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深度剖析:2011年房价大跌恐怕只是“镜花水月”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4日 08:0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证券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编者按:在各方政策对“高房价”围追堵截中,今年8-9月份楼市出现“小阳春”,近段时间以来,“地王”逆市而出,似乎昭示着调控之路益发漫长修远。但近日人民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计,明年房价将下降近20%,对房价下跌又极为乐观。更主要的是,通胀大背景下,政策效果将如何显现,公众对于房价保值增值的预期又将如何?房地产开发商是否“差钱”,明年房价走势如何?今天本报将推出房地产深度调查,试图寻求答案。

  “地王”再躁动 谁是楼市泡沫幕后推手

  2009年和今年年初,“地王”频出,不断“创造”拿地总价和楼面价格的最高纪录。4月17日新“国十条”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楼市调控的开始,终止了以央企为代表的、一幕幕“财大气粗”的拿地闹剧的上演。8-9月份楼市出现“小阳春”,也在“9·29”楼市二次调控中戛然而止——“银十”神话并未上演。然而,楼市暂时的冷清并不代表房价就会下跌,而更为“尴尬”的是,11月下旬开发商们已经按捺不住拿地热情。就在11月25日,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对外接受采访时表示,房企重组已暂停,但当外界纷纷猜测开发商资金链紧绷程度时,开发商却出手拿地——一日三地同时诞生新“地王”!

  11月26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公开场合提及房价过高过快增长将会引起四大问题:房价过快增长易引发资产泡沫,若泡沫破裂易导致居民出现“负资产”,影响社会稳定;另一方面会引致投资投机性需求旺盛,对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产生“挤出效应”;而房价过高,超出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易引起社会公平和稳定,另一方面则会导致房价过高的城市或地区被“边缘化”。

  《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人大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他认为供需失衡不过是目前房价过高过快增长的直接原因,而表象的背后,是更为深层次的制度问题。房地产市场如同一个患有“综合症”的病人,表面症状之下,纠结着多种问题,短期调控政策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政策的可持续性和执行的有效性,以及最终改革现有的制约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制度因素,方有“妙手回春”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