随着冬季旺盛需求回落,明年煤炭必然会有回调。”煤炭运销协会一位权威人士向记者如是说。
证监会严打农产品期市过度投机
各期货品种交易保证金提高到10%以上,适度提高涨跌停板幅度;大幅提高日内回转交易成本□派出工作组进行一线监管督导;10月份对5期货市场涉嫌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近期下发后,中国证监会党委高度重视,立即召开期货交易所主要负责人开会,采取六项措施,切实加强农产品期货市场监管,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抑制过度投机。
一是要求各期货交易所在现有基础上大幅度提高所有品种的交易保证金,同时适度提高期货品种的涨跌停板幅度。11月26日将各个期货品种的交易保证金提高到10%以上,通过降低期货交易的杠杆率,抑制过度交易。
二是自11月29日开始,大幅提高所有期货品种的日内回转交易成本,遏制短线频繁交易。
三是指导各期货交易所抓紧出台关联账户的认定标准,防范市场操纵等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要求各期货交易所加强监察力量,增加监察工作人员的配备,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发展,满足各项监查工作需要。
五是认真研判市场运行的变化趋势,要求各期货交易所拟定进一步的监管措施和风险控制方案。
六是派出工作组对各期货交易所风险控制及一线监管工作进行现场督导,对重点地区、重点期货公司、重点客户进行现场检查,对市场违法行为形成震慑力。同时加强与现货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保证期现货市场的协调发展。
据了解,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快,期货市场价格跟随现货市场也出现了剧烈波动。
为此,中国证监会强化期货市场监管,同时进一步完善交易规则,满足相关产业链企业在价格剧烈波动中管理价格风险的需求,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虽然期货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带动了市场规模及成交量的大幅增长,但从目前情况看,期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市场秩序较好,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今年以来,随着全球大宗商品的普涨,中国证监会审时度势,加强了市场运行的监测监控力度,对各类异常交易行为采取果断措施,对违法违规交易予以坚决打击,切实维护市场“三公”原则。
首先是遏制过度投机氛围,规范异常交易行为。证监会于7月29日统一指导并要求各期货交易所发布了《期货市场异常交易监控指引》,确定了异常交易类型,统一了量化认定标准,明确了处理程序。指引实施以来,期货市场频繁报撤等异常交易行为已大幅减少。
其次,强化对程序化交易的监管。于9月7日向各期货交易所下发《关于程序化交易的认定及相关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市场的程序化交易进行报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防范程序化交易对市场带来负面作用。
第三,督导各期货交易所加强市场一线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下半年以来,证监会连续四次召开会议,要求期货交易所做好一线监管工作,并于11月15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期货市场风险防范和监管工作的通知》,就遏制过度投机、加强市场监管、完善交割制度、确保技术系统安全、防范结算风险等方面工作提出了九项具体要求,并派出了巡视组到交易所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各交易所认真贯彻证监会的决策部署,强化一线监管。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的10月为例,各期货交易所针对会员和客户进行电话提示207次,发送市场监查关注函153份、警示函37份;对6件对敲交易进行了处罚;将5起涉嫌违法违规行为提交证监会稽查局立案调查。
据介绍,期货市场作为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市场,每次宏观经济变化都会突显其规避价格风险作用。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期货市场作为场内衍生品市场,因其规则透明、监管严格而在危机中对风险防范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各国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国内上市期货品种相关的现货企业积极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套期保值,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价格波动对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为使期货市场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证监会在充分考虑现货市场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将持续推进期货市场规则制度的修改完善,具体表现在扩大合约价值、限制投机持仓和方便产业客户申请套期保值等方面,满足产业客户的风险管理诉求,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管理通胀预期、稳定物价的精神,服务并服从于国家宏观调控大局,不断加强期货市场的监督管理,坚决遏制过度投机,密切关注异常交易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交易,切实做好市场风险的防控工作,确保期货市场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证券时报)
食用油巨头“被招呼”:未来4个月不得涨价
在物价调控的节骨眼上,国内粮油行业的几家龙头企业,接到了有关部门的“招呼”。
抛储、“国16条”、发改委连日公告……在一系列重磅调控之下,多种农产品(000061)价格日前开始回落或趋于稳定。而对消费者来说,最大的好消息之一是,中国的小包装食用油价格将稳定在目前水平。
知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上周国家发改委召集的一次座谈会上,相关部门已经明确指示与会的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明年3月的全国“两会”之前,小包装食用油价格不再上调,而这个非正式的通知也得到了与会企业的支持。
相关企业收到“招呼”
按前述知情人士的说法,与会的企业包括益海嘉里、中粮、九三等4家大型食用油生产企业。其中,仅中粮和益海嘉里两家企业已占据了小包装食用油市场份额的一半左右。
据悉,相关部门给与会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既保证供应,同时还要保证价格稳定,“上涨肯定是不被允许的。”
在此之前,食用油价格已连续上涨了1个多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显示,10月1日~10日,5L桶装的大豆油价格为48.92元,至11月11日~20日已涨至56.99元,涨幅为17%。
