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4日 15: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浪财经
辜胜阻:高成本压力使反通胀成“持久战”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贯彻落实宏观经济政策要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向上是短期冲击和长期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灾害和国际市场冲击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会推高物价上涨幅度但通常不会持久。从长期来看,成本上升、分配制度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会对物价上涨产生持久影响。为此,要采取政策组合拳,既要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者报酬,增强工薪阶层抗通胀能力,又要通过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减税,帮助企业应对和消化高成本,实现物价稳定与经济健康运行以及民生改善之间的协调发展。
辜胜阻认为,当前,我国物价上涨逐步呈现结构变迁与扩散,价格上涨影响已从基础农产品扩散到食品制成品和非食品,形成共同推高居民消费价格的格局。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1月份经济数据显示,我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1.7%,较10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同时,非食品类价格上涨幅度也较10月份提高了0.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迈向更高的台阶,表明我国稳定物价形势已十分严峻,将进一步加剧人们的通胀预期,形成通胀压力。
辜胜阻指出,我国物价水平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持续上涨并维持高位运行,这与通胀形成的内在复杂成因以及政策宏观调控的多重目标有着密切关系。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指数持续向上是“内外夹击”的多因综合症,既有国内货币超发拉动需求上涨的影响,也有来自国际市场输入型通胀的作用;既有市场成本上升推动的影响,也有通胀预期的心理作用;既有灾害天气等自然因素对食品供给的影响,也有各类游资对各种农产品炒作的作用。有关研究表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我国出现了四次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其中1993至1995年,以及2004年的大涨主要是政策导向推动,2007年至2008年的大涨是因为国外通胀输入和国内疫病带来的猪肉飙升。而当前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则是由于供给不足诱发,宽松流动性接棒推升,要素价格上涨、消费结构升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辜胜阻认为,在影响当前物价水平的各因素中,自然灾害和国际市场冲击等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会推高物价上涨幅度但通常不会持久,会随着国家政策的具体实施而逐渐减弱,而成本因素则能够产生持久影响,推动消费价格较长时期的持续上行。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劳动力供给逐步从无限供给向局部短缺转变,劳动力成本上升将通过市场传导机制影响最终消费品的价格水平。有研究发现,二战后,日本和韩国在经济腾飞时期都曾出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引起物价水平高位运行的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推进,原材料、资金成本、土地、资源环境等成本不断上升,再加上汇率风险加剧,多重因素共同推动成本上涨,带动产业链相关产品和服务价格上升,进而推升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
辜胜阻强调,通胀成因的复杂性决定治理通胀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这不是一场能速战速决的“攻坚战”,而是一场“持久战”。政府要增强宏观调控的有效性、灵活性和针对性,运用不同的政策组合,用好平衡术,处理好物价稳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及民生保障和改善之间的关系。第一,既要尽快按“十二五”规划建议提高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增强工薪阶层抗通胀能力,又要对企业进行大规模的减税,帮助企业应对和消化高成本,激活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第二,既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相适应的动态补贴机制,有效保障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利益,又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整顿流通秩序,稳定市场物价,合理引导通胀的的心理预期;第三,既要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又要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运用排污权及碳排放交易等市场手段,让企业和全社会自发节能;第四,既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又要合理调节流动性,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王 敏 马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