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梅新育:遏制通胀须重视保护国有农场土地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2日 07:5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参考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反通胀”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政策的主旋律,而当前通胀压力的最大来源之一又是食品价格上涨,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4.4%的同比涨幅中,食品价格涨幅高达10.1%,非食品价格涨幅只有1.6%。由于食品价格上涨对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冲击最大,这又是对社会稳定潜在冲击最大的物价项目。要有效抑制食品价格上涨压力,归根结底需要保障生产,而要保障生产,特别是要保障蔬菜副食品生产、抑制城市居民蔬菜消费价格上涨,关键又在于保护国有农场土地。

  国有农场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支生力军,由于耕作大面积连片耕地,建立了统一的水利灌溉、交通运输等系统,其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均非一般小农所能比拟。到2009年,国有农场农业总产值已达1906.6亿元,虽然在当年我国农业总产值30611.1亿元中所占比重不高,但国有农场农产品商品率远远高于一般小农,其质量控制水平也远远高于高度分散的小农,这使得国有农场对城市农产品市场供应具有格外突出的意义。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城市,为了保障城市居民副食品供应,从建国初年起,国家就在各主要城市郊区选择荒地设立了一批国营农场作为这些城市的“菜篮子”,经过数十年辛勤耕作开辟,昔日荒地已成沃壤,在所在地城市蔬菜等副食品市场常常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调控作用。

  单纯从耕地总量数据看,“保护国有农场土地”之说似乎是无的放矢,因为我国国有农场耕地总面积近几年是增长的,2005年至2009年,国有农场数目从1923个减少到1818个,但耕地总面积依次为503.81万公顷、518.70万公顷、530.81万公顷、549.89万公顷和559.83万公顷,年年都有增长。问题是耕地总量的增长掩盖了其区域分布的变化,尽管目前还查不到系统的调查统计,但根据笔者所见,东部和邻近城市的国有农场土地近年来被形形色色的“开发”项目蚕食甚多,而这些地方的土地正是生产力最高的。在有的大城市近郊国有农场,笔者乘车行进上十公里,沿途房产、工业项目连绵不绝;这些楼盘可能品质甚佳,风物优美,但当我意识到这是建在国有农场、昔日的“菜篮子”基地上时,不能不感到一阵阵心悸。根据见闻,估计近年增加的国有农场耕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部较为偏远的地区,而这些地区土地的生产力不能与遭到蚕食的东部和邻近城市的国有农场土地相比,而且更多地用于种植生产粮食、棉花、油料、糖料之类大宗作物,较少也不甚适合向大城市供应新鲜蔬菜。

  而且,在“开发”的热潮下,各路神仙都不约而同盯上了这些城市郊区的“菜篮子”,宝贵的“菜篮子”有遭受进一步蚕食的风险。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国营农场都是国有土地,倘若用于工业、房地产等项目开发,无需经过高成本而且存在政治风险的向农民征地程序。由于国有农场生产率高,人均耕作面积较大,征用同样多的土地,与向农民征地相比,受影响而需要补偿的人数相对较少,也更容易安置。

  在通货膨胀压力不大时,国有农场土地遭遇蚕食对通货膨胀压力的影响往往为人们所忽视;但正值通胀压力上升之际,此举的负面后果将迅速彰显。为了城市居民生活的安定,为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国有农场“菜篮子”基地还是请手下留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