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欧洲问题银行 断奶之路漫长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5日 03: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蔡恩泽

  欧盟委员会本月初公布一项新规定,要求凡是接受了政府资金注入或资产转移等援助措施的所谓“问题银行”,从2011年起都必须起草重组计划。欧盟委员会竞争专员杰奎因·阿尔穆尼亚表示:如果市场状况允许,欧洲银行业应会在2012年1月1日重返正常的金融机制。这意味着被高度国有化的问题银行将在一年后重新回归自由竞争市场,自己找米下锅,而不再依赖政府。

  2009年,欧盟27个成员国的所有政府总共启动了大约1.1万亿欧元的政府贷款或担保,为问题银行注资解困,将问题银行推向国有化轨道,使岌岌可危的欧洲银行业获得了喘息之机,在政府庇护下躲过一劫,避免了破产厄运。此举也挽救了欧洲经济,稳定了人心。

  目前,全球经济正缓慢复苏,随着金融市场的转暖,各银行的资金面不像当初那样紧张,宽松的市场条件也让融资较为容易,各银行本身也有提前还款的意向。因为政府注资毕竟不是免费的午餐,必须支付的利息对银行的经营也会带来一定压力。在此情势下,欧盟政策制定者认为欧洲各国政府帮助问题银行纾困解难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试图撤回各国政府对银行业的支持。

  诚如欧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丹尼尔·格罗斯所言,“政府对银行业的支持不能没有限期地持续下去,现在,包括英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银行金融体系已初步稳定下来,政府是时候考虑制定撤出方案了。”而国有化本身恰如一柄锋利的双刃剑,它能在短期内缓解危机带来的冲击,长期上却损害了多方的利益。此一时彼一时,政府之手应见好就收。

  首先,若接管问题银行不当成了烫手山芋,损耗国家信用,势必危及国家稳定。由于对银行业的救助,欧洲各国政府花费了巨额财政,财力不堪重负,卷入太多,压力过大,尤其在欧洲各国纷纷开始缩减财政的时期,国库吃紧,再把银行揽在怀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银行国有化打破了市场游戏规则。银行在政府手中滞留的时间越长,惰性就会越大,产生依赖性影响运作效率,必定会损失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为日后重新回归私有化带来阻力。

  再次,银行国有化消融了纳税人的利益。欧洲各国政府在将银行国有化的时候通常要承担巨额损失,银行改组后往往要折价出售给私有部门,这中间的差价损失只能由纳税人承担。如果国有化举措不慎导致银行运转失灵,将会造成国家公共债务激增,最终导致国家破产的危险,纳税人势必成为潜在的受害人,要承担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对国有化损失埋单,做冤大头。

  当然,银行断奶,阵痛难免。欧盟要求问题银行加快重组步伐,这将是欧洲银行业又一次洗牌,在国有化进程中,欧洲银行业已经有过阵痛。作为获得政府援助的条件之一,那些在金融危机时期接受政府援助的银行都已展开了相应的资产重组计划。至于像苏格兰皇家银行这类曾被高度国有化的银行,在自身资产剥离的过程中,又将面临愈趋严峻的监管环境,特别是巴塞尔协议III对全球银行提出的新要求。无疑,欧洲的问题银行要恢复元气,达到巴塞尔协议III的要求,不可能在几年时间内就能如愿。

  更何况,眼下爱尔兰、葡萄牙等国债务危机又起。这些问题银行捉襟见肘,一时还离不开政府救助,尚需政府大笔资金注入,何言断奶?同时,由于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这些国家的银行基本已经不可能从资本市场融资,在很大程度上唯有依赖欧洲央行的资金支持。

  因此,以欧洲银行业的现状,欧盟欲在2012年1月1日正式撤回对银行业的支持,并不太现实。欧洲银行业要想顺利地回归市场机制,必须练好内功,打造应对金融危机的内生功力,特别是要夯实根基。

  (作者系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