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上海如何留住世博资源优势?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3日 14:3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解放日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世博后的上海,除现代化外,城市的国际化水准也将得到大幅提升。城市国际化是指城市主体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城市生活日益融入国际经济、政治生活的历史进程。一座城市的国际化,会受到各种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条件不具备时,提出国际化只会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当条件具备时,就应抓住历史机遇,趁势而上,推进这一历史进程。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更多国家把目光投向了中国。融入世界、日益开放的中国,需要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这赋予“后世博”时期上海国际化进程更为重大的意义。留住世博资源优势,将给上海国际化发展带来重要动力和独特智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继续塑造上海城市的良好形象。以世博会为代表的大型城市事件有一个突出特点,那就是直接提升主办城市影响力。原因有二:一是世博会是以城市或地区命名的,对于城市形象的传播有直接的推动作用;二是世博会本身能给举办地带来全世界的关注目光,对于举办城市的密集媒体报道会瞬时放大效能,快速扩大城市影响力。因此,通过举办世博会,上海世界都市的新品牌将成为这届世博会最大的亮点。

  世博会期间,上海呈现给世界美好的形象。这一形象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整个中国的形象。要继续塑造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一是需要保持高度开放、透明并且善待媒体的做法。如推行世博会外国记者临时采访的规定等,对城市和国家形象就是一个极大的宣传。二是提高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道德水准,教育自己的企业要懂得国际规则。三是国际社会在世博会后对于中国的评价标准将会更高,这对我们提升自身、发展自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要提高城市公关意识,善于掌握与国外媒体的沟通技巧。国际媒体需要引导,要让他们全面客观了解中国,从而减少负面炒作,增加公正报道。

  第二,用好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和团队,尤其是世博筹办过程中吸收、培养的专项领域人才及人员管理制度等。在人才管理中,人才流动是一种常态,但是,良好的团队及其运行机制和流程模式,能够减小人才流动带来的负面作用,使流动的人才发挥出更大效能,做到“招之即来,来即能战,战即能胜”。应充分利用整合参与世博会的专业化团队,如大型景观布置、场馆设计、舞台设计、物流、公关、财务、审计、法律咨询等,包括一些工勤人员,让他们在“后世博”的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构筑物质资源优势的“软件”和运行设施。特别是对于那些运行设计理念、制度化的章程和措施、设计流程以及创新机制等,要尤为注意搜集、保留、发展和完善。如果没有良好的“软件”程序管理,再好的“硬件”设施都会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出最佳效用。

  第四,做好场馆设施的后续利用工作。以“一轴四馆”为基础,整合各类资源,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力措施,运用市场化、商业化机制提高世博场馆和附属设施的利用率,推动上海产业大发展。同时,充分发挥世博场馆在布局方面的优势,向民众开放,使之成为提升城市生活质量的公共活动空间。

  第五,将世博期间高效的城市运营和服务保障机制,转化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快上海经济结构调整,强化城市功能定位,促进科学发展。继续保持金融、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的持续增长,继续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加快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建设。继续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带动周边省市以及长三角制造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劳动生产率,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消除资本、技术密集程度低等发展瓶颈。同时,通过区域扩散影响,增强长三角旅游城市群的国际交往能力,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第六,将低碳、人文、科技世博三大理念成果化。世博会结束后,三大理念将延伸为“低碳上海、人文上海、科技上海”,继续推动上海经济迈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增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推进,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第七,发扬城市文明和志愿者服务的风范,夯实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上海世博会数十万名场馆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忘我工作、高水平的服务,给各国和各地的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种针对志愿者的培训和教育创新机制,也是一笔宝贵的遗产。世博会后应保护好、引导好、利用好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在世博志愿服务工作中的空前热情和崇高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推动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深入研究世博志愿者服务的成功经验,持续开展志愿服务精神教育,建立健全社会化参与、多元化运作的志愿服务实践体系,使志愿服务的公益精神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发展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第八,完善危机预警和危机应急风险处理机制。危机预警和危机应急处理,是城市公共管理尤其是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建立系统的社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是现阶段我国构建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政府危机管理机制的前提和基础。世博会的实践,特别是世博期间形成、并经过检验的各种行之有效的危机预警与危机应急风险处理机制,将是未来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一笔巨大精神财富。

  (乔兆红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