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中行H股配股结束 未来两年无再融资项目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4日 08: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随着H股配股的结束,中行为时1年的再融资终于画上了句号。中行相关负责人13日对媒体表示,未来两年内中行不会再启动再融资项目。与此同时,工行和建行的H股配股也即将完成。

  根据上周五(12月10日)于香港联交所公布的配股结果,中行配股有效认购股数约为75.3亿股H股,相当于H股配股股份总数约99.1%,涉及16.5万份申请。额外配股方面,中行收到11.4万份申请,共226.8亿股的额外H股申请,当中共6838万股获配发,H股配股所得金额为208.3亿港元,A股供股所得金额为417.9亿元人民币,两市合计再融资数额接近600亿元人民币。

  算上中行此前在A股进行的总额为400亿元的可转债再融资,该行已经完成了今年1000亿元的再融资计划。中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两年内中行不会再启动再融资项目。

  一波三折

  虽然结果完美,但中行再融资的历程却可谓一波三折。

  年初,在公布了A股可转债和H股配股计划后,中行董事长肖钢曾在两会时表示中行在发行完可转债后,短期内在A股不会再融资。可是,中行又在7月2日公布了其A+H股的配股计划。

  从最初的A股可转债和H股配股到最后的A股可转债和A+H股配股,中行融资计划的改变一度招致市场的强烈反弹,彼时媒体纷纷以“中行食言再融资”为题形容此次再融资计划的更改。但由于大股东承诺全额认购增发的股份,且中行只需要从A股融资15亿元,H股180亿元,市场的情绪又逐渐平息,而中行可转债也于6月成功发行。

  在此之后,中行A+H股配股衔枚疾进,7月3日配股方案董事会决议公告,8月20日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0月22日获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10月28日获得证监会核准批文,10月29日A股配股正式启动,11月9日缴款结束,11月18日A股配股股份上市,而H股的配股也于上周五正式结束,从公告A股可转债预案到完成A+H配股共前后历时10个半月。

  可转债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中行此次采用的A股可转债和A+H配股的模式开创了中国银行业融资的先例。

  中行内部人士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此之前,A股可转债市场的总体规模只有100亿,中行400亿元的可转债既是A股市场最大的最融资项目之一,又实现了可转债市场的跳跃式发展。他对记者表示,可转债模式一方面是银行再融资的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对转债市场起到了改变结构、促进升级的作用。

  根据监管层的规定,可转债在转股前补充附属资本,转股后补充核心资本。有分析指出,A股可转债短期摊薄效应有限,长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股东价值,而这种方式也被认为比较适合中国银行资本需求的现状。

  但目前银行股的低迷并没有给可转债的持有人带来相应的回报,根据昨日(12月13日)股价,中行A股价格为3.21元,但是中行转债的转股价格却是3.88元,债券持有人如果现在转股的话,就会承担17%的损失。

  再融资思考

  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技术上说,此次中行再融资的过程可谓完美,但是通过不断再融资来补充资本的模式却值得业内思考。“如果银行业只是单纯通过扩大放贷规模来获取息差利润的话,其规模的增加必然导致资本的消耗,那么银行再融资就会不断进行。”

  其实,不仅规模的增加会导致资本消耗,银监会即将引入的新监管协议也被认为会提升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有分析师曾经指出,如果按照现在银行每季度两位数的增长规模测算,那么两三年后,银行资本金必然需要继续补充。

  上述分析师指出,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是引入资产证券化。

  “银行好比一艘渔船,在船头不断进沙丁鱼的情况下,你必须不断把船变大,但是如果有了资产证券化,你就可以在船头进鱼的同时,船尾出沙丁鱼罐头。”

  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值,当银行贷款增加时,其风险资产总额会上升,从而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在进行资产证券化后,相应的贷款会打包出表,这样即使贷款规模增加,风险资产上升,银行资本充足率也不会受到影响。

  不过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业对于资产证券化已经更加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