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5日 12:0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叶国靖
年关难过。《第一财经日报》昨天从部分上海地产中介方面获悉,二手房成交量的持续低迷导致中介企业资金普遍紧张,无奈之下它们开始向私募基金“求救”。
上海一家门店数量超过100家的大型中介公司,现在正在接洽一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而上海另一家中介“黑马”也放弃不展开私募的想法,有意进行第一轮融资。这几家躁动的中介公司,都将目标直接锁定为谋求上市。
就在美国东部时间11月24日9:00,中国北方地区较大的房地产策划代理公司——北京思源兴业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在纽交所上市,成为紧随易居(中国)之后第二家在纽交所挂牌的中国房地产策划代理公司。
显然,私募基金此时结盟中介行业,也是“火中取栗”:一方面,弱市之下介入被投资公司可以获得更低廉的市盈率;另一方面,也需要承担不断深入的楼市调控对于轻资产类中介公司上市的不利影响。
对此,上述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一位合伙人指出,“二轮调控”导致开发商大面积存货滞销。但是资本市场也可以这么理解:中介机构可以帮助开发商加速消化存货,降低楼市整体性风险。这类“零库存、轻资产”的中介企业能否上市,主要是看企业市盈率、历史业绩及未来持续成长的潜力。
不可回避的是:目前行情之下,以成交量为基石、依赖收取佣金谋利的大中介,要维护收支平衡是充满挑战的。
背靠美国高盛集团、美国艾威基金(AvenueCapital)的21世纪不动产,在上海已拥有近300家门店。21世纪不动产上海锐丰总经理叶厚彪与本报记者交流时透露,他近来时常接到一些中小中介负责人的电话。“二轮调控”以来,上海二手房成交量不断下滑,一些中小型中介已纷纷倒掉,这些公司希望转让店面。
对于中介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美联物业上海公司高层丁伟有深入了解,他向本报透露:门店过百的大中介往往存在大麻烦,这些公司不少面临深度亏损,一个月大约亏损500万元以上。
按照正常水平估算:如果每家门店单月成交房源套数不足两三套,除非是标得很高的买卖合同,否则门店当月基本是亏损的。拥有60家门店的上海德佑地产董事长邵非告诉本报,在上海直营门店规模在100家以上的大型中介,现在多数处于吃“老本”的状况。不少大中介的业绩已连续多月在损益平衡线之下徘徊。
上海汉宇地产区域总监李斌称,单店一般要配置2个组别、15个业务员左右。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营业面积和租金水平的不同,其月度运营成本在11万~18万元(含后台支持等费用支出)。如果需要实现盈亏平衡的话(排除装饰装潢、硬件配备等首期投入费用),以每单平均150万~200万元的合同标的金额估算,在不折佣的前提下,每家门店一般需要买卖成交3单左右才能保本。而几个月以来,上海上千家中介门店只是在“交白卷”。