此次食用油终端价格集体上调源于原料成本的提升。一级散装豆油的价格从7月初的7250元/吨涨至11月的每吨万元以上,涨幅超过30%。据了解,10月份,企业每精炼一吨油要承受近2000元的亏损。
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只是我国近期遭遇的通胀压力的一部分。包括棉花、糖等产品的价格在最近两个月中都大幅上涨,并一起推动我国10月份CPI达到4.4%的峰值。一些经济学家预测,如果物价形势得不到控制,11月份的CPI甚至可能超过5%。
这引起了中央层面的高度关注。11月17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了物价问题,并随后颁布了“国16条”,明确提出政府可在必要时采取临时价格干预的措施。
短期价格保持稳定
不过,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室主任刘霞辉表示,相关物价调控部门和企业 “私下打招呼”属于一种非正式的价格干预,而非“临时价格干预”,后者会有正式的文件发布。
“虽然不是正式的限价政策,但企业通常都会配合政府工作。比如,必须涨价的,可以少涨一些;能延后的,先不涨价。”刘霞辉认为,在特殊时期,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也是应该的。
就在26日,发改委发表了五论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精神,希望粮油和成品油相关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配合政府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包括益海、中粮在内的企业拒绝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证实有关前述座谈会的信息,但都对政府的价格调控政策表示理解和支持。
尽管只是非正式“打招呼”,但没有人会怀疑其效果。接受记者采访的企业和分析人士都认为,在未来的几个月,小包装食用油价格将保持稳定。
“至少到明年‘两会’前应该是会保持稳定的。至于再往后的价格形势,可能就得根据相关市场行情具体判断了,关键是原料价格能否稳得住。”一位企业界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
成本压力考验企业
如果按照目前的原料成本计算,虽然利润很有限,小包装食用油企业尚可维持生产,但若再出现此前11000元/吨的原料价格高位,就吃不消了。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油脂分析师陈丽娜表示,在国家的密集调控下,散装豆油价格已经回落到每吨万元以下,但预计在今年底前后,仍有突破万元的可能。
“因为终端零售价相对稳定,如果原料一致涨价,在散装油到小包装油这一加工环节,企业可能会出现亏损。”和上述企业人士的观点一致,陈丽娜也认为,散装豆油“11000元/吨”的价位将是企业盈亏的分界点。
从已经出台的政策来看,国家也未完全置企业利益于不顾。为了解决企业的原料供应问题,自10月底开始,国家先后两次抛售储备植物油。此外,30万吨大豆也将于本周五加入“抛储大军”。
在上周国家第二次抛售储备植物油时,特别提出参与竞拍的企业必须由各地粮食局推荐,但中粮、中纺、益海这3家大型油脂加工企业直接入选。
对此,来自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业内人士都表示认可,“企业和政府将共同承担责任,大家共度难关才有可能战胜通胀。”(每日经济新闻)
物价“维稳月”见效 菜价领跌
从中央到地方,各项稳定物价举措贯穿着刚过去的11月。
按照新发布的“国十六条”(《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的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在11月底前将贯彻落实通知的情况报告国务院。
目前,国务院督查组已经赶赴各地了解落实进展。
在政策密集调控下,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期货现货价格联袂快速回调。其中,各地蔬菜价格大有领跌之势。
蔬菜批发价降幅扩大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各地均已推出物价调控举措。不过,由于时间紧张,一些地方出台的系列政策还在因地制宜地进行补充和完善。
“这几天所有领导都下到市场去检查价格的具体情况了。”大连市物价局综合处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到“国十六条”发布,过去的几周是物价调控的“攻坚期”。
而从11月29日至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监察部、商务部、民政部、工商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组成6个国务院督查组,相继赴18个省、区、市督促检查工作。其他5个督查组由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民政部和工商总局牵头。
10月份CPI同比上涨4.4%,创25个月新高。食品价格“贡献率”为74%,其中蔬菜价格涨了31%。
稳定蔬菜价格是各地的一大发力点。上海推出的稳定物价“十二条”后,“一元菜”重现市场。昨天,上海江杨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青菜批发价格比10天前下降了近30%,降至每公斤0.9元左右。目前,上海主要蔬菜价格止涨下跌态势明显。
根据国家发改委近日公布的各地物价信息,昆明市目前设立蔬菜直销点43个,并计划年内在全市设300个蔬菜直销点。由于直销点蔬菜价格较低,带动了周边农贸市场蔬菜价格的下降。
此前,福州、苏州等地也推出了新举措。
商务部29日公布的数据则显示,与前一周相比,上周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下降2.6%,降幅扩大1.8个百分点。
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回调
降价的不只是蔬菜。
昨天,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依然延续下挫的行情。短短半个月时间,主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坐了一回“过山车”,整体回调幅度超过10%,基本已回到10月中旬的水平。包括棉花、白糖以及橡胶等品种的价格都较前期的高点跌幅超过千元,回调幅度最大的棉花、橡胶两大品种每吨下挫幅度一度超过8000元。
现货市场也与期货市场同步下挫,主要农产品价格不同程度回调,尤其是前期游资介入炒作的部分品种,价格回落幅度明显,大蒜、生姜以及白糖等快速拉涨的产品价格都出现了连续的下跌。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昨天发布研究报告称,根据农业部及商务部监测的数据,11月份以来,国内食品价格总体仍处于上涨过程中,但从下半月开始,在国家持续出台的物价调控措施作用下,食品价格涨幅放缓,蔬菜价格开始出现回落。
但交通银行认为,由于通货膨胀预期形成之后,物价会有一定的上涨的惯性,预计11月份CPI同比增幅为4.7%左右,再次创出年内新高。
报告同时指出,考虑到12月份由于正翘尾因素消失,加上近期各地陆续出台控制物价上涨的相关措施开始发挥作用,预计12月份CPI同比涨幅会有所回落,全年CPI涨幅可能达到3.2%左右。(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