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坚持创新促进金融租赁业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3日 09:5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自1981年中国第一家融资租赁公司东方租赁诞生以来,我国租赁业已走过30年,这中间历经波折。2007年银监会颁布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批准5家银行试点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开创了中国金融租赁新时代。

  首先,金融租赁公司已成为中国租赁业主导力量,新生力量踊跃加入。今年三家银行以及中石油等央企获得了第二批试点牌照。同时,商务部批准设立了不少内外资及中外合资租赁公司。粗略统计,各类租赁公司超过200家。更多的参与主体一起推动,这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租赁业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其次,制约租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特别是今年以来,税收监管的政策瓶颈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突破。政府部门越来越关注融资租赁,支持行业发展的制度纷纷出台。例如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国务院明确要求结合增值税转型完善融资租赁税收政策;银监会今年批准了金融租赁公司在境内保税区设立项目公司等。

  第三,融资租赁的市场认知度越来越高。大型央企、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业开始采用租赁方式进行融资,逐步改善了主要依靠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的比较单一的融资方式。

  以上种种表明,随着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全社会逐渐认识到金融租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金融租赁的健康发展必将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首先,发展金融租赁进一步完善了我国金融体系,为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从多数发达国家情况看,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几大业态中,租赁的发展与其差距不大。而在我国,融资租赁以融物加融资的特点使资金被锁定,最终直接进入实体经济,也使得其与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等相比有着更加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金融租赁对中国这样一个以实体经济为主的制造业大国来说更是意义非凡,租赁的这些特点,决定其在中国金融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证明,银监会允许有条件的银行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是成功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金融租赁在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对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促进产融结合,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融资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不容忽视的作用。

  但对中国租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同时,作为业内人士更应反思中国租赁业过去30年的艰难历程,为什么之前那么长时间一直发展不起来,为什么很多租赁公司陷入破产倒闭的命运,怎样才能办好一家租赁公司。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民生金融租赁开始了两年多的探索。目前公司资产规模已超过400亿元,确立了公务机、船舶为主导的市场定位,拥有国内船舶83艘,运力达230万吨。

  租赁业必须坚持不断创新,除了金融租赁公司自身需要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强业务和产品创新外,更要积极促进金融业整体创新,不断完善和优化金融租赁公司外部环境,大力发展租赁与银行、保险、信托等合作,优势互补。

  大力发展租赁与银行的合作,既可以丰富银行的产品服务,又能帮助银行巩固和扩大客户群;发展租赁与保险的合作,既可以解决金融租赁公司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又能为保险公司提供长期稳定的收益渠道;发展与信托的合作,既可为信托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为老百姓增加了一条安全的投资渠道。

  而在推动政策创新方面,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允许有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在境外设立SPV。目前在国内保税区设立单一项目公司,尽管在理论上能解决一些问题,但有不少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如与国外同业相比税负仍偏高;项目公司设立在境内保税区,融资成本较高。要使国内金融租赁公司与国外同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按照国际规则参与全球市场,应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司在境外设立SPV。

  二是建议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外汇局等主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支持金融租赁公司扩大进口,缓解我国与欧美等国的贸易顺差。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强劲增长,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贸易逆差为借口攻击,特别是金融危机后,美欧等为转嫁本国经济萎靡不振、失业率带来的国内矛盾,逼迫人民币升值。

  借鉴日本经验,金融租赁可有效缓解我国贸易顺差。国家如采取措施大力支持国内金融租赁公司直接进口飞机、船舶等大型设备,可以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

  另外我们还应该充分利用租赁在国际贸易进出口统计上的特点,扩大出口。通过租赁方式出口,国内金融租赁公司只要与进口国承租人在租赁合同中签署不改变所有权的条款,既能将中国企业生产的设备交付给进口国用户使用,达到实质出口的目的,又可不计入中国的出口额,降低我国的贸易顺差。租赁公司在支持和扩大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同时,又平衡了国际贸易。

  三是租赁业必须坚持健康发展。中国的租赁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面临不少困难,加上理论研究滞后,实践经验积累不足及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作为业内人士,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头脑,理智推进租赁公司发展。摒弃盲目追求上规模,抢市场的发展模式,将业务纳入科学健康的良性发展轨道,避免业务重复,产品雷同,防止拼价格的恶性竞争。而简单用银行信贷模式开展类银行业务,并不是租赁公司的出路。只有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具有租赁特色的产品,做真正的租赁业务才能使金融租赁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中更有吸引力,实现行业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韩瑞芸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