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6日 09:0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刘钊没有用“十年”来限定奢侈品行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他认为不能遗忘奢侈品行业进驻中国市场的上世纪80年代末,“过去十年发展很快,但我觉得不光是这十年,可能有更早的积累。”
至于2000年至2010年这个阶段,刘钊认为受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奢侈品消费者之中的年轻人群(“他们经过十多年的熏陶”),“与海外市场的下滑以及经济不景气相比,我们的市场更繁荣一些”。
其后的发展在刘钊看来“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国内某些大型百货商店内,奢侈品牌的试探性开店,“北京王府半岛酒店和上海商城内,有些奢侈品品牌开设了专卖店。这些是试探性的开始,目前则已遍地开花。”奢侈品行业在中国显示出更多信心与决心,则是不容忽视的第二阶段,品牌的大型活动越来越多。
到2006年,历峰集团(Richemont)被获准使用毗邻紫禁城的太庙,将旗下全部高端手表品牌展示而出,这场名为“钟表奇迹” 的展览向1000多位中国显贵展示了600多款手表。展览回顾几个世纪来的精密制表工艺,仿是日内瓦高级钟表展(SIHH)的微缩版。更重要的是,历峰希望开始着手重建将优质钟表引入中国的传统,这次重新熟悉无疑十分必要――事实上,包括历峰在内的公司正摩拳擦掌,对中国市场以及热衷钟表的消费者寄予厚望。
奢侈品品牌在中国越来越多投入,刘钊亲自参与的“真正的大手笔”是当年几乎轰动全球的Fendi长城fashion show――2007年10月19日晚,居庸关长城烽火台两边升起了双F标志的大旗,刘钊表示,“参加活动的客人看到了最美的一面,它也被评为全球最佳公关案例”。Karl Lagerfeld 携芬迪(Fendi)2008年春夏时装登上长城,他起用的88位模特中有很多中国模特,很多服装亦是刚在米兰时装周上演绎过的。而LVMH主席Bernard Arnault道出了选择这个地址的原因,“因为在未来的25年中,这里将是世界经济最快的增长点,Fendi希望在这个国家占有一席之地。”
在回忆了奢侈品行业在中国发展的历程中,刘钊觉得法国精品协会的非商业活动应该被记住,“协会每年只选一个国家举办活动,而且是绝对不重复的”,在2005年,法国精品协会旗下的51家奢侈品公司在上海恒隆广场举行奢侈品展――在海外举行如此规模的展览,聚集如此众多的法国名牌,尚属首次,展览非常成功。
在采访的最后,刘钊表示,尽管国内的奢侈品消费呈上升趋势,这将继续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消费者信心高涨,奢侈品市场将继续扩大,但始终要关注到,奢侈品并非物质享受以及炫耀性消费,其背后的文化与生活态度值得大多数消费者去投资,而非投资下一个钱包或手表。
《21世纪》:您当年进入奢侈品行业的原因是什么?
刘钊:我在1990年加入Dior,当时也不知道奢侈品将会有那么大的发展,只是因为年轻人喜欢新尝试。如今,我喜欢做新鲜的事情。
《21世纪》:您如何定义“奢侈”?
刘钊:奢侈是一种生活态度,享受生活的态度。你有这个经济能力,过得精致一点,毕竟它是一个消费品。这是一个过程,因为我们是从没有(奢侈品)开始,你可以自己去感悟。
此外,奢侈品在过去是少数人的消费,如今,越来越大众化,尤其是最近十多年,以奢侈品活动来说,以往必是在乎所有嘉宾的感受,现在举办活动甚至有好几千人,高级消费者是没有兴趣,什么是真正的高级品牌,每个品牌有自己的做法,消费者会自己辨识。
《21世纪》:作为一个时尚推手,你如何让大家体会到奢侈品的魅力?
刘钊:在奢侈品行业中,最难的一点是互相了解,真正感受到对方的文化,具有共同的起点……这与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有关系。我想自己做的是文化交流,一个桥梁的作用。比如,在餐后,我会把中国的茅台、文君、五粮液推荐给西方朋友,或者是听一折15分钟很美的昆曲,这样就很好。
《21世纪》:奢侈品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策略日益多样化,甚至有品牌投资了本土设计师、创建全新高端品牌,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刘钊:谁投资并不重要,关键是它的经营方式,培育本土品牌以及设计师。其实,中国有好多传统文化与工艺,由于历史原因,与现实脱节或者说断层,现在有机会恢复,结合现代生活,我总觉得这是件好事。
《21世纪》:在您看来,中国这个新兴奢侈品市场与成熟市场有哪些差异?
刘钊:差异性之一是消费者的年龄普遍年轻,40岁以下,甚至20多岁,并且,大家买的都是“看得见”的东西,还是很局限性,买有logo的东西。我觉得,香港消费者买得更成熟,并非炫耀性的,奢侈品消费在欧洲来说,其实不光是买产品,还包括服务,豪华酒店、高级美食、看歌剧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