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2日 08: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发布数据,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5.2%,创近7个月来新高,环比上升0.5个百分点。自8月份以来,PMI指数连续4个月回升。
GDP增速与PMI走势不同,未来出口和投资、消费增幅均有回调可能
从各分项指数来看,呈现稳中略升基本态势。其中生产指数、产成品库存指数、购进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较大,超过1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升幅最大,达到3.6个百分点,上涨至73.5%,创下2008年7月以来最高值。
同上月相比,只有采购量指数、进口指数、从业人员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等4个指数下降。其中,11月份进口指数为50.6%,比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其余3个指数降幅较低,均在1个百分点以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11月份PMI指数继续提高,预示经济景气度提高,与今年以来投资、出口、消费较高增幅是一致的。但是,近期工业增长率、GDP增长率持续回调,这些指标变化与近几个月来的PMI指数走势则不同。综合来看,未来出口和投资、消费增幅均有回调可能,当前经济形势比较复杂,未来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价格因素对PMI指数拉升作用明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指出,11月PMI指数呈现两个特点,第一是供给增长比较快,数据显示,11月生产指数为58.5%,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
“一方面缘于订单增长多,采购活跃,另一方面则是价格上涨引导产量显著扩张。”蔡进说,供需基本平衡情况下,增加供给是好事,对于抑制当前通胀压力有利。
蔡进提醒,当前要谨防企业在市场高价格引导下形成盲目生产状况,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要注意把握生产节奏注意形势分析,“如果价格上涨误导企业继续加大供给,可能导致供需失衡,这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利”。
第二个特点是价格因素对PMI指数拉升作用明显。购进价格指数从7月初的阶段性低点50.4%已连续4个月显著上涨至11月的73.5%。不过,“价格上涨原因主要不在供需失衡。”蔡进分析,以近期价格上涨比较快的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例,11月粮食和农副产品产成品库存指数达到56.3%的较高水平,“说明供给不成问题,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并非供需短缺,而在供需之外”。
工业增势平稳,制造业稳步回升态势尚未形成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同日发布的报告认为,必须注意到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从PMI指数变化趋势看,当前经济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需求基本平稳,生产继续上升。11月份,新订单指数为58.3%,比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全年看,新订单指数一直呈波动中上升态势,目前已回升到较高水平。这反映出内需较为强劲并且稳定。11月份生产指数为58.5%,比上月上升1.4个百分点,这显示当前工业生产增势平稳。
出口稳中略升,进口趋于下降。11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3.2%,比上月略升0.6个百分点。分行业来看,有11个行业新出口订单指数高于50%,但仍有纺织业等9个行业在50%以下。“这说明中国制造业出口形势结构性差异较大,中国制造业整体稳步回升态势尚未形成,未来出口走势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人士说。
进口指数9、10月份曾明显上升,本月掉头向下。预计受国内需求转稳及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波动较大、风险增加等因素影响,未来两三个月进口可能趋稳或有所下降。
价格继续攀升,通胀压力加大。分行业看,购进价格指数普遍较高,20个行业全部高于50%,其中15个行业高于70%,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行业高达80%以上。
(综合本报记者杜海涛和新华社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